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两岸如何突破难以逾越的天堑?

1949年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之后

禁止台湾民众与大陆交往

将两岸同胞无情地阻隔在海峡的两边

这一等竟然就长达38年

自此

一湾浅浅的海峡

成为两岸间难以逾越的天堑

那些1949年从大陆赴台的老兵和民众

无不期盼着开启回家的路

故乡、故土,成为萦绕在许多人心头

挥之不去的情结

星移斗转

历史的车轮飞转到20世纪70年代末

国内国际形势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两岸关系的转机正悄然来临

1978年12月16日

中美两国同时在各自首都发表建交公报

在这份公报中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并且承认中国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实行争取

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1978年12月17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

邓小平指示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的胡乔木

负责起草一份有关台湾问题的重要文稿

胡乔木找到了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负责人谭文瑞

胡乔木告诉谭文瑞:

“邓小平同志布置了一项任务,要在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名义,发布一份《告台湾同胞书》,要在三四天内起草出一个初稿。”

谭文瑞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

他当时就跟我具体谈了一下《告台湾同胞书》的主旨,这个内容,主要一个就是说,要强调统一问题,不仅要说给台湾的老百姓听,也要说给台湾当局,让他们能够听得进去。

按照邓小平的指示

谭文瑞在三四天的时间里起草了一份初稿

交给胡乔木

经过胡乔木的精心修改润色后

12月24日

两人一起带着打印好的修改稿

到邓小平家里

请他审定

到小平同志的家里去,把这个稿子一个字一个字,从头到尾念了一遍,他听完以后,他认可,他说可以。

两天后

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

《告台湾同胞书》

这份入情入理

仅有1800多字的重要历史文告

静静地等待发表的时机

1979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郑重宣布

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呼吁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

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贡献,

以及通过商谈结束台海军事对峙状态,

撤除阻隔两岸同胞交往的藩篱,

实现通航通邮,

发展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也是在这一天,为了展现祖国大陆的诚意

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

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正式宣告结束自1958年开始的

人民解放军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同样在1979年元旦这天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美国政府宣布

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

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

中美关系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

邓小平访问美国

他在华盛顿参众两院

发表的演说中明确表示: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

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确立后

邓小平首先考虑的是

如何和台湾方面建立沟通的渠道

此时的台湾

蒋经国已接掌最高权力

他仍然实行与大陆方面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

“三不政策”

并且仍然禁止台湾民众往来大陆

为了重新与蒋经国取得联系

邓小平付出许多努力

他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做工作

只要有机会,邓小平就会亲力亲为

1980年9月9日

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学者陈树柏时

请他给当时在美国的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带话

林颖曾

陈立夫儿媳妇

陈立夫先生一直想用比较软性的文化的传统跟民族的大义,跟邓先生也多做交流。蒋经国先生在有生之年的时候,他确实有托付我公公能够促进两岸的交流,时机有的时候不见得是能够一促即成,但是我公公他一直很有耐心,在做他该做的事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陈立夫以笔名

在香港报纸上刊发多篇文章

积极寻求与大陆沟通

呼吁国共两党重开谈判之路

无论是与蒋氏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还是始终不忘民族大义的正面态度

使陈立夫成为

能在两岸沟通中发挥作用的人选

在鸿雁传书般的问候与交流中

两岸联系终于逐步建立起来

其影响漫长而深远

除了托人带话

大陆方面还通过做一些具体事情

来增进两岸之间的感情沟通

1981年

时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副组长的廖承志

提请中央重新修复蒋家祖墓

邓小平清楚,蒋经国是个大孝子

他批复了廖承志的提议

指示浙江溪口

修缮蒋经国母亲、祖母的坟墓

蒋家祖墓修好

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拍照

就连蒋家也偷偷派人去拍

廖承志知道这件事之后作出指示说

让他照,以后不管哪里来的都让照

我们自己也要照一套给蒋经国送去!

于是,蒋家墓地修葺一新的照片

也被迅速秘密地送到了蒋经国的手里

为了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

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1年9月30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

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

一共提出了九条方针政策

这就是著名的“叶九条”

乐美真

时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成员

这是第一次对外公布了我们新确立的方针政策。后来邓小平正式把它确立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样一个方针。

1982年1月11日,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他指出九条方针

是以叶剑英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

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叶九条”发表后

引起了海内外的巨大震动

受到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

海外侨胞的普遍欢迎

大陆方面矢志不渝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努力

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硝烟已熄、亲情升华

两岸民心在沉寂中积聚力量

等待着冲破隔绝的机会

等待着真情呼唤后的积极回应

两岸高层之间的第一次书信往来

谁是能为台湾回信的第一人选?

这封信又要怎么写?

敬请收看今晚(12月20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之

《台海纪事——真情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