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有什么特征?

二古基


“原生家庭”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得到国人的理解与接受,我们开始慢慢认同,在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里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那么,如果一个孩子成长在一个缺乏关爱的环境中,那么长大后会怎样?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情形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按温尼科特的说法,好的父母是“Good Enough Parents”,翻译过来就是“足够好的父母”。父母对子女的“好”,也就是爱,必须足够且恰当。不足或不恰当,都可能导致孩子缺爱,比如: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被父母打骂,在否定与轻视的环境之下长大,成年后他就有可能养成自卑、胆怯、内向、不擅或不愿与人沟通的个性。因为在他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这个世界对他更多的是不理解、打压甚至轻视、否定,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他内心的力量,并使他怀疑自己和能力与价值。

而如果父母并没有对孩子过分地打骂,但却从未真正看到并理解孩子,付出的爱虽然不少,但却不恰当,只是父母自以为的好,那么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没有自信,渴望获取他人的认可来定义自己,难以形成对自身的认同。他从未被真正理解和接纳,因此也就无法确定自身的价值,不懂得如何认同自己。


虽然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确实深远,但每个人的先天气质与个性大不相同,有些人哪怕历经逆境,依然坚持自己的本心。而且,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实现自我超越。因此,千万不要在内心形成“家庭决定论”的想法,内心悲叹、自我束缚,这样反而是给自己的成长制造障碍。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一个人缺不缺爱,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从表面看出什么来,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讲,缺爱的人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敏感脆弱

缺爱的人都有一颗“玻璃心”。常常会因为别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表情、话语,就会胡思乱想。想对方是不是讨厌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会经常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哭泣。

2、自尊心强

渴望得到别人的夸赞,不能忍受一点点的质疑和否定。一旦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被伤害了,就会倔强地转身离开,不肯轻易向别人低头。

3、超级黏人

缺爱的人特别希望能有这么一个人,不烦自己不厌倦自己,能随叫随到,能随时随地都让自己感受到被关爱。

所以,一旦他们找到一个能给自己安全感的人,就会变得十分黏人,恨不得二十四个小时都跟对方待在一起。

4、强势霸道

缺爱的人表面看上去并非软弱的,相反,他们都看起来十分“强大”。但其实,他们就是一只“纸老虎”,试图通过装出来的强大,来掩盖自己脆弱的内心,不想让自己受到伤害,也不想被人轻视。

总之,对缺爱的人来讲,如果想要改变现状,就不能渴望别人的“拯救”。

可以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站在镜子面前,告诉镜子里的自己:“你很优秀,你很棒,我很爱你,我赞同你支持你认可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多从正面的方向去解读,避免自怨自艾。

这样就能慢慢走出童年阴影,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书缘作者:淡淡翠 两把刷子写作特训营学员


书缘众筹网


小时候缺爱的人,往往都有以下特征。


1.自卑。

这个几乎是头号杀手了。

很多人小时候最直接的表现就是。


自卑。

自卑我也不好形容,大概就是自我价值偏低的一种感觉。

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觉得自己配不上很多事情。

这也就导致了以下的很多特征。


2.懦弱。

觉得自己没有勇气跟别人去争夺。

觉得没有这个价值更别人去争夺。

怕失去这个关系。


一旦,你怕失去众人对你的认可之后,你就不敢有任何行动了。

那么,大部分的行为,你都是照着既定模式下的安排去行动的。


不敢有任何越轨的行为。

包括,好好上学,好好上班,好好结婚生子。

都是一切的如是常做。


3.社交恐惧。

这个基本上就是这个缺爱的通病了。

就是小时候缺乏爱的关怀,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爱。

那你拿什么去爱人呢?


还有,因为上面说的懦弱,也就无法保护自己,于是在社交环境中处处受伤。

那你自己也就更没有很多能量和爱去给到你的朋友了。

你自己都是一个很不幸福,很不开心的人,你也就很难去为他人创造开心和幸福了。


或者换一个说法,你没有什么东西流露出来。

自然很难和大家打成一片。


社交恐惧也就陪伴着自己了。

就这么一步一步长大。

不知道该如何去去处理这些关系。


4.敏感。

我也在怀疑这个事情,有可能是基因。

但如何是,对人际关系的过度敏感。

总是把负面的情绪无端端的放大的话。


那么就说明了,这个你也是缺乏爱的浓度的。

因为,一个没有被爱过的孩子,他的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体系,是依赖他人的。


所以他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更多的是放在外界。

所以呢,自然会很敏感的随着他人的情绪跳动。


猫黍说


说下我自己的例子吧。我30岁了才结婚。我就是超级独立的那种,只靠自己,不靠父母的那种。因为我小时候也像父母寻求过帮助,但是得来的是羞辱。我也不会管父母要钱,我自己玩命挣然后挥金如土。我在国内工作3年年薪加起来也有50多万了吧,全花了,一分没剩。现在出国了,学费也是自己挣。马上结婚了,也是亲力亲为。我当年一个人在外地上班,好多个工作压力大的夜晚,一个人在马路上边走边哭,感觉特别没意思,但转过来又要继续打拼。我的世界里,只有自己靠谱,我只信自己,男人什么的只要自己足够厉害,全都不是事。有人说我狠,说我冷,但我觉得是不重要。我最好的闺蜜也从来没见过我哭。我还是那种随时可以死掉的人,我每天都努力了,我不会同时只做一件事,我从来都是并行的。所以就算明天死掉我也问心无愧没有遗憾。小时候,我父母虽然很爱我我现在心里是知道的,但是当时的他们让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心里的压抑,语言的暴力,和自尊的伤害。我小时候总在盼望长大,一定要做出个样子,让他们看看我不是他们口中让人失望的小孩。所以现在的我很要强,我受不了自己不能做到最好,我自己和自己较劲,不满意就惩罚自己,怕自己真的变成让人失望的样子。我还有点小变态加暴力倾向,看到可爱的东西我就有点忍不住想打他。也是因为缺爱,我男朋友从初中开始基本没断过,但从来不是子君的那种依赖型。我会精神依赖,但又不care的那种。我小时候特别叛逆,打过架,当过大姐头,带领学生闹事,也做年级第一。我为了惩罚父母吃过安眠药,洗胃什么的一点感觉都没有,直接睡了一周。起来时不会走路了。但我当时心里并没有害怕,死了算了没死拉倒,而且我也并不觉得真会挂掉。医院心理科约谈我,我就哼哈答应着,但心里想的是怎么还不结束。从那天起,我便真的无畏了。无畏的我内心从来没有过的强大。我最讨厌的一句话,死不怕还怕活着。因为死了太舒服了,真心没什么可怕,也就那样。只有懦弱无能的活着才吓人。如果有天我变成了那样,我一定不会苟活的。

最后,我的父母,穷酸知识分子。如果有天他们不在了,我也就不在了。

没想到这么多人看,受宠若惊啊……有同感也好,不理解也罢,什么样都是自己的人生。我曾经有抑郁症,现在可能好了,或者我不再care有没有了。新一届奇葩说里的有个躁郁症的小姑娘可乐也说当你不再关心意义后的意义的时候就自愈了。这么多年,我练就了用上帝视角看自己和家人的本领,突然发现什么事情都可以解释和原谅了。我的父母,他们无论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始终还是得不到他们父亲的认可,所以才不得已寄希望于我身上,要我比所有人都努力都厉害,才能在某一天让他们的父亲后悔的说,我曾经看轻你了。在我的上帝视角中,我劝他们不缺这一口气,但看自己和他们一样,觉得自己也好可怜可笑。

现在我已经不再需要证明给父母啦了(其实😅已经不知不觉的证明完了),但逃不出的是我们一家的丧心病狂完美主义者。我们家互相之间都说差不多行了,但是一回头每个人都自愿加班加到屎。惯性啊……有天我和老公讨论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我居然说的是为人类做出贡献……可能是上帝视角练多了,"我"总像已经不在了。所以我不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健康,让这个"我"不停歇的运转,就算有天down掉了就可以休息了。我总被老公说"没"人性,但有天他说了句特别唤起我人性的话,他说有天我要是down掉了,第一个down的应该就是我妈。其实我心里还有一句,如果有天父母down掉了,我也一样。

我有时就想为啥我这么"上进"找个老公怎么这么"懒"啊,可能是有一件事我特别上瘾,就是他的欣赏和称赞。头几天给老公看我手机上的debug笔记,是我等车坐公交什么的时候边想边记的(哈,不能同时只做一件事强迫症😅),他又被吓尿了,特别有成就感。

对于正在做父母的人们,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每天或者每周或者每个月对你们的孩子说,你让我感到自豪。因为我和我家人过去这么多年活着为的就是这句话。没有什么能比得到父母的认可能够让人感到内心富足啦……


追梦小菜鸟


一个真人案例,和大家分享,小时候缺爱的人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自我疗愈。


霖霖的故事

因为是一直是一个胆小的人,不敢将心事坦露出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其实是彻头彻尾的“孤独症患者”!。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就长期分居,有时候,我会去我姨妈家里住,有时候去我舅舅家里住,从小就饱受“寄人篱下”之苦。我努力独立自主,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我自己也算争气,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的医学专业,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但我的内心明白,在很多很多的深夜里,有什么吞噬着我的心,让我感觉到空虚和寒冷,眼泪不知不觉的留下来了。我有一个男朋友,他的性格很好,很迁就我,但是我经常控制不住地“怀疑”他是否爱我,整个人十分的敏感。 他去哪儿玩没有报平安,或者微信半天没回,我有时候都会伤心到落泪!但整个人很紧绷,有时候这种“怀疑”,和对“怀疑”的自我批判让我心生不宁。 而且感觉有时候我总是在不断不断地向他索取,要他照顾我,要他宠溺我,像是一个黑洞!我好怕我这样会失去他!

想对霖霖说的话

一、Hey,忙着自我批评的姑娘,我看到了你的光。

霖霖,你好。谢谢你的信任,虽然你一直在“自我批判”,但我还是看到了你的闪光点。

你有反求诸己的“自我觉察”的力量,当你的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没有一味地重复原有的模式,而是意识到了这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且和你的原生家庭有关,进而向我求助。“自我觉察”就是光, 即便是在彻骨阴寒的山洞底下,也能被照见。我看到了你的“光”, 希望你也看到它、欣赏它,增强它。顺着光,就能找到出口。

二、为什么我总感觉缺爱?

我们只有同时得到过“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才能发展出成熟地自爱与爱人的能力。

“无条件的爱”= 无论你怎样,我都爱你

“有条件的爱”= 如果你...,那么我就会爱你

“无条件的爱” 在说:“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如此而已。即使你脆弱地无法独立生存,即使你只懂索取而不会付出,你是我的孩子,我无条件的爱你,无条件的包容、接纳你。”

没有得到过这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内心会生出一个大窟窿:我天生是不值得爱的,如果我不懂事,不可爱,不优秀,那么就没有人爱我。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努力地争夺财富、地位、权利和名望,来“赢得”别人的爱。他们获得的越多,越害怕“坠落”,因为他们不相信,卸下精致的妆容,或是帅气的西装,有人爱他们本来的模样。

“有条件的爱”在说:“我爱你,因为你达到了我的标准。如果你发展自己,变得成熟,符合了我的期望,那么,我就会爱你。”

“无条件的爱”不会失去,但它的阴暗面是,它也不能靠争取得到。而“有条件的爱”则不同,它取决于自身的奋斗,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犯了错,会承担后果;做得好,能赢得认可。没有品尝过“有条件的爱”的人,认为爱只能来自于外界,只能通过别人的给予而得到,他们没有建立起“为爱而战”的气魄。

霖霖,从你的描述中,让我感觉你饱受没有“无条件的爱”的痛苦。虽然你发展出了赢得“有条件的爱”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勤奋考上了重点的医学专业,成为了专业的医生。但你的内心有一个恐惧又渴望的小孩,她在说什么? 她是不是在说,她害怕如果她变得很糟就会被抛弃,她是不是渴望一个可以无限度包容她接纳她的怀抱呢?

正是你的“恐惧和渴望”在左右你和恋人的关系。所以你像作战雷达一样,不断“侦查”他可能不爱你的证据。他回你微信的速度、他对你说话的语气、他看着你的眼神,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隐含“他不爱你了”的征兆,而这一切可能源自——你内心其实不相信,有人会爱你这个人本身。

同时,你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怀疑”会加深你内心的纠结。当他语气冷冷的时候,你一方面怀疑他是不是不爱你了,一方面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一方面批判自己为什么在亲密关系里面表现得很糟糕。在这种处境下你的,一定很不容易吧!


三、成长三部曲

那么,如何走出“缺爱”的诅咒呢? 自我成长之路漫漫,还需上下求索。我们往往会经历以下三部曲:

第一步曲:承认——从压抑到表达。

恭喜你,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的痛苦,不仅仅源于痛苦本身,还源于痛苦没有人看见、陪伴和支持。 在自我的孤岛里,痛苦变成了剧毒,腐蚀着人心。而表达,就是“被看见”的开篇,一旦痛苦有人分担,它就不在是咆哮的疯狗了。霖霖,你内心的创伤和自我封闭手牵着手,强化了你的痛苦,试着进一步向自己、向可信赖的人表露自己的脆弱,去拥抱内心那个瑟瑟发抖的小孩吧。

第二部曲:理解——从扭曲到接纳

你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过去你的认知也许是:缺那儿补那儿。我缺人爱,就要牢牢地抓住一个人来爱我。 而其实,你真正缺的不是爱。而是你在承受“不被爱”的痛苦时,没有一个心灵上的怀抱,容纳那个哭泣的孩子。因此你需要的,其实是一个“治愈的空间”,那个空间是安全的,你可以重新探索亲密关系中的连接。那些你在父母的身上没有体会和发展出来的,可以在新的亲密关系中探索,对你而已的课程,或许是“感受到自己有无条件的价值”。

第三部曲: 整合——从内化中长出新的自我

当我们借由安全的亲密关系而学会接受、理解和安抚内在的自我时,再回头看看那些曾经“过不去”的坎,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坎慢慢消融了。而对父母潜在的恨意、内疚也不在横亘在心间了。由此,我们不再重演儿时的剧本,停止了创伤的“轮回”。

四、治愈之路,需要一个暖炉

关于疗伤,我们有两个可行的选择。一个是在爱情中疗伤,一个是在心理咨询中疗伤。

更多人不自觉地选择了前者。两个人在感情中一起“升级打怪”,互相“疗伤”,做彼此的治愈者。在爱里实现整合。但风险是,如果自己或者对方是“猪队友”,但可能会“伤上加伤”。 另一个选择是心理咨询,好处是如果你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那么你就找到了前进路上靠谱的拐杖。但心理咨询师只存在于那个“疗愈的空间”里,你还需要在诊室外,运用空间里获取的力量发展出新的自我。霖霖,在你的描述中,你的恋人是“温暖而正面的”,可以小心翼翼地试着像他展露你的真我,试着和他建立起一种安全、放松而稳定的关系,这对你的治愈之路是重要的。但如果你发现他无法接纳,你最好求助于专业人士。

内心缺爱的人,即使赢了的全世界的仰慕,他的世界还是如茫茫荒野。而内心有爱的人,即使飘零至孤岛,也可以发出光芒,和天上的星星、海里的游鱼,远方的岛屿交相辉映。祝福你。

心有助,不孤独。欢迎关注卢悦,关注心之助。


卢悦


小时候缺爱,主要是父母爱的缺失,父女在孩子童年时期没有能及时照顾到孩子的情绪,需求,成长等诸多方面,造成孩子在成年后的一些表现不是特别的健康。

1.家庭暴力:父亲主导的家庭暴力场面很激烈,过程很痛苦,结果很严重,孩子在暴力的过程中是最弱势的地位,没有自保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内心产生自卑感,内心窗户闭合。

2.金钱缺失:金钱缺失会滋生出贪婪,吝啬等病态心理,表现在锱铢必较或者挥金如土。

3.安全感缺失:小时候安全感缺失最容易影响到这个人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会影响到其他人,恶性循环。

4.家庭氛围的缺失:会带来责任感薄弱,心理的凄凉感,心理的无归宿感。

5.情商缺失:情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情商的启蒙老师父母当之无愧

人都是感性动物,能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方式等做出反应行为,所以不论小时候缺失什么,长大后都会有相应方面的表现,,每个人需要的爱不一样,提供的爱不是需要的爱也算缺爱,过度的爱也算另一方面的缺爱。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说话,做事,容易走极端的人,大都是小时候缺爱。

同事小李,向我说起她的女朋友,人长得很漂亮,却很高冷,一付高不可攀,拒人千里的架势。

他是在一次同事聚会喝多酒时,大家打堵问小李敢不敢追,冰雪美何清清。他一壮胆,就拍着胸脯答应了。

邀约,送花,发微信,各种招都试了,没有什么回应。

当小何想放弃时,何清清却直截了当地对他说,同意与小何交往,但得保证只爱她一人,不能负心。

小李自然满口答应,初战告捷,获得美人心,很是喜悦了一阵子。

兴奋期三个月,就苦不堪言了。

何清清不允许小李同任何女生交谈,打电话,发信息都要检查,通讯录只能存他妈与姐姐的电话,表妹的也不行。

与单位保洁大姐多说几句话,何清清看到了也很生一天的气。动不动就威胁小李说分手,指责小李不是真心的,对她没有全心全意,怀疑她不是小李唯一。

搞得小李的工作缩手缩脚,与同事交往也变得别扭不自然。

慢慢同事开始梳远他。

我向小李问起何清清的家庭情况,得知何清清从小父母离异,跟父亲与后母生活,父亲生意忙碌,平时没有时间照顾她,后母又生了儿子,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儿子身上。

自小父母的关爱缺失。

我是做职业培训的,每批新员工进来,都会调查员工的家庭情况,做为员工激励培训材料。

像小何这种,就是比较典型的小时候缺爱的例子,她们有五条比较明显的特症是需要引注意的。

安全感缺失。

需要更明确,牢固的互动关系,要么就退缩在一边干部脆不接触,一但开始,就盼望牢牢抓住不放。

缺少表达爱的能力与技巧。

她们表达情感,往往比较简单直接,生硬。爱或者不爱,不能暧昧与灰色地带。

性格上多为内向型,孤僻,认死理。

对事物比较敏感,容易情绪化,一个眼神的游离;一个句无心的玩笑;一个无心的动作,她们就能脑补出整部背叛的剧情。

行为上常在两个极端摆钟。

特别安静或暴躁,对身边人与自己有攻击性。摔东西,说极端的话,敢跳楼,割腕。

占有欲强,对亲密伴侣索取与付出很彻底。

她们身陷冰窟,却向往烈焰。

物极必反,小时缺什么,长大了就渴望自己能获得满足,又怕失去打回童年的无边地狱。

对从小缺爱的人,我们要及与更多些耐心,明确态度,用热情真诚,慢慢暖化她们,如果针锋相对,会适得其反,后果不堪设想。


荒海拾书


缺爱的根源主要来自于父母。那种忽略、冷漠、无视、暴力,以及所导致的后果,可以说是他们一生之中最大的过错。

童年缺爱最明显是以下几点:孤独、自卑、敏感、自我认同度低及容易自我否定、容易急躁、缺乏信念和毅力。

一、孤单。把别人的善待他的地方想成是一种故意的有心机的表现。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帮助别人,为人比较孤僻,喜欢沉在自己的世界里。



二、自卑。认为身边的人遇到麻烦和自己有关,是自己造成的,对自身不能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不自信。

三、敏感。疑心很大,会觉得世界上不会有人真的爱他们甚至是不相信有爱存在。对于身边的人总是小心翼翼,可能朋友不小心的举措就会引起他们的各种猜想。


四、易暴躁。任何一点小事,不经意间的小事就可能引发情绪的变化。

五、承受能力弱。一旦遇到挫折,会发现他们心碎得比别人快得多,也脆得多。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责难,真的会有分分钟毫不费力摧毁心理防线的力量。一旦坠入悲伤就会很悲伤,挣扎无力。


童年长期的消极情绪会烙印在人的性格里,从而表现在举手投足,以及思维的每个片段里。不敢相信,不会包容,亦或是不懂得持久而笃定地做一件事。



一旦遇到挫折,会发现自己的心碎得比别人快得多,也脆得多。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责难,真的会有分分钟毫不费力摧毁心理防线的力量。一旦坠入悲伤就会很悲伤,挣扎无力。


真实之梦


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的特征:

当一个人在出生到3岁没有得到是够的爱和重视。他的生命必然会经历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高高低。


冷漠:因为心容易被打扰,为了不影响心情不被打扰,常常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拒人以千里之外。事实上里面有颗柔软在乎别人的心。

性格多变:有时很乖很温顺温和,有时候,像个刺猬一样,逮谁都扎,因为内心渴望被尊重,若感觉不被尊重,受伤的他会很有情绪,不留情面。

夸张:看起来很强大,事实上很脆弱,容易受伤。有时候会用很夸张的行来展现自己的魅力。

特殊性:有时候会用负面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如用生病或者打架或者是熬夜打电动游戏)。

简单纯净:喜欢独处,生命经验会让他有种独一无二的魅力。比如有时看起来简单的像是没有被环境污染过一样纯净。有时又很复杂对事情的剖析很透彻。

紧张担心:遇到事情容易紧张,很难放松下来,有时会让身边的人也莫名的紧张有压力。常常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事实上是心里的恐惧在作怪。

敏感:有时很敏感,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说法,比如有人说他说话心不对口,他会觉的这个人不喜欢他讨厌他。所以就千方百计不跟那个交往。常常认为身边的人遇到麻烦与自己有关,是自己造成的。有时会表现的嫌弃自己,贬低自己的价值。有时自己在某个地方是天才,却解读为怪胎。

自己生闷气:与人之间有时候生闷气,觉得说了也没有用,别人也不懂,气好长时间,别人都不知道。

改变:不断的追求新生事物,以便不被淘汰希望得到重视。


茹大猫


成年后,很多人都很难直接就能看出是否缺爱,但是由于童年的阴影,

他们一般都会具备一些特征:

1、自尊心强,且自卑

他(她)们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不能容忍质疑,总是表现出阳光自信的样子,其实只是掩饰内心的自卑,总是一直在争,怕比别人差,最终把自己弄得很疲惫,内心也不快乐。

2、性格独立,又黏人。

美国海洋馆在“杀人鲸”提里库姆的档案中写到:它喜欢独自呆着,又害怕见不到其他虎鲸。这样矛盾的心里在缺爱的人类身上,同样存在。他们既害怕孤独,又很难真正融入,他们有些总是表现出很活跃,实则内心却空空如也。但是他(她)们却对另一半很依赖,可以说是黏人。

3、敏感脆弱,又强势霸道。

缺爱的人,通常都会表现得很强大,生活中、工作中他们都很要强,实则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玻璃心。他(她)们也会因为周围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去多想是否因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4、缺乏安全感,且性格多变。

他(她)们很容易去相信他人,但是一旦受伤就会很难再和这个人亲近,同时在生活中,他(她)们对于另一半也会特别依赖,因为这个人能够给他们安全感,他们期待时时得到这个人的关爱,但是,他们性格多变,一点小事,都会引起他(她)们的情绪化,容易发脾气。

其实,这类人他(她)们很想走出自己,但是能够帮助自己的那个人只有自己。

首先需要自我肯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发光点,同时学会敞开自己的心去接纳别人。 这样就能慢慢走出童年的阴影,也才能真正学会去爱,也正确享受被爱。

这就是我们的答案,如果您也喜欢这个答案,请关注我们吧——夏语诗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