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奇葩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驴可乐


价值观的话,其实每个人都不同,真不好说谁对谁错。但是我很不能接受那些朝南坐的人的心态是如何想的。

朝南坐的意思就是实权部门,你办事就要求他。有事有人,无事无人。

其实这也理解,但是不理解的是,他们都没有学习的精神和闯劲。年纪不管大小,一律的暮气沉沉。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消费观的话。当年我老婆和我谈恋爱,头一个季度我就帮她还了信用卡。并不是说她乱花钱或者拜金什么的。其实花这么多钱,都用在了吃上面。各种点评网的饭店。不过就是因为吃了各种美食,我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啊。然后为了还信用卡的事情,只能娶了她顶债了。

至于为什么说到消费观和她身上呢?主要是因为俗话说,现在这个社会,人是饿不死的,吃是吃不穷的。但是在她身上我觉得完全对不上啊😄


龙里格龙


首先说“奇葩”本来是褒义词,但用在特定的场合就成了贬义词。比如跟大家不太一样的想法或行为就很“奇葩”。下边跟大家分享一个实例,看看是不是很奇葩的价值观。

说有一个中年妇女过街闯红灯,被交警拦下,该妇女开始态度还是好,当听说要让自己举小旗帜义务维持交通秩序的时候,该妇女一下子态度蛮横了,还讽刺挖苦交警,还说自己有心脏病,不要碰她,一边强行过街,一边还口出狂言,下次还闯红灯,看你把我敢怎么样?

这时候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该妇女已经把自己的人格降到了最低了,为了逃避因为自己范的错误,甘愿放弃责任担当,做一个让人唾弃的人。诚实守信已经在她心里丧失殆尽,难道说这不是“奇葩的价值观”吗?下边再说消费观。

有的人身量不大,却一味最求高消费,买奢侈品,有人提醒还觉得多管闲事,自己就愿意怎么啦,哪怕是贷款面子也不能输给别人,这完全是畸形的攀比心理作怪。一些人哪怕把全部身家典当也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辈子就甘愿当房奴。这这些人心里总有抹不去的阴影,别人都可以在北京有房子,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有。在北京有一套房子就是身价的表现。于是就有人把自己家乡的房卖掉,几十万就只够在北京买房的首付。

从此一家人为房子的事成了他们的日常最重要的大事。哪怕节衣缩食,面子总是有了哈。这样的消费观难道不奇葩吗?更别说结婚讲排场,看某明星的孩子都有几万块的包包,心里还能平衡吗?现实社会中这些奇葩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多了去。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待于提高个人核心价值观。大家觉得呢?


火龙叔叔


这么说吧,前段时间“内涵段子”流行一个短片《这是飞扬的感觉》(反正是这个背景音乐,至于短片叫什么名字,我还真记不得了) 小孩在别人的车上乱涂乱画,最后还做了个鬼脸跑了,车主找到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是这么说的“你这么大个人,还跟孩子一般计较”当然视频后面车主孩子和她母亲都一脚踢飞。家长和孩子一样没素质。

老年人在车上,你就必须的让座,不然你就是没功德!

你有钱,我没钱,你就得帮助我,不然你就是没有良知!

你看这个电影没有?你怎么还没看呢?我都看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这样,你怎么能欠别人一张电影票呢?

喝酒的时候,使劲劝酒,不喝还不高兴,“我真的喝不了了”“行,我干了,你随意”

比赛现场,参赛者的才艺像屎一样,然后却因为他家里种种奇妙的支离破碎、惨目忍睹情况,评委不给通过就是没爱心,同情心,等等其他心!

给乞讨者献爱心,给少了他还不乐意?

你喜欢的一个明星,我就必须的喜欢?

最后在说一个,大衣哥朱之文的事,他们同村的老乡在朱之文参加完春晚回家后,纷纷跑到他家里来,你以为是来看他的吗?错了,事过来要钱的。很理直气壮的说‘啊,我家要盖房子,给我几万,’听到了吗,是给,不是借,是拿,就跟自己的一样。哎哟我去,真不知道怎么形容!


喔噢这只蜗牛好快


十几年来房价翻了很多倍,到了房价租售比已经明显不合算的时候,到了需要六个钱包才能付得起住房首付的时候,到了人口拐点已经非常明显的时候,到了住宅价格超过同地点商业门面房价格的时候,大家还是众口一词地认为房价只涨不跌。

爱是一种信仰,房价涨也是一种信仰,这是一种奇葩的信仰,但这是一种被生活实践验证了的信仰,这是在可预期的较长时间内不会被戳穿的信仰。

高耸的房价就是高耸的城化市丰碑,驼着这碑的正是千千万万的贷款购房的忍者神龟。托着石碑的石刻神龟是不动的,但驼着城市化丰碑的,每天掐着钟点挤着地铁,或盘算着这个月的房贷归还,或盘算着这个月的房价涨幅,或盘算着这次的楼盘摇号能否摇中。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世界上本没有高耸的房价,买的人多了便有了高耸的房价。城市高耸的水泥森林里,到处弥漫着房价高耸却供不应求的气息。

衣食住行都是消费,而“住”这种消费却可以很神奇,它实现了投资和消费的合二为一。买住宅住了多年,虽然旧了但更值钱。用旧了更值钱,过去是名人物品才享有的待遇,而今是每套房子都能享有的待遇,就像过去只有优异才叫“一朵奇葩”,而今只要敢作就能叫“奇葩”。

听说中国未来之城反对这种奇葩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相信白洋淀畔的未来之城,相信这座城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不再奇葩。


龙久于池


我呆过不少城市,当然也是换了不少工作。和好多人共事过,印象深刻就是那么几个人。真的是价值观和消费观同普通人不一样,当然了,至少在我们共事的那段时间里结局也不会好的。

这个同事那性格是相当洒脱的,南方人,爱吃辣,平时和我们这些人沟通的还挺好,但是大家共事了不久以后,就发现这人特别爱赌博。

他的赌瘾还是相当大的那种,什么都拿来赌,就是随手拿一挞白纸,都想跟你赌个纸页数是单还是双的。平时大家闲着没有事情打个纸牌,玩个麻将什么的,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但是这名同事觉得不刺激了,就开始和社会上人的玩,当然是找地下赌场了,也不至于被人下套。你叫他去吃饭什么的可能真的是掏不出来钱,但是叫他来玩牌打麻将,他哪怕是便宜处理自己的较贵重的东西也要去。那时大家都在用智能电话了,他却卖掉自己的挺不错的一台智能电话,那也是他从牌桌上赢来的,最后就一直拿个老人机在用,联系的上就好。

在我们这些人看来,他参与赌博不对,但是所谓的“赌品”却是相当不错,从不赖账,赌桌上有多少输赢那是清清楚楚,没有钱了就不玩了。赢钱的时候请吃请喝,相当洒脱。没有钱了那就等发了工资再来赌,一个月发的钱除了吃饭全都送到赌桌上了,但很少问同事借钱的。

那时大家发了钱都是往家里寄的,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还让家里人往他工作的地方寄钱的。大家对于他都是敬而远之,不敢去他的宴请,不知是不是鸿门宴,就怕他来借钱,他的同乡都劝过他,可是说起来道理人家比劝的人都懂,没法子。

当然也有他大赢的时候,而且是另一个朋友亲眼所见,一场赌博他在台面上已经赢了接近九万元,估计是想凑个整数再走,他的样子依然是不动声色,最后又全部输了回去,这应该是贪心所致。到了最后几个月,实在是陷进去太深了,已经没有法子正常上班了。公司的老板对他相当大度,让他来工作,只要正常上下班就好,但是最后他辞职了。

可能是赌桌上大风大浪对于眼前的这点工资来讲真是不算什么了,他的心态相当强大了,和他比起来,我们简直就是些经受不起风浪小人物了。


巡山夜叉007


在一篇讲夫妻关系的文章下面,有一个读者留言,说自己全职在家带孩子,还要管家里几口人的吃饭。

丈夫按天给钱,每天只给几十块钱。

见过听说过很多抠门的男人,小气的女人,这一次还是让我开了眼界。

这比山东卫视春晚上那个算自己每天花几块钱,就有老婆给生孩子做家务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每天给钱,还有零有整,您到底有多闲啊?去银行取钱,破零钱,有这功夫带孩子玩会好嘛?再不济,您看本书呢?

您请个保姆,还得按月发钱呢,少一分都给你没完。

自己的老婆,自家孩子的妈,怎么就防备到这种程度?

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照顾老人,真的一点也不轻松,可惜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

这个妻子选择了自强并离婚。

每天给妻子发几十块钱,这样的男人是不是特有成就感呢?如果有,他的成就也就在于此了。

一个对妻子对家人抠门的男人,一个不尊重妻子的男人,真的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你们同意吗?欢迎讨论呀。


流年芳华


最奇葩价值观——结婚必须买房:现在年轻人结婚如果没有房和车,恐怕婚是结不顺的。早在古代就有上门提前,准备彩礼一说。如今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结婚的彩礼已经变成了房子和车子,这两个大件足以摧毁一个家庭的储蓄。如果你能遇到一个不要房子和车子就愿意嫁给你的姑娘,那真的是很幸运的,而现实中这样的婚姻会走的更长久。相反结个婚透支了整个家庭两三代人经济储蓄的婚姻反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价值观估计短时间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各位准备婚嫁的帅哥美女们且行且珍惜吧。

最奇葩的消费观——房子买涨不买跌:买房如今已经几乎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人生大事,但是大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房子处于低价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买,以为以后还会大。而房子价格火箭般涨起来的时候,大家买房的积极性却异常的高昂。这是如今房产领域的怪现象,也是一种畸形的消费观念。


职说无妨


1.还记得以前富士康那个小伙吗?为了一个苹果手机,把自己的肾都卖了。一个人少了一个肾就已经列入的残疾的队伍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就这样为了一个苹果手机。后面的大半辈子都没了正常人的行为,他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在哪里?

如果现在拿着他当年卖肾买的那个手机。去换一个不锈钢的脸盆。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一个虚荣心的作祟,却拿自己的后大半生做抵押。如果说要列入奇葩的话,他就是奇葩中的至尊。



2.不过这样的人很少见不多,下面我们就讲一个普遍的吧。


我朋友家有个亲戚他在城市里买了一套房子,他在厂里上班,以微薄的工资供一套房子。每天省吃俭用甚至几块钱都在算计之内,不敢错花一分钱,平常买菜也是挑比较优惠的。更不用说有时候下馆子,那是想都不用想的。最为关键的是,他买的那套房子还要出租出去,每个月收的租金还房贷,而自己家人却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

每个月的节俭来偿还房贷,一家人的节俭来供一套房子房子还是给别人出租出去住着。你们说他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在哪里?


白鹿书院工作室


说到奇葩的价值观,还真要让人要琢磨一番了。因为奇葩的价值观还真不一定是错的,有些还真让人觉得深思。

1 国外有个家庭,他们觉得孩子上学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学习方式,他们主张跟孩子一起游玩,旅游,交流为主,让孩子自学(父母参与教育)知识。他们认为,坐在学校里学的“死”知识,不如灵活的,结合实践学的知识实用。



2 成都以为三十出头的小伙,辛苦7年用攒下来的30万,买了一部房车。别人劝他付首付买房子,他说“如果先买房,我可能会变成一个房奴,我一个人的时候,都不会考虑买房,我希望以房车为家,未来看遍各地风景。”



3 韩国的一些年轻人,因为厌烦了城市职场上的高竞争和高压力,城市生活的高节奏,离开城市,选择下乡务农。他们满足于乡下生活的安逸与自贡自足,也满足于乡间的淳朴气息。



这些可能在外人看来有些奇葩的价值观,对于当事人来说,是自我满足的,幸福的价值观。

所以每个人只要不是犯法的,邪恶的价值观,都可以去试着改变看看自己的价值观的。


CKJU


我表哥表嫂就是,两口在在小县城居住,一个月工资不过三千,结果孩子还要报什么跆拳道,一个月1800,还要吃好的顿顿少不了肉,现在欠了银行十几万,这都是我表妹帮忙贷款的,还振振有词,一切为了孩子!我去了,那个孩子养的和猪一样,一点礼数都不懂,去饭店吃饭抱住肉的盘子就不放,我嫂子更逗,一盘里五分之四都给她儿子拨碗里,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也毫不介意!我十分确定以及肯定那个孩子——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