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发改委派驻第一书记 “收”了袖套“收”锦旗

“许书记,无论如何,今天这锦旗你一定得收下!”近日,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广安市发改委)上演了温馨一幕。广安区花桥镇水寨村村民杨贤能和周长美,乘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大巴车,专程为市发改委派驻水寨村第一书记许世川送来两面锦旗。

“锦旗,无比‘沉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受之有愧,却之不恭!”面对无拒绝的锦旗,许世川声音哽咽,眼睛红润。


锦旗故事之一:为回乡村民安个家

“村里来了个好书记啊,可真帮了我们大忙!”杨贤能感叹地说。

2017年,妻子兰宗琼突患疾病,为了节省药费,在外务工的杨贤能带妻子回到广安治疗。但多年前,老家的房子被烧毁,住宿成了两人最大的难题。

得知杨贤能一家的情况,许世川立即向花桥镇党委政府汇报,并帮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和低保,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然而,麻烦接踵而来,以前为修房而借款的老债主得知杨贤能回村,立即找上门来要债。许世川得知后,急匆匆赶到现场,经过和债主的多次沟通和协调后,债主终于松了口,答应暂时不收取欠款。

锦旗故事之二:为病灾村民送温暖

“许书记是个好人,对我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说起许世川,周长美赞叹不已。原来,周长美丈夫瘫痪多年,自己靠在花桥镇上打零工维生。但去年,儿子和媳妇儿离婚后,孙子直接丢给了周长美照顾。“一边是老的,一边是小的,我可怎么活啊。”许世川到周长美家里走访时,她倚在门边,泣不成声。

许世川为周长美的遭遇痛心不已,他自费购买了轮椅,送给周长美的丈夫。拿着她家的资料,多次求助花桥镇政府,为她争取低保和危房改造的优惠政策。

袖套故事之三:帮着干农活 乡亲送袖套

“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是我作为书记的义务,更是我的责任!”在水寨村,许世川已经多次善意拒收村民锦旗,他唯一收下的,是一次帮农户干活时,村民所赠送的一双袖套。“那双袖套,是他们怕我被割伤手,塞给我的。”许世川笑着说。

第一书记干一年 扶贫村大变样

许世川到广安区花桥镇水寨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扶贫先扶志。许世川带领村两委干部、村老干部、贫困户党员代表近30人到小平故居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让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一心为民的情怀;

二是扶贫先扶知。邀请广安市农业局果树专家杨泽奎教授亲临水寨村,用幻灯片图文并茂地讲解果树栽培技术,使村民对果树栽培技术有了直观认识和掌握。截止目前,水寨村发展了300亩李子树、100亩柑橘规模的果树产业项目、100头规模的养牛产业。许世川利用农民夜校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解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生活小常识,邀请本村及外面的专家能手来村里讲课等,让农民思想上更加自信,精神上更加饱满,增强了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村民主动在村里的农民合作社务工,获取报酬,积极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三是关爱留守儿童和退役军人。今年7月份,许世川积极协调和对接市义工联合会,广安华西证券公司,广安区花桥镇第二人民医院,在该村开展了“为祖国花朵浇灌雨露、为钢铁长城保驾扶航”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捐赠各类图书600余册,书桌和书凳30套,为退役军人及家属免费义诊60余人次。

四是提升乡风文明。今年2月份,春节将至,许世川邀请广安市书法协会一行5位成员,为水寨村每家每户写“福”字、写“家训”、送春联。文化下乡,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修养,提升了乡村文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