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实亡于万历,是不是万历报复老师张居正造成的?

秉烛读春秋


1、张居正变法,明朝有中兴迹象,万历推翻变法成果,使得朝政混乱,朝廷动员社会资源能力大大下降。

2、万历三大征虽然都胜了,但是仅仅取得一些名声,并无实际利益。反而劳民伤财,基本耗尽了张居正变法积累的国库收入。导致后期镇压流民反抗与对抗女真入侵的过程中,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只能向老百姓摊派“练饷”、“辽饷”等,加重了农民负担,造成了更多农民失地失业,客观上助长了流民起义。

3、万历的长期不上朝,政治上不作为,官员奇缺,人浮于事,朝政混乱。

4、拉帮结派成风,非我同党,即为寇仇,明末党争始于万历。官员把党争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彼此拆台,互相攻讦,党争是明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八掌之亢龙有悔


讲明朝亡于万历,应该是有根据的;但说是由于万历皇帝报复张居正造成的,恐怕不全面。在张居正去世后的最初几年里,万历皇帝朱翊钧还是振作了几年的,大家都熟悉的万历十五年(1617年)可能是万历皇帝怠政的转折点。问题主要出在立谁为皇储上,按照大明家法,应该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朱常洛是万历年青时,临幸宫女所生,当时只是尽兴,那管生儿子的事;万历喜欢的郑贵妃在万历十四年生了个儿子叫朱常洵,子以母贵,万历答应立朱常洵为太子。然而,历任首辅及朝臣们、尤其是那些七品谏官们,却要求执行朱元璋的家法,立皇长子朱常洛;万历皇帝曾经连续斥逐打退十一名谏官,但朝臣越战越勇,就是不在这个问题上配合、让步。所以,在万历和朝臣就立皇储达不成一致之后,就用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办法,就是怠政。万历心里想,你们不让我立朱常洵,我就不上朝。朝廷搞的好有什么用,交给不喜欢的朱常洛,还不如我自己先享受。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万历不上朝,但捞钱手不软,最著名的就是他要收矿税,搞的天怒人怨。最后李太后出面,不立朱常洛不行了,就立,但都长十多岁了,还不给找老师上学。而朱常洵虽然被封为福王,藩地在洛阳,但就是不去就国。后来,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把他自己积攒的金银珠宝整车拉到洛阳,几乎把皇宫一半财富送给福王。正是在这种大臣不遂皇帝的意,皇帝就不上朝的拉锯战中,万历把张居正新政的积蓄消耗殆尽,又使大明王朝失去正常运转,从而为覆灭留下根子。


二曲人


应该可以这么说吧,而且还真的是万历报复老师张居正造成。

张居正对明朝的改革是有史可查,甚至能够在应对各种执政难题面前做到近乎满分的程度。

很遗憾,万历注定和他的老师张居正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一点可以参考封建制度走向资本主义的历史。

君权和宪政之间的矛盾,结果不是君权被推翻,就是实行了君主立宪。

可惜的是那时候张居正虽然已经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可被依旧强大的封建君权给扼杀了。

最终搞成烂摊子,沦为不伦不类的时代,错失了最佳再一次领先世界的机会。


鸿哥iouyh福小铺


实忘于万历不假,但是归罪于报复张居正则有些重了。

首先,万历清算张居正不仅仅是为了报复,张居正对于万历功高至伟无可争议,将其扶持上位,稳定朝局,改制立新,开创中新,无可争议。但张老师也不干净,朝廷内外上下广部爪牙,把持朝政,作威纳福,从他的那顶三十二抬轿子就可见一斑了,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此时的万历已实为傀儡,打倒张居正一为一吐心中憋屈了十几年的不快,一为清查张居正余党,树立威名,坐实权利。但张老师有利的政策实际是给予保留了。

其次,三大征也耗损了大明的国库,以致赋税陡增,削剥了民财,以使民心浮动,动摇了国家的基础。但换来东北方向此后的无事,也不可说是徒争威名。

然后,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导致党争纷起,内外廷争权为主,朝局不稳,国事无为,还有争国本,不立太子,对后帝的教育更是不管不问,之后的即位者一个比一个叫人下不了嘴去说,才出现了类如九千岁这样的大奸,怎么能好的了。

不过以上每一个事件都无法成为大明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每一个事件都又对后朝产生了无可磨灭的影响,各种蝴蝶效应作用于一起,终导致大明灭亡,如果非要说一个原因,那只能是气数已尽了。


吧啦哇啦啦


大明帝国在建国之初,为了防止国内反对势力与海外势力相勾结,危害大明帝国的稳定,于是就实行了长达100多年的海禁。

1566年,隆庆皇帝继位,明穆宗,朱载垕(1537年——1572年),1566年—1572年在位,共6年。

由于隆庆皇帝在继位之前,就与商人有很多的接触,深知商人对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于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于是隆庆皇帝在继位之后,也就是隆庆元年,宣布解除海禁,开放福建月港等一批沿海港口进行海外贸易,中国封建王朝由来已久的重农抑商的国策随之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隆庆皇帝为了激发商人的经商的动力,出台政策提高商人的地位,废除了一系列不合理的税赋,大大减轻了商人的负担,并允诺做出重要贡献的商人可以载入史册。

隆庆皇帝仅仅在位6年,就英年早逝了。

1572年,万历皇帝继位,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1572年—1620年在位,共47年。

在隆庆开关后的短短的几十年间,从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数量达5亿万两之巨,欧洲列强在美洲掠夺的白银绝大部分都流入了中国,大量的金钱涌入大明王朝,虽然挽救了明朝眼前的财政危机,造就了大明帝国的虚假的繁荣,同时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重大的伏笔。

海外贸易的大发展,重商主义大行其道,带动了大明帝国国内纺织、造船、种植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但也严重削弱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由于大明帝国没有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制度,税收制度,海关制度,贸易平衡制度,出口过多,进口过少,使得大明帝国的社会财富严重流失,白银流入过多,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税收停滞不前,商人基层长期不纳税,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聚集了大量的财富,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分化极为严重,农民开始大量破产倒闭。

万历年间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使大明帝国的政府财政趋于枯竭。

宁夏之役:万历二十年三月四日-万历二十年九月 明朝胜.

播州之役:万历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六月 明朝胜.

朝鲜之役:万历二十一年正月-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 明朝/朝鲜胜.

萨尔浒战役:万历四十七年,后金胜,受到严重振动的万历皇帝于第二年死亡。

1620年,泰昌皇帝继位,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1620年即位,仅仅在位1月。

1620年,天启皇帝继位,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1620年—1627年在位,仅仅在位7年。

1627年,崇祯皇帝继位, 明思宗朱由检(1610年——1644年),1627年—1644年在位,仅仅在位17年。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隆庆皇帝开放了海外贸易,隆庆皇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都没有建立起配套措施,导致了通货膨胀,贫富分化,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农耕文明体系整体失效,大明帝国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万历以后的几位皇帝,在位时间都很短,崇祯皇帝虽然执政期间有17年,相对来说算是长的,但是仍然无力扭转大局,大明帝国灭亡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沈阳杨艺


明朝亡于财政破产以及后金和农民起义军的夹击,明亡于万历是封建知识分子甩锅的说法,并不值得信任。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后金和内部大量起义农民军的夹击,明朝朝天内外交困之下顾此失彼,最终为李自成所消灭。

但是如果你深究其根本原因就会发现明朝起义军之所以大肆泛滥,完全是因为明朝官员和东南沿海的大地主大商人官商勾结,导致明朝大量农业税和商业税难以收缴所造成的。

明朝早年采用的是军户制度,后来由于土地兼并导致军护制度破产,后来迫不得已改为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相较于军户制度有所提高,但是却大大的增加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明朝时期是没有商业税的,农业税也由于优待读书人而导致大量土地所有人依附读书人而被减免,因为读书人都有免税的特权,因此无数人把家产挂在读书人名下免税。

这样一来明朝税收极度萎缩,后来有的大臣见到这样弊端太大建议收取商业税,但是被收受贿赂大臣以不与民争利的名义阻止。

结果前线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面临女真的军队节节败退,后方的大臣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干脆向西北加税。

谁知西北碰到大旱,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又碰到李自成被裁员,结果税收没收上来反倒是把农民军惹出来了。

至此,明朝灭亡进入倒计时。


流浪的水煮鱼1


明后期皇托弱到什么呈度呢,一个街头闲人可以到皇宫里袭击太子朱常洛,而且用一根木棍,并打到了,皇威尽失呀,家破万人欺,这样的皇家拿什么去威服强邻

权力集团私欲膨胀,一个阉了的废人魏忠贤(本名李进忠),大肆做妖,满朝进士贡生,文臣武将,无耻到要下跪施礼,口称九千九百岁,满腹经论的天之骄子,身负治国安民之策的气概在哪里,沆瀣一气,贪财志短,没人考虑过国体安危,奇葩到强敌没到,污合之众打败了人才济济的当朝政权

万事有因果,明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将一卒的,而是没逃出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一架腐烂的破屋,谁也撑不起


朱红杰490


这是无稽之谈。

张居正延续的嘉靖改革,在关键节点出了问题。张居正下令将粮食转为钱币交税。在江浙两直等富裕地区,是适合的,但是在偏远地区,钱币价值高于粮食,这样就加剧了偏远地域的负担,为其后农民起义埋下了伏笔。

另外,张居正辅正期间,清除异党非常猛,目的是为了改革顺利进行,他基本把高水平人才都收敛到麾下。他死后,这些人是动摇皇权的隐患,这些人伴随张居正的死去,而远离权利。这把双刃剑在张居正活的时候所向披靡,死了以后,这些人才注定远去。还有就是申时行这种能力一般的人,为了防止威胁,不会选用高水平的人协助他。从而导致朝堂官员能力水平大幅下降,而自私心倍增。

万历算是宅心仁厚的人,对官员不严苛,还下令废除杖刑打屁股。另外万历腿病非常严重。所以长期无法上朝开会,这个实录明确记载。但是万历墓葬打开后,尸骨被破坏,腿疾最直接的证据被毁。

说明亡于万历,纯粹就是为了黑而黑。如果没有后金叛国,明朝将长期处于世界最高生活水平的国家。


休闲宇宙的度假星球


明亡于万历怠政。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个家伙几十年不上朝,别提什么万历三大征,那是在万历早期,张居正打下的家底还在。后期整个官僚体系崩溃,国家缺于管理。虽然东南经济发展不错,但是不能转化为国家力量。这个家伙死后,有个短命皇帝,又来个木匠,最后一个刚愎自用,明不忘,已无天理。


无聊00003


说明朝亡于万历是站不住角的。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可谁又在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明朝的文官集团,皇权,宦官集团,武将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谁管老百姓的死活?谁管国家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