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研究生、博士生这么多却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黄蜂二师兄


题主的问题很好,值得深思。我国现有博士生八万人,研究生大概二百万人,研究生录取率29%,每年新增50万人,人数居世界前茅。先谈谈这些研究生博士生都在做什么?



1)缺乏宏观调控。高端人才以什么为调控的标准?各高校各自为战,缺乏宏观指导,国家需要农业还是工业研发人才?未来需要多少高端制造人才,各层次比例?比如由中科院发布需求指导和管理。

2)人才浪费严重。新一季国企招生开始了,大家可以看到,中石油基层操作工都要研究生,银行里每天打一到十的数字也需要研究生,让博士生做高管,让博士生去互联网公司里当码农,这要浪费多少人才?它们的心态是反正高文凭的人多。


3)两尖无法对接。大家知道世界先端前沿在国外,而出国的就不愿意回来,把这些最尖端的人才白白送人。要么在国内课题研究还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带头人,科研资源经费都落实不到位,也是难出头的原因。

4)理论和研究两手都不硬。理论上以发表论文为功利性,而研究方面又太重形式,很多高端院校论资排辈,像屠呦呦这么大贡献却层层设限,为国争光为什么就不能破格升院士?


黄蜂二师兄


你看看当下我们的专家教授们都在搞什么,就知道为什么中国拿不到诺贝尔奖了!溜须拍马,胡说八道,资本家的走狗,就是这些专家教授!


记忆被强拆了


中国的研究生、博士生这么多却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是因为过度的对科研进行量化考核,过度的对教育教学进行量化考核!

比如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在她获奖以后,人们惊讶的发现,她是一个三无科学家——即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经历、无院士头衔。仔细分析她的履历发现,她是几十年如一日投身于研究,从1955年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不断的从事研究。直到文革后1979年,她才被评为副研究员。但是现在的很多人,甚至在25岁就能直接成为研究员。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必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科研上,而是获取职称上!而职称评聘都是要量化考核论文和科研项目。最终结果就是炮制论文,批量完成科研项目。但是,可能对科研的贡献微乎其微!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教育,这也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因为,我们队教育的理解就是要不断的完成任务,因此小孩从小就是机械的完成繁重的作业,而不是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更得心应手;对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太强的能力。这样的状况就是,一旦学生毕业走上研究岗位,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完成任务,而不是探索未知世界!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做出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又怎么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当然,随着杨振宁先生等诺贝尔学科学奖获得者,回国执教和支持建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等举措;随着国家对大学教育的极其重视。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会越来越多,硕士博士们也能为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震博士


这个问题比较大,可以写篇10万字的论文。

同时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中国人共同的疑问。

我简单地说一些我的理解吧。

中国人很少得诺贝尔奖有一下几个原因:

1.我们的教育比较务实。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一直都没改变。在经济、科技上我们都落后资本主义发达强国美国英国等。我们的研究生多是因为我的人口基数多,算成比率,其实我们的研究生根本不算多。现阶段我们的重点是发展经济和科技,对纯学术的投入和重视还是不够。

而且诺贝尔评的奖只有6个,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和经济学。2015年我国的屠呦呦获奖就是在医学。

2.再看看诺贝尔评奖机制。诺贝尔是推荐制,不能毛遂自荐!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如果不能被他们推荐,根本没有资格评奖。如果你做的贡献没有辐射到全人类,很难被他们推荐!

3.中国的科研环境不如英美国家宽松。一些祖籍是中国的科学家,如钱永健、高锟等,都是在美国从事研究获奖的。

4.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诺奖大户美英德法等是资本主义国家,是发达国家,我们现阶段确实没有条件跟人家比这个。


美芽聊艺术


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出问题了,教育过度产业化


zhangwei6668


我想说一个事情,那就是真正理论突破的土壤是什么?设备?经费?还是高智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贵族精神和气质。这里的精神和气质,并不单单是物质那么简单,而是建立在物质丰富基础上的精神的富足。

理解这个问题,我来举个例子,达尔文。

达尔文是个典型的富二代,但是身为名医的老达尔文很重视教育,看儿子并无心接班,于是把达尔文送到了剑桥的三一学院学习神学,想让他将来当个神父。并不辛苦,还受人尊敬。于是达尔文就在剑桥求学,然后还得到了父亲的资助去参加了小猎犬号的全球航行,并且也是在这个旅程中,提出了最初的生物演化的理论。

再说个八卦,达尔文和表姐爱玛结婚的时候,双方父母给了他们2万英镑作为家庭开支,那可是1839年的2万英镑,整整2万磅白银啊。所以达尔文一生都在追寻生命起源的真相,而且满脑子都想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说达尔文不是诺奖时代的人,那我们来说说诺奖得主吧。前两天刚看了费曼的生平展览,简直震惊了。费曼先生不仅仅改变了我们对物理的认识,对量子力学的认知,甚至还在纳米技术上做了先导性的研究。并且在临终前一天还在黑板上留下了一句名言,“如果我不能创这种东西,说明我还没有理解它”(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understand),这是一种多么大的气魄啊。

再看费曼的生平,就会发现,简直是一路平步青云。当时,入读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还必须要求有校友推荐。为此,费曼的父亲找到一个不认识儿子理查德的熟人打通了关系。21岁就从麻省理工(MIT)毕业,随后进入普林斯顿学习。后来,24岁就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去参与原子弹去了。

但是费曼的个人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的非洲鼓表演非常精湛。而且有个恶趣味是破解其他人的保险箱密码,甚至在好友保险箱里留下文件已被取走的字条。

费曼的一生都是在追求真相,也正如古希腊的传统一样“科学即真理”(Science is truth)。到1980年代的时候,费曼逐渐改变了对弦理论的成见,并师从老对手盖尔曼,学习弦理论。这是何等的大气。

再来看我们的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就陷入了买房子,还房贷的泥潭。从此只是关心基金本子中不中,单位是不是解决学区房,有没有好的幼儿园可以上。好吧,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怎么能做出真正的有开创性的工作呢?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今天的科研工作者不努力,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需要足够积累才有可能培育出大师。贵族不是一天养成的,科学大师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植物人史军


提起诺贝尔奖这个话题,尤其是说到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表现,资源是令人振奋的,可结局是让人尴尬的。科技方面,我们拥有领先的航天、海洋深潜技术、导弹研发制造技术、桥梁与隧道建设技术、IT开发与应用技术,我们的高铁技术在许多领域也逐步处于领先地位。在教育方面,我们不乏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样拥有大量的博士、博士后,教授、研究生队伍也遥遥领先。可到目前为止,科学方面,还只有屠呦呦一个人获得过,更多的科技类诺贝尔奖距离我们仍很遥远。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这些年在诺贝尔奖的方面,却斩获颇丰。

2001年,日本政府确定了一项“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科学计划,这项计划在当时的日本反响很大,在日本朝野被毫不留情的嘲笑和抨击。大多数人认为这简直就是一项永不可实现的天方夜谭。可事实是,接下来的诸多年,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开始,众多的日本科学家用事实在付诸着这一目标的实现。今年的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国同行获取。

细算起来,从2001提出“诺贝尔奖”计划,直到2018年,已有18个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照这样下去,“50年30个”目标,几乎已没有什么悬念。

看看日本,想想中国。毫不客气地说,我们确实应该感到惭愧的。

更多高层次的科技人员现状,我不是很清楚,也不敢妄加评论。我能看到的是自己的周围,高工、教高更多的像是一种行政级别。只要熬够年限,东拼西凑一篇论文,在某科研项目上挂上名,理所当然的就可以享受上这样的待遇,那怕之后他们无所事事,毫无成就,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在某个行业混的顺风顺水。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真正干事的、钻研项目的,却往往被压制,动不动被追责。我们周边的环境中,很多时候,多做事多犯错,什么都不做,反而最受好评。

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学奖励系统,获奖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类科学研究 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但相对于科学成果的汇聚,诺贝尔奖更应该是一种象征,其意义更在于激励人类在智力探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创新。我们走在获奖的路上,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



追风无影刀


这个问题当年二弹元勋钱学森讲过,,本人以为中国人的纯学术形为太少,有太多的功利心,溜虚拍马太盛形,无几个真心实意专心于学术的,,向袁隆平那样的大国巨匠一人少了,他无文凭,但联合国前一阵子为他没了巨奖以滋其对人类的伟大巨献,,他比明星戏子强了十亿万倍,,,确拿着那点微不…足道的收益,,我相信中国人会在不久会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也许这个人产生于你我之间,,,,,


94310417小云


你以为诺贝尔奖是什么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呀?是个高学历,或者智商在150分儿以上就能得到啊。

没有權威的测验得出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智商有多少分?但是能得到诺贝尔,就意味着他在某个科学领域有着重大的发现,也就意味着有某种特殊的创造。这种能力不取决于你有多少学历,取决于一个人肯定有什么过人的天赋。还有着对某个事物过人的执着和信念!正因为有這樣啊,这些超长的素质,然后有一些像是赌徒那样的投资眼光,就能够发现这个东西将来有很大很大的创造和前途,真的很像是那些有才能的风险投资家。

然后终有一天跑过了很长的马拉松,这个东西终于被发现,被承认了。那么得到诺贝奖金也就实至名归,理所当然。因为能得到诺贝尔奖的人,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千里马,但是呢,没有人慧眼识珠,能认出来。但是千里马终究是千里馬,最终就凭借自己过人的才能冲了出来。

所以说这种千里马作为一种高端稀有的人才,和那些得到博士,硕士的高学历或者某些很小的年龄就具备了很高智商的所谓天才是不一样的。这种千里马更像是一种大器晚成的人物,是经过了岁月和锤炼而成的人才。

所以中国尽管有很多高学历的博士,硕士等等,不代表这些人是能够成为大器晚成的。那些人物,毕竟,才能的标准,谁是千里马认定的标准都不一样,更不要说这个人才背后所代表的奖励机制和社会的承认体制了。


黑與白的致命者


我也是浅层次分析啊,要喷你们就喷吧。

一,客观上指导思想不对。假如卖茶叶蛋比研究原子弹挣钱,研究房产比科学挣钱,干能源公司上层比科学家地位高,那么,有思想有能力的精英会怎么做?

二,搞基础科学研究的不如研究经济的吃香,导致财经大学分数比理工类高(我认为分数要一样,甚至财经类少几分),后果大家都知道。

三,人才浪费,做不到人尽其用。一个中学教师,大专教师,需要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人才嫌多啊?大型国企,央企的高级管理,用得到每个大学的高学历人才吗?研究水电,生物,机械的来做公务员或央企上层,人民大学办了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的教育尚欠发达,还在浪费人才资源,科技能进步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