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之城 行云流水

<table>

三水大塘冬瓜节办得十分红火

三水市民的幸福生活

/<table>

今年4月,三水芦苞胥江祖庙北帝活动如期举行,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彰显了三水厚重的文化底蕴;今年5月,第三届“广府印象”文化嘉年华在大旗头古村举行,岁月在镬耳墙上留下斑驳印迹诉说着三水悠久的历史积淀……作为三水城市发展的动力,文化像流淌在三水骨子里的基因,为三水的发展增色不少。

三水发展路,文化从未在路程中缺席。在如今三水GDP迈进千亿大关后,文化又以一种新的姿态助推着三水的发展。2016年,有关部门拟将大旗头古村建设成以广府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新型度假胜地;2017年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尼克主题乐园佛山文化生态海岸项目在三水新城奠基……文化与产业让三水城市的发展迸出了新的火花。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城市的竞争,离不开文化的辅助。未来,三水众多的文旅资源将成为“城市三水”发展的利器,从而让三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抓住城市的发展机遇。

文化+:

魅力之城文化名片串珠成链

三水文化、旅游元素众多,如何将这些元素串珠成链,打造出一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记者了解到,三水以深化“文化+”的理念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通过“文化+”理念,将当地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城市三水”的竞争力在文化魅力的支持下不断增强。

今年5月中旬,三水十大文化名片正式出炉,三江汇流、百年河口、胥江祖庙、红头巾、粤曲星腔等三水独特禀赋的文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文化名片的产生会给三水带来什么好处?广东财经大学文创与旅游学院院长贾毅表示,三水十大文化名片将助力三水提高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文化形象,让三水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中占一席之地。透过这些文化名片的载体,三水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传播,向世人展示了“农业三水”到“工业三水”再朝着“城市三水”大步迈进的发展轨迹。“城市三水”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形象也通过名片的产生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泛传播。

不仅如此,“城市三水”还通过各种文化元素的整合而大放异彩。三水旅游资源丰富,2018年三水旅游文化周、芦苞胥江祖庙庙会、白坭西江文创节等的相继举行给三水带来了不少游客。在尝到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的甜头后,接下来,三水还将举行南粤古驿道世界定向排位赛、芦苞孝善文化暨北江腊味节等大型文旅活动。

服务+:

文化大餐 品位独具

傣族舞、粤曲星腔……11月5日,秋色大舞台三水分会场上演了15个节目,给市民献上了文化“大餐”。无独有偶,11月23日晚,“粤曲星腔绽芳华”星腔传承欣赏会在三水区文化馆门前广场举行,粤剧人演唱的《璀璨花城夜》,掀起晚会小高潮。在三水,类似这样的文化活动几乎每周都能在各镇街看到。可以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三水构建起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民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多了很多。

今年5月白坭镇开放“智能文化家”,居家式的智能服务让不少市民眼前一亮,也给市民提供了高水平的文化服务。实际上,这只是三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从2015年开始,三水便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近年来先后投入约15亿元,新建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北江新区文化中心、三水新城文化中心和三水图书馆新馆等重要文化载体。数据显示,目前三水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超11.5万平方米,每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1754.7平方米。其中创建示范区以来,新增文化面积3.8万平方米,占全区文化设施总面积的33.23%。

而随着《“文化三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里各项工作的推进,文化将引领城市发展、助推经济转型等为“城市三水”“广佛创智之城”提供文化支持精神动力。由此,“城市三水”的文化品位也呼之欲出。

产业+:

以文促产 提升“城市三水”价值

去年,三水多个文旅项目更新了动态:乐平广府文化体验基地项目动工、尼克文化生态海岸项目奠基……今年,休闲观光农业的加入让“城市三水”打出了“文、旅、农”合作的组合拳。这在提升各自附加值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城市三水”的价值。

今年年初,《三水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三水将紧扣文化自信、城市发展和区域品牌,实施文化建设“123工程”,以水为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打响城市形象、文明、文化、文创、三水游五大文旅品牌。据介绍,为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三水旅游部门推进“三水游”精品路线等,策划推出三水乡村游一日游、两日游精品路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三水旅游营业总收入11.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5%。

去年,三水举办了首届雪梨瓜节;今年8月,2018年冬瓜王大赛举行……这些穿着农业外衣的各项节日,在文化创意的烘托下价值得到大大的提升。据介绍,在大塘某农场内,每当瓜果成熟的季节,游客就可以到农场摘瓜采果,还可以垂钓、烧烤,打造现实版的“QQ农场”,客流量最大的时候,日迎1000人。

三水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方面不断发力,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以文促产”,推动三水城市价值的提升。

观察:

文化塑根

日久生情

三水文化源远流长。从4000多年前的银洲贝丘遗址,到民俗味浓郁的胥江祖庙庙会,再到百年海关等,散落在三水各地的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出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三水不是一个让你一见钟情的城市,但它是一个会让你日久生情的地方。”本地人梁小姐表示,三水独特的文化所形成的城市品位会让你触摸到这座城的“根”。

三水得名于“三江汇流”,奔腾的西江、北江、绥江造就了这座城的开合与贯通。尽管地处佛山西北角,但与肇庆、广州相连的地理位置赋予三水包容与内敛。这种开合贯通、包容内敛随着文化传承深深地刻入三水的骨子里。星腔是粤曲平喉的一种流派,时至今日平喉四大名家的唱腔,仅“星腔”得以广泛流传。可以说,在交融与变革中产生的星腔推动了粤剧的发展。即使“星腔”是粤曲中最受群众喜爱的一大唱腔流派,但是在发展和传承上秉持着内敛包容的态度。

说到三水文化,“红头巾”不得不提。她们自强自立、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身的生活。尽管最后一位“红头巾”已经离世,但是“红头巾精神”的流传尽显“粤女闯南洋”的勇气。无论是“红头巾”还是“粤曲星腔”,文化给三水这座城塑造的“根”造就了三水独一无二的性格,这种性格在浸润着每一位三水市民的同时,通过三水市民的实践而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