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殷契抒懷》朱彥民甲骨文集聯書法展

朱彥民,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1964年生,河南人,藝名朱楨,號美髯公,齋號冰醋齋、懷醑堂、後素軒。師從王玉哲,範曾先生。

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任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天津市國學研究會會長等多所學術機構負責人和高級研究員。

1985年畢業於安陽師範學院中文系,初習甲骨文字。199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6年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領域為甲骨學(古文字學)、殷墟考古與殷商社會生活史,書法藝術史論。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1899年殷墟甲骨文之發現,與西北流沙墜簡、敦煌石室經卷、明清大內檔案一起,被豔稱中國近代文化史料“四大發現”。

甲骨文與天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甲骨學第一部字典編纂出版於天津,而且甲骨學一個重要分支——甲骨文書法藝術也發端在津沽大地。1900年,甲骨文發現者、著名書法家孟廣慧就用毛筆臨摹所藏甲骨文精品,這不僅為甲骨文著錄開啟了摹本先河,也是筆墨書寫甲骨文開山之作,孟是甲骨文書法導夫先路者。1905年前後,另一甲骨文發現者、著名甲骨學家王襄之胞弟、津門印學大家王雪民始以甲骨文字刻印,為甲骨文入印第一人。1921年,著名甲骨學家、“甲骨四堂”之首羅振玉在天津嘉樂裡貽安堂石印第一部甲骨文集聯《集殷虛文字楹帖》。如今甲骨文書法篆刻藝術如火如荼,方興未艾,追本溯源,實肇始於天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甲骨文書法的創作難點在於內容,在常用的600多字中集聯、組句、成文難度極大,大大制約了可書寫性。不但內容難見新意,形式也很難求新,所以常出現雷同內容。本次展覽中,朱彥民能夠創作出90餘件作品,與他深厚的文學功底是密不可分的。同時,甲骨文書法也是書家內心情感的表達,應有來自悠遠的時空出之自然的精神,追尋商代先民的神采、精髓,盪滌浮躁時俗之氣,注重天然、稚拙等不可或缺之美。

我用相機拍攝了朱老師的部分展覽作品,分享給大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