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张家四姐妹与宋家三姐妹为何能高寿?

鱼说八卦


提起民国时期著名的姐妹组合,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才貌双全的“张家四姐妹”和政治地位极其显赫的“宋氏三姐妹”。


1.张家四姐妹


“张家四姐妹”,又称“张氏四兰”,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

其原籍安徽合肥,家世显赫。


曾祖父张树声是淮军的名将,也是晚清的重臣,曾出任过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



父亲张武龄深受新思潮的影响,提倡并致力于兴办新式教育,与蔡元培、蒋梦麟等交往甚密,是近代苏州享誉一时的教育家。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四姐妹的文艺修养极高,精通琴画,工于昆曲,是民国的一代传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1)张元和


张元和(1907—2003),专工昆曲清唱,被誉为昆曲度曲家。其夫顾传玠是我国著名的昆曲名家。


2003年9月27日张元和去世,享年96岁。


(2)张允和


张允和(1909—2002),历史学家、中国语言文字专家,也是汉语拼音的缔造者。其夫是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


2002年张允和去世,享年93岁。


(3)张兆和


张兆和(1910—2003),文学家,其夫是著名作家沈从文。


2003年2月16日张兆和去世,享年93岁。


(4)张充和


张充和(1914—2015),中国文化的传播者,1949年赴美,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被誉为“最后的才女”。


其夫傅汉思是德裔美籍犹太人,是著名的汉学家。


2015年6月18日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2.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家喻户晓的,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地位最为显耀的三姐妹。



(1)宋霭龄


宋霭龄(1889—1973)曾任孙中山的秘书,民国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的夫人,1973年在纽约去世,享年84岁。


(2)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曾先后两次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三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要职。


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3)宋美龄


宋美龄(1897—2003),前国民党主席蒋介石的夫人,2003年在纽约去世,享年106岁。


3.张家四姐妹与宋家三姐妹高寿的原因


综上所述,张家四姐妹平均寿命96岁,宋氏三姐妹平均寿命92岁,均可谓是高寿,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她们都能如此高寿呢?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影响人的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有5个。其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况占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


由此不难看出,主导了人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方式”。


无论是张家四姐妹,还是宋家三姐妹,她们早年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书、画、琴、曲伴随了她们的一生,这一切都是她们调养心态,促进身心健康的最有利和有效的保证,这自然也就成为了她们长寿的最重要因素。


有书课堂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到了曹雪芹先生的话“天下钟灵毓秀之气都集于女子身上”。

张家四姐妹就是有名的“合肥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文学家圣陶曾说过,“张家的4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一辈子。”宋家三姐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

宋蔼龄,1889-1973,享年84岁,宋家大姐,宋家王朝的缔造者和规划者,丈夫民国巨富孔祥熙。

宋庆龄,1893-1981,享年88岁,二十世纪享誉全世界的伟大女性,丈夫孙中山。



宋美龄,1897-2003,享年106岁,中华民国第一夫人,一代传奇,丈夫蒋介石。

张元和,1907-2003,享年96岁,昆曲大师,丈夫昆曲小生顾传玠。

张允和,1909-2002,享年93岁,历史学家,作家,昆曲家,丈夫汉语拼音创始人周有光。


张兆和,1910-2003,享年93岁,作家,编辑,丈夫大文豪沈从文。

张充和,1914-2015,享年102岁,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丈夫汉学家德国裔美国籍犹太人傅汉思。

她们高寿的原因:

1.科学上女性的年龄总体比男性大。

2.她们基本都琴棋书画皆通,张家四姐妹更是昆曲大师,心性平和,恬静,心态很好。


3.她们的晚年都有比较优厚的条件和很好生活环境,医疗条件。


红雨说历史


宋氏三姐妹是指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张家四姐妹是指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前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避不开的夫人们,后者是文化圈里出类拔萃的才女们,都不是一般人。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悦史君对七位名女人做一个简单介绍。

第一,宋霭龄

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宋霭龄出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是一位实业家,从小生活无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清朝光绪三年(1904年),宋霭龄被送往美国乔治亚州卫斯理安女子学院留学,是我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性。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宋霭龄学成回国后,经父亲推荐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并在1914年与后来的民国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结婚。

1947年,宋霭龄去美国治病,之后再也没有返回大陆,1973年在纽约去世,84岁。

第二,宋庆龄

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宋庆龄出生,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送往美国留学,先后进入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和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1913年,宋庆龄学成回国,在大姐宋霭龄介绍下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并于1915年嫁给了孙中山。

1925年,孙中山病逝,宋庆龄坚持进步立场,并在1949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1981年,宋庆龄病重,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5月29日逝世,88岁。

第三,宋美龄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宋美龄出生,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被送往美国留学,进入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

1917年,宋美龄回到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

之后,随着蒋介石地位的稳固,宋美龄先后在组建空军、统筹全国妇运、争取美国援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宋美龄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继续发挥外交优势,1975年继子蒋经国上台后,再次飞赴美国,并最终定居,2003年在纽约去世,106岁。

第四,张元和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元和出生于赫赫有名的“合肥张氏”,曾祖父张树声曾担任过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父亲张武龄是著名教育家,母亲陆英喜欢看戏,她不仅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会唱昆曲。

1929年,张元和与昆曲名家顾传玠结婚,1949年去了台湾。

1972年,在顾传玠去世7年后,张元和到美国定居,2003年去世,96岁。

第五,张允和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张允和出生,后在上海光华大学就读。

1933年,张允和嫁给了后来的我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

2002年,张允和去世,93岁。

第六,张兆和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张兆和出生,后在中国公学大学部就读。

1933年,张兆和与自己的大学老师、大作家沈从文结婚。

2003年,张兆和去世,93岁。

第七,张充和

1914年,张充和出生,后就读于北京大学。

1948年,张充和嫁给了北大西语系外籍教授、德国犹太人汉学家傅汉思,第二年两人一起去了美国。

张充和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多所大学高校任教,推广昆曲文化,晚年多次回国。

2015年,张充和在美国去世,102岁。

综合上述材料,悦史君给大家归纳几个重点:

一,宋氏三姐妹中84岁的宋霭龄去世得相对早,张家四姐妹中93岁的张允和与张兆和算是较早,但这也相当于甚至超出我们现代老人的寿命,可见她们确实都是高寿。

二,宋氏三姐妹的父亲是实业家宋嘉树,张家四姐妹的父亲是达官后人张武龄,优越的条件让她们从小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并且长大后也都得到了现代教育。

三,宋氏三姐妹的丈夫分别是民国政界名人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张家四姐妹的丈夫分别是文化界名流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思,生活条件和环境有保障。

在这样的前提和条件下,悦史君认为,宋氏三姐妹和张家四姐妹的平均寿命超过94岁,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有一点悦史君要强调的是,现代女性接受的教育并不弱,如果心态良好,又能有很好的兴趣爱好,高寿也是非常自然的。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提起民国时期著名的姐妹组合,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才貌双全的“张家四姐妹”和政治地位极其显赫的“宋氏三姐妹”。

1.张家四姐妹

“张家四姐妹”,又称“张氏四兰”,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

其原籍安徽合肥,家世显赫。

曾祖父张树声是淮军的名将,也是晚清的重臣,曾出任过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

父亲张武龄深受新思潮的影响,提倡并致力于兴办新式教育,与蔡元培、蒋梦麟等交往甚密,是近代苏州享誉一时的教育家。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四姐妹的文艺修养极高,精通琴画,工于昆曲,是民国的一代传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1)张元和

张元和(1907—2003),专工昆曲清唱,被誉为昆曲度曲家。其夫顾传玠是我国著名的昆曲名家。

2003年9月27日张元和去世,享年96岁。

(2)张允和

张允和(1909—2002),历史学家、中国语言文字专家,也是汉语拼音的缔造者。其夫是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

2002年张允和去世,享年93岁。


(3)张兆和

张兆和(1910—2003),文学家,其夫是著名作家沈从文。

2003年2月16日张兆和去世,享年93岁。

(4)张充和

张充和(1914—2015),中国文化的传播者,1949年赴美,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被誉为“最后的才女”。

其夫傅汉思是德裔美籍犹太人,是著名的汉学家。

2015年6月18日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2.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家喻户晓的,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地位最为显耀的三姐妹。

(1)宋霭龄

宋霭龄(1889—1973)曾任孙中山的秘书,民国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的夫人,1973年在纽约去世,享年84岁。

(2)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曾先后两次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三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要职。

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3)宋美龄

宋美龄(1897-2003),前国民党主席蒋介石的夫人,2003年在纽约去世,享年106岁。


3.张家四姐妹与宋家三姐妹高寿的原因

综上所述,张家四姐妹平均寿命96岁,宋氏三姐妹平均寿命92岁,均可谓是高寿,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她们都能如此高寿呢?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影响人的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有5个。其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况占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

由此不难看出,主导了人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方式”。

无论是张家四姐妹,还是宋家三姐妹,她们早年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书、画、琴、曲伴随了她们的一生。


这一切都是她们调养心态,促进身心健康的最有利和有效的保证,这自然也就成为了她们长寿的最重要因素。


有书博物馆


民国时期的张家四姐妹和宋家三姐妹都能高寿,这不是特例。别急,听历史知事慢慢给你说。

民国时期最厉害的家族就是宋氏家族。宋氏姐妹的档案如下:

1,宋霭龄。嫁给了山西首富、孔子后人、煤油大王孔祥熙,是民国最有钱的人。

宋霭龄生于1889年7月15日,死于1973年10月19日,享年86岁。

2,宋庆龄。嫁给了革命先驱、民国之父孙中山,是民国最伟大的人。

宋庆龄生于1893年1月27日死于1981年5月29日,享年88岁。

3,宋美龄。嫁给了民国时期集党军政大权于一人的蒋介石,是民国最有权的人。

宋美龄生于1898年3月4日,死于2003年10月24日,享年105岁。

其实张氏姐妹也很厉害的。

宋氏姐妹的父亲是美国打拼回来的基督教牧师和洋行买办,而张氏姐妹则直接是官宦之家,书香门第。

张氏姐妹是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出身于合肥名门望族,祖父是淮军将领张树声,当过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和两广总督这样的大官。而且,李鸿章贪污腐败给子孙留下巨额遗产,而张树声只留下才学家风。合肥人评价“李家富一族, 张家富一房”

张家富的这一房是张树声的孙子张武龄,张武龄去媳妇时,得到很多嫁妆,因此发大财了。张武龄创办平林中学、乐益女中,是近代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不过张武龄最成功的是培养了4个女儿。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1,张元和。她是专工清唱的昆曲专家。他的丈夫也是昆曲名家,叫顾传玠。1965年顾传玠去世,2003年9月27日,张元和去世,享年96岁。

(张元和和顾传玠的合影)

2,张允和。他是历史学家、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他的丈夫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2002年,张允和去世,享年93岁。

(晚年的张元和和周有光)

3,张兆和。他是文学家,张兆和和沈从文结识与上海公学(一二八上海抗战中成为废墟)的课堂上,是民国有名的“师生恋”。张兆和2003年2月16日逝世,享年103岁。沈从文则死于1988年,享年86岁。

(上图为沈从文和张兆和)

4,张充和。张充和是把昆曲传播到美国的人,50多年中,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教学,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张充和是四姐妹中最有才的,在西南科教界,章士钊和沈尹默亦师亦友,与诗人卞之琳、散文家黄裳相恋。最终张充和在33岁时嫁给了犹太人教授傅汉思,一起移民美国。2015年6月17日,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张充和和傅汉思)

为什么宋氏三姐妹和张氏四姐妹都那么长寿?历史知事认为:

1,她们都生活在优越的家庭中,不存在营养不足问题,因此身体相对健康。要知道民国大多数的死亡都是因为饥饿和战争。
2,她们有很好的医疗条件,尤其是晚年的老人,需要的照顾更多,她们应该是能够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条件的。尤其是宋美龄和张充和,都活到了100多岁,因为她们有私人医生,美国医疗条件也好。
3,她们都有很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心理上调节比较好。宋美龄晚年喜爱书法,经常做礼拜,有利于身心健康。

你觉得她们有什么长寿秘诀吗?欢迎来评论。


历史知事


宋家三姐妹的名声如同悬在高空的骄阳,但凡了解过历史的都听说过,而张家四姐妹的名声则如同拂过山岗的清风,或许曾经给历史带来了一丝波动,但是就像风一样,在拂过之后,没有留下太多的踪迹。



宋家三姐妹嫁给了政治、金钱、权力,这三件东西是最能吸引人目光的,因此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曝光率,又因为她们嫁的三个男人都是近代史中响当当的人物,所以她们无时无刻都如同舞台中央的主角一般一般,是聚光灯汇聚的焦点。

张家四姐妹嫁给了诗书文化,虽然她们的丈夫在文化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与宋家三姐妹的丈夫在名声上却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宋家三姐妹的影响力

宋家三姐妹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嫁给了蒋介石的钱袋子孔祥熙、宋庆龄嫁给了国民党之父孙中山、宋美龄嫁给了民国后期权力熏天的蒋介石。

其中孙中山和蒋介石都是现代史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一个影响了民国前大半段时间,一个主宰了民国后大半段时间,作为他们身边最重要的女人,宋庆龄和宋美龄的名声、地位是不难想象的。

她们姐妹三人都在国外接受过西洋教育,她们的父亲是孙中山的资助人,她们的父亲为了资助革命不惜倾囊相助于孙中山,也因为极大的热忱,她们的父亲把当时已经留学归来的宋庆龄、宋霭龄送到了孙中山身边当秘书。

姐妹二人当时陆续爱上了这位富有魅力的男人,但最后的结果是姐姐宋霭龄选择了退出,宋庆龄不顾父亲的反对,嫁给了孙中山。


正是因为宋家三姐妹的存在,在民国支撑起了四大家族中的三个家族,蒋、宋、孔三家正是因为有着她们的维系,才一直宛如一个整体,成为了民国最大的家族体系。

张家四姐妹的感情、家族背景

而张家四姐妹就不同了,她们的家族留存着清朝的余辉。

她们的先人是清朝坐镇一方的地方大员,在清朝那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里,她们的先人给她们积攒下了恐怖的财富,使她们在清朝灭亡之后,成为了民国的豪富之家。

张家四姐妹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虽然她们并没有像宋家三姐妹一样出国留过学,但是她们自幼经过诗书礼仪的熏陶、以及在国内学府里受到过了教育,所以她们在教育程度以及气质上是不输于宋家三姐妹的。

在这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嫁给了著名的昆剧名角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嫁给了著名的文字学家、拼音之父周有光、三姐张兆和嫁给了近代史中鼎鼎大名的文学家沈从文、四妹张充和嫁给了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傅斯汉。

(张允和与周有光)

她们本身都不是普通的女人,她们有着良好的家世、受过了良好的教育,每一个都嫁给了不普通的男人,正是这种种的一切赋予了她们不曾被时代忘记过的名声。

而宋家三姐妹和张家四姐妹都有一个很明显特点,那就是她们都很长寿,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她们的寿命。

宋家三姐妹:

宋美龄106岁,

宋庆龄88岁,

宋霭龄84岁。

张家四姐妹:

张充和102岁,

张元和96岁,

张冲和93岁,

张兆和93岁。

她们长寿的主要因素

我觉得她们之所以会那么长寿,跟几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就是女性的身份,想必家中有老人的诸位都可以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女性普遍比男性的寿命长,如果没有太重大的疾病,女性普遍都是比较长寿的。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经济问题,她们出生在、成长在、最后终老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们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必要去考虑经济问题的,对很多人来说非常关键的医疗问题,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是心态的问题,因为有优越的文化教育,她们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知道哪些生活习惯对身体好、哪些生活习惯对身体不好,在一直保持着长时间的乐观心态下,她们自然就拥有了令常人羡慕的寿命。





所以说这些因素可能就是她们长寿的原因,良好的家庭使她们没有有生活上的忧虑、良好的医疗条件可以为她们解决很多的生理疾病、良好的教育让她们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以及作息,我觉得这就是主要的原因,当然也不是说没钱的人就没资格享有长寿,有很多贫困的老人,她们即便没受过太高的教育、没有太好的生活环境,她们也有很多人是长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