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的歪把子机枪怎么样?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31471651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世界轻机枪舞台上也算是特立独行的一款武器,因为它是日本在研究哈奇开斯重机枪搞逆向工程时积累的技术搞出来的一款武器,其制造工艺可以说是日本制造工艺的最高代表,因为和其他国家轻机枪大量使用冲压零件不同,歪把子的枪身是用整块钢铁整体的切削出来的,其制造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为了减轻弹药的后勤压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设计都是围绕如何通用三八大盖的友坂6.5毫米步枪弹来设计的,所以也就是它设计是为了减轻后勤压力,所以就设计一个供弹斗可以直接将三八大盖的的子弹放进供弹斗使用,而且整个步兵班的战斗术也是围绕机枪来展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机枪弹药的补给。

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带来的缺点也不少,首先制造工艺虽然精良使得歪把子的精度高和后坐力小,但是整体加工难度太大不利于量产。而供弹斗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小后勤压力,但是弹斗供弹结构动作过于复杂,导致故障率频发,而且对气象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太热不行太冷也不行。而且装弹比较复杂,对副射手的要求很高。整体来说歪把子机枪并不算一把优秀的机枪,就连日本兵都嫌弃它,最后被九六式轻机枪给取代。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这枪,其实真不咋地,不如中国的捷克式。

抗战期间,日军最常用的就是歪把子机枪,中国战场上,展示最多的就是歪把子机枪。有两挺轻机枪对中国人印象最深,一个是捷克式一个是歪把子。

二战中最不靠谱的机枪

如果说二战中最不靠谱的机枪,那么肯定就是歪把子。

歪把子,大正十一式机枪,使用6.5*50mm有坂弹。最初,日本人为了追求补给和后勤方便,让歪把子和三八大盖使用相同的子弹。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先进的,子弹通用日本人想法很好,只不过,一盆冷水泼了过来。歪把子使用了三八大盖的子弹后,故障不断,没办法,日本人对子弹进行减装,减少火药,以求减少故障。这点,其实也是挺无奈的。

▲这不卡壳才怪了

歪把子机枪采用弹斗供弹的方式,这点也是独树一帜,我看了不少枪,基本就日本一家是弹斗供弹,莫名其妙的。而且这个弹斗供弹,要使用六个桥夹,这点就很奇葩了。最奇葩的是,这枪还要配润滑油,想象一下,打仗的时候,拎个油壶。

▲这才是正经的机枪


这挺机枪,对于副射手的依赖性非常大,可以说,歪把子机枪的副射手不用干别的,伺候机枪手就行了。这把枪,低温,不好用,高温,不好用,潮湿,不好用。其实基本上就是一窝囊废,甚至日本人自己也看不下去了。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捷克式机枪好用多了,甚至日本兵都使用。到最后,日本兵照着捷克式造了个九六式轻机枪,也是无奈,居然还装了把刺刀。最后日本兵的冲锋枪,居然也装了把刺刀,奇葩不。


▲当初看见这把大刺刀,直接给我雷蒙了三圈,还特意百度了下


▲又双叒叕给我雷蒙了三圈

缺点归缺点,但歪把子还是有优点的,精准度高,其实也就这一个优点。事实上,日本所有的枪精度都挺高,三八大盖和九二式重机枪也不例外,精度都是出奇的高。


御史三大人


一句话,这一款“奇葩”机枪。歪把子机枪是我们中国人对它的简称,主要由于枪托的向右弯曲,所以中国成为“歪把子”。正式的名称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一、基本参数。

歪把子使用的是6.5毫米的子弹,和“三八大盖”用的子弹一样,它的射程较远,精度较好,但是子弹的威力并不是很大,同时由于枪管容易发热,故障率也很高,特别是它的射击过于复杂,枪管不可更换。由于配备日军较多,被我敌后抗日部队大量缴获,所以大家在抗日剧中,歪把子出现的频率很高。


二、奇葩的弹斗设计。

我们听过弹夹和弹鼓的,但是我相信弹斗应该是许多人第一次听说。“歪把子”就世界上唯一的弹斗供弹,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夹会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


同时要用润滑油润滑子弹,机枪上配有油壶,弹壳需要润滑才可以靠抢机后坐提供的动能退壳,否则容易退壳不畅,这也是奇葩了,所以“歪把子”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36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替代了。


小弹壳001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歪把子机枪,在中国是挺有名的一种轻机枪,其大名叫:大正十一式轻机枪,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款机枪是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量产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歪把子机枪的话,就是:这是一种从初始要求到设计都很有问题的机枪。

一战结束后,日本军方效仿西方列强的做法,为了增强步兵的火力,准备为步兵装备一种1-2人可以操作的轻机枪。

步兵装备了机枪,必然弹药消耗量大增,所以,日军要求这种机枪的子弹必须和步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枪通用,看起来这个要求也算合理。

问题是日军还要求,机枪的弹夹必须使用三八式步枪使用的5发装的弹夹。

机枪使用5发子弹装的弹夹,这个问题就大了,虽然这么做弹药的通用性更强了,工厂的生产简单了,弹药的后勤保障也容易了,但机枪一开火,才能连射5发子弹,这还是机枪吗?

由此可见,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日军,工业基础很薄弱,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所以才会在节省子弹方面有这么多的想法。

这种供弹方式导致机枪的机构运动非常复杂,复杂的机构必然是故障率高,可靠性很差,而且装弹很麻烦。

在中国东北地区使用时,因为气温寒冷,机枪的故障率明显上升,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士兵不得不随身带一个油壶,给机枪和子弹涂油,后来到了东南亚高温潮湿的地区,涂油也不管用了,机枪故障大幅上升。

关注我们“麻辣战争”头条号,我们专注著名战役战争内容演绎解析。


麻辣战争


“歪把子”机枪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这款机枪采用其独特的供弹方式,理论上可以打开盖子边开枪边加子弹,永远打不完子弹,可是跟本不可行,那个装子弹的漏斗很小,只能装6排,就算你打了20发,你将漏斗盖子打开,枪会立刻熄火,因为那个漏斗盖子很重要,它有3公斤向下的压力,把子弹压住,如果你打开盖子加子弹,里面的子弹会被弹跳起来,最下面的子弹会离开拨弹齿,子弹就不会向枪膛行进,就会停止供弹;

以及非常容易卡壳,所以常常离不开润滑油,要经常加油,不然开枪的时候会卡住,不是枪机卡住,而是弹匣卡住,特别是最后一发子弹入膛以后,弹匣条会从下面的小洞掉下来,这时候经常卡住。

尽管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实现了日本陆军基于战斗弹药保障的思想,但却牺牲了在战斗使用方面的整体性能。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对于气象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冷热过度都影响它的正常使用,事实上,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故障率才会相对低一些。

其人机工程也很恶劣。由于装弹机偏于枪身轴线左边配置,造成了以下缺陷:一是全枪质心偏左,连续射击时,射手始终要有一个向右正枪的力,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射弹会越来越偏左;二是迫使瞄具右置。

可以说二战期间的日军也非常讨厌这款枪,曾拒绝使用。以上可以说明这款机枪可以说是二战期间的机枪中最差的一款枪械了。


冰是睡着的水99083036


受现如今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歪把子机枪。那么历史上的歪把子机枪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它的各项性能又如何呢?今天我就与大家讨论一番。

机枪简介

战争期间,日本军方为了满足战争需要于大正十一年研发了这款机枪,称之为大正十一式机枪。由于这款枪械的外观设计独到(它的枪颈较长又向右弯曲),所以这款枪也被天蓝为“歪把子”机枪。

机枪优点

歪把子机枪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毕竟它是日军制式武器。它采用了6.5毫米口径的子弹,这就使这款枪械拥有较高的杀伤力。此外,虽然歪把子机枪枪颈向右弯曲,但是它的精度却很高。日本军方主张士兵提高射击精度,这也是与日本资源匮乏的国情息息相关的。歪把子机枪最多可携带30发子弹,这种携带量相对于中国军队所使用的捷克式20发载弹量已经很不错了。歪把子机枪属于气冷式机枪的一种,它的前身装有较多散热片,这就可以使机枪可以保证较长时间射击。

机枪缺点

歪把子机枪的优点较多,不过它的缺点也不少。最为致命的是歪把子机枪总会出现故障,而且装弹很费力,它是采用弹斗的供弹方式,也就是在装弹时需要装填6个5发桥夹,为了能使机枪可以持续射击就必须要有一个副射手在旁边不停地装弹,显然这很麻烦。歪把子机枪在射击时经常会发生卡壳的事件,而且它的配件很难更换,如果枪械某处出现意外,换件会很难。


歪把子机枪在中国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在抗战时期我国军队曾缴获大量的该枪,于是歪把子机枪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军的攻城利器。

我是作者汝沫2903,一个喜欢历史的文艺小青年,感谢大家的点赞与关注,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历史上那些有意思的事吧。


汝沫2903


“大正十一式”机枪是日本“歪把子”的正式名字!

这是一支很垃圾的机枪!

垃圾到日本军队都不想用了!

第一、挨排说说缺点!(历史和参数不说)

1、“歪把子”的故障率很高,设计很复杂,而且制造工艺也很精细。这就意味着“歪把子”表面上看似精良,其实因为复杂所以出现故障的几率就高,枪械的最主特性就是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歪把子”就违背了这个特性!

2、射击威力低,

“歪把子”的射速不如他国同类,这就降低了火力密度。

“歪把子”的枪口初速低,直射距离短,远距离的伤害低,

“歪把子”用的6.5mm枪弹的穿透性太强,总是造成穿透伤,对目标的停止作用差,伤害小!

3、“歪把子”勤务性很差,加工的太精密了,机件契合程度太高,容易受到天气温度的直接影响。

太冷太热都不好好干活!

4、“歪把子”不皮实,保养太费事也太勤,机枪手随身必备的就是机油壶,随时随地的要加油。哪怕是在战斗期间。

5、“歪把子”不好瞄准,瞄准基线在枪体右侧,人要歪着身子瞄准,不受训练打不好!

6、“歪把子”的繁琐供弹方式害死人,位于枪体左侧的漏斗装装弹器要想装满30发弹药很费事,5发一排的弹夹要连续装6排,装完还要扣住弹仓压盖!

当“歪把子”的副射手最倒霉,要露出半个身子费半天劲装弹,死亡率高。

这样的贴近装填,也意味着可能一发小炮弹就决绝机枪组三个人!

7、“歪把子”适应性太差,半空的漏斗和弹夹供弹使得密闭性太差,会带很多尘土、砂砾、杂草沫、污水等进枪膛中,本来机械故障就不少,这样会更多故障!

8、“歪把子”的脚架设计的太害人,因为散热套管太粗太长,脚架只能靠前装,而且脚架还很高足足400mm(同类们都是300mm左右)。架的高高的“歪把子”要求射手探出半个身子射击,很容易死亡受伤!

9、“歪把子”的枪管更换很费事,战斗期间不可能立即更换。风冷叠片设计的散热器,虽然在短时间内还好用,但是时间长了就麻烦了,热的慢,凉的也慢!连续射击后的间歇期太长,不利于持续射击!

10、“歪把子”枪体笨重,而且歪歪扭扭的不好携行,扛着“歪把子”行军就是受罪,较着劲扛着枪太消耗体力!

11、“歪把子”要求战斗组不能低于2人组成,战斗时必须有副射手伺候着!不像ZB-26那样要求低,射手只要能抓住新弹匣就能独立操作!

12、“歪把子”的口径另类弹药通用性差,依靠缴获不能供给弹药,只能自己生产!

13、“歪把子”的射击有问题,因为是5发弹夹供弹,所以打完5发时机械要有一个弹出空弹夹的动作,所以短点射时要么5发打出,要么2-3发点射,掌握不好前面打了4发,下一个点射是实现不了的!只能打一发!很难控制!*刚想起来*所以这个事靠后了!

第二、为啥日本鬼子选择“歪把子”

1、战争资源本来就是很少的日本,在武器制造方面和士兵培养中都是奔着节约为目标的。

“歪把子”中近距离射击因为加工精度高,所以很精确,点打击效果好,这就符合节约子弹的效果。

92步炮也是本着节约目的生产的!

为了节约,日本人都舍不得装备冲锋枪,和大口径重机枪!

2、抗日战争前中期日军面对的对手的装备实在是不好,没有办法与之相比,这样的“歪把子”已经是很奢侈了!

3、后来随着战事的进行,日本人也开始讨厌“歪把子”了,他们紧急仿制了ZB-26,弄了个九六式替代“歪把子”,但是随着失败的来临,花来不及了!

第三、国军也不喜欢“歪把子”

1、“歪把子”的整体性能不能和ZB-26相比,威力、射程、伤害、可靠、故障....“歪把子”处于绝对劣势!

2、“歪把子”用的是6.5mm弹药,国军主要使用的是7.92mm。弹药供给分配不利。

3、国内没有专门的生产线来生产弹药和零件!

第四、缴获的“歪把子”的去向

在抗战中有众多的“歪把子”被缴获,国军不用,就分配给了地方部队和民团。还有一部分作为军资分配给了八路军!

我军由于没有枪械和弹药的正规生产线(有的只是军械修理所,当然也制造过自己的一支枪,谁知道?),缴获就是我们的武器的主要来源!

缴获一支“歪把子”是可以立功的!


杜口无言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在二次大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轻机枪,因为有一个向右弯曲的枪托被中国人起了个“歪把子”的绰号。

不要被抗战剧中“歪把子”频繁出现的镜头骗了,实际上不论是日本军队还是中国抗日武装都不愿意用它,因为这个枪真是太次了。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完全体现了日本军队抠门的特点,因为日本军工生产能力不行、后勤保障能力更次,所以日本军方对于轻机枪提出了严苛的要求:1、轻机枪的子弹口径必须和“三八”式步枪一样;2、轻机枪的弹夹必须和步枪通用。

这使得最后研制出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满足了日本军方弹药保障方面的要求,确实的枪械结构复杂,在战斗使用方面操作不易。

咱们都知道一款武器结构越简单越不容易出现故障,神枪AK47就是典范。而“歪把子”结构复杂,故障率非常高,在严寒、酷暑、风沙等气候恶劣情况下根本无法使用,让日本士兵深恶痛绝。在东南亚作战时期,很多日军士兵宁可捡英美盟军扔下的旧武器使用,也不用本国的大正十一式轻机。

同时大正十一式轻机在开枪时也很不方便。首先为了实现与步枪的弹夹通用,“歪把子”的供弹系统非常麻烦,需要两个人配合,浪费时间;其次“歪把子”的支架位置不合理,使得开枪时射手往往要把上半身探出很高,往往机枪手都会成为活靶子。

可以说大正十一式轻机是一款失败的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缺少枪弹,缴获后依然勉强使用,但只要能其他的机枪列装部队,立马抛弃“歪把子”。在当时中国军队中最受欢迎的武器是捷克式轻机枪。


当狗容易做人难


这是一把连鬼子自己都不想用的机枪,全枪以供弹系统为核心设计,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故障率高。此枪重心偏左,所以持枪时总需要有向右正枪的劲,使用十分费力。另外,枪架太高,就算是中国当时的身高,都很不适应,何况是鬼子的小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