《狗十三》是每一个中国小孩的成长纪实

就算你不太熟悉曹保平这个名字,也应该知道《李米的猜想》、《追凶者也》和《烈日灼心》这几部口碑不错的国产电影,是的,它们的导演都是曹保平。

近年曹导经常被誉为国内黑色犯罪类型电影的领军人物,弄得好多人以为他只擅长这个领域,其实不是,比如他的《狗十三》就是个完完全全的青春片。

这部电影拍摄于2013年,比《追凶者也》和《烈日灼心》还早不少,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推迟到今年12月才能上映,但好在看了的都说好。

之前国内青春片一直不少,谈恋爱的、讲友情的、混日子的、聊梦想的,包括去年还有一部《嘉年华》是聚焦青少年性侵的。这些电影里的青春形态各异,虽然不乏真实却也不见得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鸣,毕竟现实生活总还是要比电影平凡太多太多。

但《狗十三》不一样,《狗十三》里的青春是所有中国小孩必经的成长之路。不管你现在13还是31,当你看到这部电影里的张雪迎,都能从她身上找到清晰的属于自己的影子。

张雪迎在电影里的名字叫李玩,听起来很随便,实际也确实是随便起的。李玩的父母离异,爸爸再婚,她常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电影一开始李玩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出生,爷爷奶奶围着孙子欣喜不已,但同时又有一丝担忧,他们担忧李玩不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孩子。

十三岁通常是小孩叛逆期的开始,李玩的叛逆期也如约而至。为了减少李玩的对抗性,不仅全家人都瞒着她弟弟的降生,爸爸还特意给她送来一只狗。

喜欢物理的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在一段时间里爱因斯坦就是她最好的伙伴。可惜好景不长,爱因斯坦因为爷爷的疏忽意外走失,李玩的叛逆也彻底爆发。

得知爱因斯坦走失的李玩冲出家门彻夜寻找,一连几天都不依不饶。全家人从一开始带着愧疚的劝说,到后来也变得彻底失去耐心,他们教育李玩要听话,要体谅大人的不容易,还有“不然你要我们怎么样”。

在两方激烈的冲突下,不堪其扰的后妈找来一条长相相近的狗,骗李玩是爱因斯坦回来了。李玩当然知道这不是爱因斯坦,可惜不管她怎么说怎么闹怎么解释,全家人都一口咬定,这就是爱因斯坦。

“甭跟我讲理,我就是理本人”,这是小时候我妈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家长和孩子之间一直横亘着绝对的上下级关系,家长想的时候能跟你当朋友,不高兴的时候就是王母娘娘和天王老子。当然也不一定全都这么绝对,但被迫服从的经历总还是少不了的。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可能是全国青少年听到过最多的疑问句之二。在家长眼里,孩子做的事只要不符合他们的心意,就代表不听话,甚至有时候只是合理要求,他们也觉得这是一种作对行为,他们统称这种行为为叛逆。

但孩子为什么叛逆呢?我们拿李玩来举例,她一开始得知爱因斯坦走丢的时候并没有立刻愤怒,因为爸爸跟他说是狗跑的太快了,爷爷身体不好追不上。这时候李玩是懂事的,她没办法去责怪一个老人的年迈,所以她下一句问的是“你们去找了吗?”,回答她的是全家人的欲言又止,这才是李玩叛逆的第一个原因。

在大人眼里小孩的事永远都是屁大点事,小孩的担忧也永远是不值一提,但小孩本人可不会这么想。别说最喜欢的狗丢了不行,就连跟同学吵架,甚至是一根好看的笔丢了,那都有可能是天大的事。李玩最生气的不是狗跑丢了,而是从头到尾都没有人跟她说一句对不起,也没有人认真对待她所珍惜的东西。她难过的天都塌了,全家人却只觉得她半夜跑出门是作妖,是不依不饶,是不为别人考虑。

后妈用领一只狗搪塞李玩的时候她声嘶力竭的说“我不是非要一只狗,你们不要骗我!”,是啊,除去一只狗的陪伴,来自家人平等一点的尊重和理解才是更难得到的东西。

但面对这只冒名顶替的狗李玩还是妥协了,“全家人这两天被你一只狗搅得天翻地覆,你要体谅大人的辛苦,你要爱因斯坦,现在爱因斯坦回来了你还不满意,你还想干什么!”。我们全都为了你,这是李玩承担不起又无法反驳的爱。

委屈、无奈、不甘心和愤恨,多少小孩都是一次一次在这样的情绪下被迫长大,到头来所有的情绪又只能化解成两个字,算了。

成人世界习惯的谎言、搪塞、压制和凑合,对逐渐开始形成独立人格的青少年都是一种强大的冲击。预告片有一句话,你是在哪一刻成为大人的?哪一刻呢?在每一次的“算了”之后吧。

但《狗十三》并不是一个只在批判、声讨家长的片子,相反,你很难疾声厉色的对电影里长辈破口大骂,因为他们也是真的爱李玩,爱的很压迫。

《狗十三》只是用孩子的视角来进入整个故事,而他讨论的主要还是中国式的亲子关系。小孩子要的爱是尊重、理解、认真聆听,但家长认为的爱是吃饱穿暖,是我认为你这样更好。在一种绝对的控制欲中,我为你好是最要命的四个字。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李玩的声嘶力竭,看到她对大人世界的疑惑和不屑,但大人的世界也并没有她想象的简单,他们也有自己的压力和无奈,他们在跟孩子的交流中也是四处碰壁不知如何是好。

到底什么才叫成长,是被强推着进入大人的世界吗?我不知道,但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场博弈,和自己,和别人,和世界的博弈。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和磨合之后李玩终于从激烈变得懂事,但是看到懂事李玩的爸爸却忍不住哭了。随着叛逆的消失,李玩学会了一个新单词,hypocritical——伪善的。

可能中国的亲子关系注定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一种相对的平等,但我们还是不应该去忽略这个问题,因为不管对于接受者还是实施者,爱的暴政都是一种折磨。

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试着带自己的父母去看一场《狗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