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政策或取消,农村45岁以上老人怎么办?

多年来,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始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具体政策来应对,养老保险金就是其中一种,养老保险金明确规定需要交纳达到15年以上、并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方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而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朋友年轻时并没有交过养老保险,到了45岁以后,出现了交与不交进退两难的情况,交养老保险,距60岁已经不满15年时间,而不交养老保险,不仅自己没有养老保险,就连家里的老人也会受牵连不能领取最基础的养老金!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出台了“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政策,然而从2018年开始国内部分省(市)的农村地区纷纷取消了这一政策,那么从明年开始,农村45岁以上的老人要怎么解决养老保险的问题呢?

其实,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始终秉持着“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虽然各地在陆续取消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政策,但还是能够通过逐年连续缴纳的方式实现的,直到缴满15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相对而言这部分人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只是相对滞后了而已。

但是,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一次补缴政策也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表面上看确实能够解决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但对于低收入甚至零收入人群来说,让他们一次性拿出高额费用来补缴养老保险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近几年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农村基础养老设施等建设,通过构建新型养老模式来解决农村和城镇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

农民朋友们,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