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流水席

在乡下,结婚嫁娶、丧事、孩子过满月、12岁生日、乔迁之喜等等这类事,都会是村里的一件大事。

以前,村里人特羡慕城里人办席是在酒店办,酒店办席省事省力。前几年倒是有人就效仿城里人这么做了,但好像全席下来有些亏本。

在村里吃席和城里是不一样的,城里人吃席家家最多两人,很多时候一家也只去一个,同时礼钱还不少,300元人民币是最低的预算了,满打满算下来办席的人是赚的。农村可就不一样了,谁家要办席,就不得不把全村的人请上。村里百十来户人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乡里乡亲不请还真是不合适。以前村里人好生孩子,老一辈人一直遵守养儿防老的老传统,以致家家户户都是子孙满堂。说起吃席的大场面,城里人保准没见过。村里人总觉得城里人小气,吃席就请一个人,私下不知抱怨过多少次,但城里人又觉得农村人太村,直骂土老帽。但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自己觉得怎样好就按怎样来,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而闹心。

村里人吃席,几乎是家家都去,最重要的是家里人人人都得捧场,上到七老八十,下到会吃饭的小儿,一老一少中间夹杂着众多年轻人,一桌饭吃的那叫一个热闹。村里大多是办三天的席,最主要的席是在第二天,这天也是人最集中的时候。如果席正好在休息日,吃席的人是最开心的,因为家里人都在,全家几口人就能把礼钱吃回来,一旦遇到孩子们上学时,吃席的人多少心里会有些不满,因为他还需要回家给孩子做饭,所以这个时候连吃代拿就成了习惯。

在我们这地方,第二天吃的席,中午一般是大烩菜、油糕或者枣糕,再加三两盘小菜,这顿饭保准能让人吃饱,但这也只是一个前菜,晚上那才是正餐。村里人好吃席,他们把杯杯碟碟的饭菜看做是一顿美味佳肴,不像城里人好下馆子,吃多了见惯了也就没啥稀奇的,但农村人不一样,没有那么闲钱下馆子,天天都是粗茶淡饭,偶尔吃一次席可不得好好的享受一番。

村里的席位大多是几十张,一波人吃完再上一波。我曾见过这样的一桌,一桌大都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各个都是能吃的时候,唯独有那么一个老人坐在其中,老人牙齿稀稀拉拉的吊着那么几颗,嘴里的口水一汪一汪的,两半嘴唇吧唧吧唧的生怕口水掉下来。再加上老人年纪大了,动作迟缓,两双手哆哆嗦嗦的,面对一桌子的虎崽子那叫一个压力大呀。菜还没上桌,只见老头颤颤巍巍的拿起桌上主家准备的香烟,抽出一根放在嘴里,点燃香烟,一个人默默的抽着烟,两只无神的眼睛无精打采的环视着四周,紧接着又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孩子身上。开始上菜了,老头用右手哆哆嗦嗦地拿起面前桌子上的筷子,左手随即把叼在嘴里的半截烟扔掉,做好吃席的准备。

开始上席了……,餐桌上一般会上十五六道菜,最先开始是凉菜,菜刚一上桌,一群小孩就腾的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上身往前倾,手臂伸的长长的,八九双筷子齐聚一盘菜,老头几次三番的站起来够菜,菜倒是没够着,小崽子的头倒是挤了一圈,就这样,一人一筷子瞬间光盘了,老人站在凳子旁,皱着眉头,可怜巴巴的拿着双筷子,直愣愣的干瞅着比狗舔过都干净的盘子。第二盘菜上来了,老头早就站了起来,学着小崽子的样,胳膊伸得老长,准备也去抢一下。不知哪个小兔崽子推了老头一把,老头一个重心不稳,差点摔倒,老头哼哼唧唧的叫唤道:“谁呀!不能慢点吗?我的这条老命哪?”这一推一攘间,盘子又光了。老头气的直打颤,胸脯子一起一伏的,在那自言自语道:“哎呀,这一群讨吃鬼,我咋就和他们坐一块了,上了礼钱,连个饭也吃不上……。”越来越多的菜上来了,老头面色凝重,眼珠子滴流滴流的转动着,瞅着桌子上的菜,一个机灵,老头仿佛被什么东西上身一样,一双无神的眯眯眼顿时仿佛被注入了光,他好像看到自己最爱吃的一道菜上来了——一条鱼,老人的眼睛咕噜噜的转了一下,眼角露出邪魅的笑,只见他紧赶慢赶的跑到端菜的人跟前,“哈”了一声,“呸”的那么一下,向盘子里狠狠的吐了一大口痰。端盘子的大姐眯了一下眼睛,没好气的对老头说道:“呀!你这人咋这样啊,你让人咋吃吗?”说着把盘放在老头跟前:“您自个吃吧,真是的,没见过你这样的。”老人才不管这些,他看着那一盘菜心里美极了,但他仍不忘调侃这些小孩,笑着对孩子们说:“吃吧,来好菜了,我闻到可香了。”原本站起来准备抢食的小崽子们一个个又都乖乖的坐下了,嘴里含着筷子,气呼呼的,直言恶心。老头还不时的说着:“吃呀,你们咋不吃,你们不吃我吃呀,你看这鱼做的,真香!”

一场席吃的那叫一个热闹,老头这事也只是一个小插曲,你是没见过那中年妇女的跋扈样。菜一刚端上桌,别人还未动口,她老人家就拿出一塑料袋哗啦啦的把一盘子菜倒进去,什么丸子呀,鸡肉呀,包子呀,烧肉啊……都塞进她的那张大嘴里,最后还说一句:“我家的狗有口福了,这能吃多少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