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西周的分封制,为何被叫做封建制度?

小杜讲历史


西周到底是封建制度还是奴隶制,是近现代之后才有的划分。

我们先来看看分封的古义:

《说文》:分,别也。 《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守其制度。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旧时的封建制度

旧时的史官为了区别秦统一以后设立的郡县制,所以把秦之前的制度称为封建。其意思为封诸侯,建同姓。但是实际上却没有拘泥于同姓这个字眼,所以西周有了诸多的异姓诸侯国。而且西周不仅仅是有封建制,还有立子立嫡之制、宗法制、丧服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庙数之制、同姓不婚之制、井田制等等。这些相辅相成才是西周的整套政治制度。

唯物主义称奴隶制

现在我们按照唯物主义的方式来划分社会制度,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区别点就是能不能杀奴隶一事。奴隶主能随意杀奴隶的就是奴隶制,封建主并不能随意杀死奴隶,所以属于封建制度。详细的定义我附之下图。


其实分封制和旧时称的封建制度算是同一个概念,而且以前的史官习惯称封建制,这些可以看看柳宗元的《封建论》和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便知。只是我们现在把封建社会给了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分封这个古词也就出来独当一面了。


淡看天上月


诚邀,如题。

大家知道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那么800年前的西周分封制为何也叫做封建制度呢?

泱泱大秦

首先可以肯定,分封制并不等于封建制度。

分封制度是西周武王伐纣和东征蛮夷取得了大片土地后,为了有效控制这些边缘土地,也为了拱卫周王室,武王开始裂土封王,分封周王室子弟,先贤后人,功臣等到被征服地区建立公侯伯子男等级不等的国家,是为诸侯。 这些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承诺不干涉其他诸侯国内政,诸侯也承诺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


西周分封制

封建制度是一种生产方式,是国家的性质,是地主压迫农民的阶级社会;而分封制是一种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把子孙分到各地方去让他们管理地方,只是一种管理方式管理制度而已。

封建等级制度

二者确有相像之处,却又很大的不同

二者都是把土地一层一层往下分配,最终天子控制了全国土地。但是分封制的分配是一去不复返的,土地一旦分封了,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如该封地的诸侯无德,或者被蛮夷杀死),周天子是不能再动这块土地的,说白了,诸侯享受的是土地所有权。

而封建制度所有的土地所有权都是天子的,底下的土地治理者只有使用权,天子什么时候想收回都可以。

所以从这方面看,分封制更像是不严谨的封建制度。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个我有所了解,所谓封建社会的说法其实是在建国后以苏为纲的前提下,直接套用了马克思提出了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构想,1846年马克思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时就已经有了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构想而后马克思又在《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都讲到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如果加上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五种所有制形式。

但是这五种其实是符合西方的一种情况,西方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原有罗马时代的行省制度也就随之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日耳曼蛮族他们所喜欢的分封制度。分封两字当然要拆开,既裂土封爵,这一点与我国西周时期很相似比如日耳曼君主他们再最开始是通过请封臣回家中宴请,或者赏赐封臣实物作为报酬;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这种报酬开始无法维持,封君所需的封臣人数上升,报酬方法也开始改变,以赐予人们相应的土地使其获得生存这一手段来维系双方之间关系,这一做法很快流行。最初分封的土地称为“采邑”,被封赏者享受采邑的衣食租税(当然还有初夜权)但是在领主召集封臣作战的时候封臣需要自备武器马匹和装备来尽你做臣子的义务,如果封臣不履行军役义务,则采邑应该收回,公然反叛则会受到封君的惩罚。但是与中国古代的分封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分封的基础是宗法制,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正妻的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直接的区别就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但是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行郡县后,我国的制度发生了直接改变,中央开始逐步的集中从政治到经济再到军事的所有权力,直到清朝末年为止。这一时间段虽然在汉初,晋初,明初均有大规模分封的情况,但是以皇家子嗣为主,外姓功臣就不再封与土地。然而直接结果就是汉时的七国之乱,晋时的八王之乱,明时的靖难之役。自此以后的历史上就不在有分封一词。但是这几次分封持续时间都很短。那地方主体还是郡县及后来衍生的州郡县等等形式。

不过在80年代以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潮的开始。原来全面以苏为纲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现在称秦开始到清结束这个阶段叫专制王朝时期。


历史与战争


我国政治经济学中的“封建制度”不针对政治制度,主要是针对经济制度。

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国的西周时期,一般认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奴隶和奴隶主。所以这个时期还是奴隶社会而非封建社会。奴隶主派出监工,强迫奴隶干活,给奴隶的只是维持其基本生存的最低物资,奴隶劳动所得全部归奴隶主所有,这就是奴隶社会。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消亡,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只收取租子,不再管农民怎么种地,这种新时代的承包制,就是封建制度。


至于国家上层建筑是什么,这属于政治上的东西,经济学不太关心。


当初翻译相关著作的时候,借用了“封建”这么名词,搞得现在一大堆人都在说中国中世纪不是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制度完全不同。


如果当初翻译的时候,把制度翻译为“农民制度”或者“地主制度”,可能就不会引发这么多争议了。


象眼观天下


分封制有实封和虚封两种,前者如夏商周的诸侯国,后者如后世的万户侯!诸侯国是实封的产物,他属于一个国家;万户侯是虚封,仅仅代表俸禄有一万户。西周以宗法制为基础,对同宗、圣人后裔、功臣进行分封,建国立祀;诸侯国又将自己的领土分封给国内的世族功臣。这种层层分封,以礼治为纽带,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封而建国,被称为封建制!


诸侯国向周王室效忠,领主向诸侯国君主效忠,层层效忠构建了政治体系。周王室有保护各国的义务,有讨伐不臣之国的权利;诸侯国有进贡、勤王的义务,有自主治国理政的权利。当王室衰弱之时,强大的诸侯国有代天子守四方伐不臣的权利,此时诸侯国就是霸主国。

诸侯国内部也采用分封的方式治国,领地的主人在国外称为领主,在我国称为世族。有的世族传承数十代,这样的世族称为老世族,老世族做大了后可以取代公室而自立,比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是老世族取得国君公族成为了国家主人。诸侯国不仅可以向外扩张,内部也存在相互兼并,比如晋国六大家族最后相互兼并只剩韩赵魏三家了!



国君给大臣不发工资而是赏赐土地,那时的官僚都是世族,不论新世族还是老世族都靠土地维持生计和体面。官吏世族有了土地,就对土地上的一切拥有绝对权力,类似于一个国中国。战国时代实封制渐渐转变为虚封制,新老世族渐渐消失,官员都由土地经济变成了领国家俸禄。高级官吏的万户侯、千户侯就代表了他们的俸禄相当于管理一万户人家的收益。


大秦铁鹰剑士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怎么样的,与西方的封建制度有什么区别?

与此相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封建制度?几千年来所说的封建制度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各个时代封建制度所指代的内容是否一致?

关于以上几个问题,稍加思考我们就能知道答案。

我记得我还是大一的时候,一位资深的世界史专家在课堂上曾给我们讲过相关的问题。她是由一个故事引入这个问题的,她说她曾经带过的一个学生考研进入了面试环节,面试的考官就问了她的学生中国古代有没有封建制这个问题,她当时就问了学生是怎么回答的,那个学生说,他回答的是有。然后这个老师就说,她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学生很悬了。

当然,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是一副震惊脸,为什么呢?中国要是没有封建制度,那我们一直说的打倒封建主义是什么意思呢?想必,读者的心理也是一样的。但是,请注意,封建制度和封建主义其实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封建,但后面跟的词不一样,意义上也就有了很大的区别。

回归 正题,封建制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所谓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在西方世界里,也存在封建制度,一个国家内,有很多联合的城邦侍奉同一个君主,君主有保护他们的义务,他们也有想君主进贡的义务,但“我的士兵的士兵不是我的士兵”,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西方的封建制度里,君主对下属城邦的官员是没有任免权和支配权的。

然而,周的封建制度虽然也是封邦建国,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与西方定义的封建制度相差甚远,按照这一观点来看,中国古代是没有封建制度的。

如果仅仅按照封邦建国这一理念,周确实算是,周以后有“封邦建国”行为的朝代也勉强算是。但是后代因为中央对诸侯国的控制力一步步加强,不断实行各种弱化封国权力的政策,也是就说周以后,封国的权力是一步步被削弱的。这样一来,提起封建,当然就是周了。

注:本文所指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请诸位有识之士,轻喷!!!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也希望大家可以点击关注,我会时常更新有趣的历史故事,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哦!



汪鸳渊


封建制度的概念是人为设定的,有奴隶制度的封建制,或称为分封制,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或称为皇权封官制,现代社会由于受马共主义的定义影响,所谓封建制指的是皇权封官制,并且约定俗成变为标准概念。奴隶制的分封制与皇权封官制共同的特点是专制排斥民主因素,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反文明的野蛮制度,只是野蛮程度的区别。在研究封建专制时概念的统一很重要,如果概念不统一,就无法讨论封建专制的问题。社会科学往往因此陷入无谓的争论,所以往往失却了科学性,这与自然科学严谨性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