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级别是怎么划分的?

诗词墙


大学工作人员比较复杂,一般有三类岗位:教师岗、行政岗与工勤岗。正常来说,大学是事业单位,不应该有层级分明的行政级别,但高校去行政化喊了多年,高校行政人员的级别仍在,众多教授、副教授、博士追求一个处级岗位的现象仍在,一些高校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的优越感仍在!



先说教师岗的级别。大致分为十二或十三级:一、二、三、四级为教授岗,其中一级教授数量很少,有些高校一个都没有,二级教授的数量也不多,更多的是三、四级教授;五、六、七级为副教授岗;八、九、十级为讲师岗;十一、十二级或十三级为助教岗。每个级别的提升主要看入职时间,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成就等。其中最难的是大岗之间的跨越。很多高校教师一生就停留在讲师与副教授岗位上。

再说一下高校的行政岗级别,目前国内高校从级别上大致分三类:副部级、厅级、副厅级。这一级别决定了高校书记与校长的级别,除副部级、厅级、副厅之外,高校的行政岗位还有: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与科员等。此外,有技术称职的行政人员可以自己选择职称与职务。


另外,在高校还有众多工勤服务岗位,他(她)们的身份是工人,有在编制的,有的是合同制,也有临时工人。


姜运仓


大学教师大体上分为三类:专业技术类、管理类和工勤类!

其中专业技术类又包括专任教师类和非专任教师专业技术类。其级别是按照从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由高到低四个类别。其中教授分为四级,一级就是院士级别,不仅不是大学无权评定和设立的,而且条件极高。二级教授总量也较少。三级和四级教授是学校正教授的主体。五级至七级是副教授的由高到低的3个级别。讲师由高到低的3个级别是八级到十级。助教由高到低的3个级别是十一级至十三级。这些级别中同类级别晋升需要根据业绩等进行评定,并根据内部比例进行总量控制。不同级别晋升则需要经过专门机构评审,一旦评审通过可以直接升任上一个级别的最低级职位。

而管理类则分由高到低分为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和办事员九个级别。只有副部级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才是副部级。副部级高校的常务副校长和其他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为正厅级,其余所有校级领导为副厅级。二级学院及其他二级机构的领导为正处级,副职为副处级。二级学院及其他二级机构的内设机构的领导为正科级,副职为副科级。上述机构的一般工作人员根据其自身学历和资历等条件可为科员或办事员。

至于工勤类岗位分为,技术类工勤岗和普通类工勤岗。其中技术类可分为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而普通类工勤岗则不分级别。技术类工勤岗的晋升需要结合业绩条件和年终考核结果等。


地震博士


大学教师并无行政级别,大学它属于事业类单位,不是公务人员,也自然没行政级别。校教师岗位划分十三个等级,级别不一样教师的待遇也不同。


大体分:专业技术、管理、工勤三类


专业技术类:有专任及非专任教师专业技术类。级别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从高至低划分。教授又分:一级院士,条件十分高;二级为教授;三、四级教授为校正教授主体;五至七级属于副教授。讲师从高往低三个级别为八至十级。助教从高至低三个级别为十一到十三级。以上级别里同类级别晋升要按业绩等来评定。不一样的级别若晋升得由专门机构评审,只要评审合格,便能直接晋升一个级别的最低职位。


管理类:从高到低划分是,副部级别,正、副厅、正、副处,正、副科级,科员、办事员共九级。其中副部级高校党委书记及校长属于副部级。副部级高校常务副校长及别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属于正厅级,剩下校级领导都属于副厅级。二级学院及机构领导属正处级,副职属于副处级。二级学院及机构内设机构领导是正科级,副职是副科级。以上机构的工作人员按学历、资历等分科员、办事员。


工勤类:分技术及普通类工勤岗。技术类分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普通类不分级别。技术类工勤岗晋升得结合业绩、年终考核等。


决胜网


讲师级别应该是职称的区分:

教师系列:助教(初级) 讲师(中级) 副教授(副高) 教授(正高),行政系列:实习研究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

行政级别是以级别划分

在大学里一般是讲师:科级;副教授:处级;正教授:厅级。学校行政级别,是指按行政级别划分的学校行政等级级别的体制。中国高校行政人员数量非常庞大。一所规模上万学生的高校,副处长以上的干部一般有200人左右,加上科长、主任、科员、党政和后勤人员,总数在千人以上,教师反而成为少数。有些高校教师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离谱到1:2以上。

在一所大学里,往往会分为好几个学院,每个学院下又分好几个系,这样就会产生很多行政管理人员!


说教育


我国高校教师从正、副教授到讲师、助教,都将划分不同等级。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高校教师评级定岗办法,目前教育部所属各高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教授评级定岗工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首次进行教授评级。

  原先教授只分正、副两级,基本上都是终身制。新办法规定,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不同级别的教师享受不同待遇。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而文科基本上没有一级教授。“实行岗位分级制,最大的好处是让不同体系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沪上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一位教授告诉记者。新办法规定,学校可以在教师岗位中尝试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能够体现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不同贡献。

  教育部门表示,这一做法,旨在避免“过去那种教授评价标准完全由科研成果来决定,教学型的教授即使付出再多也不能得到适当回报的局面。”

  根据规定,高校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必须分别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

  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利弊相间仍存“照顾”

  “评级中,资历、头衔、工龄占了最大的比重,学术能力体现得太少。评上高级别教授的,仅仅可能是因为工作年限长,抑或拥有某个头衔。”一位年轻教授表示。他举例说,某高校一个学院的院长,因为其行政身份,担任教育部某个学科委员会的委员,就理所当然地评上二级教授,而没有此类头衔的教授,可能只够得上三级,纵然他的学术水平很高。

  一位副教授认为,教授评级定岗有利也有弊。按照他的情况,可以申请六级副教授,对应的薪酬标准比原来有所提高,原本副教授薪酬均是按照七级的标准发放的。但他觉得新办法有“照顾老同志”之嫌,按照新的评级办法,2000年以后评上的教授,除非是院士或者长江学者,只能申请四级教授。

   担忧搅乱学术平静

  分级制推出后,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教授的学术发言权,是否也会受到“级别”的影响?二级教授是否一定比三级教授权威?这是一些高校教师所担心的。在网络论坛,有网友认为分级制会“搅乱了科学研究者本来一心平静从事科学研究的心”,还有教师担心,评出来的结果可能是“官大学问就大”。

  沪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分级制还存在一个弊端,即不利于体现高校的自主权。“外国高校的教授,没听说有一级终身教授、二级终身教授之分的,完全由学校按照教授的能力聘用,由学校定年薪。”他认为,中国要实行分级制,怎么个分法,每个级别的标准,都应真正体现教师的学术能力和贡献。


凡凡谈篮球


大学教师的职称以前是由省级有关部门进行评审的,现在权利已经下放到了高校,由高校自主进行评审,尤其是教授职称。目前大学教师职称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其中,教授属于正高级职称,副教授属于副高级职称,讲师属于中级职称,助教属于初级职称。按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一共分为13级,每一级对应相应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其中,教授对应专业技术1至4级岗位工资,副教授对应专业技术5至7级岗位工资,讲师对应专业技术8至10级岗位工资,助教对应专业技术11至13级岗位工资。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对应关系,教授享受厅局级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副教授享受处级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讲师享受科级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但是,一级专业技术岗位(一级教授)一般只有两院院士,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以享受。



朴实的大车


(医患家特约回答:协和阿伟)


大学教师有两个主要任务,一个是本科和研究生各专业的理论教学,一个是做科学研究。故有的学校把大学教师分成了两个编制系列,一个是教学编制,一个是研究编制。如果是这种情况,教学编制的将以理论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那么晋级将按教学系列级别,即工作1年后可以聘为初级职称--助教,3年后可以聘为中级职称--讲师,讲师满4年后可以申请高级职称—副教授,副教授满5年后可以申请教授。当然每一次晋级都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发表文章和申请基金的要求,这样才有资格参评,但能否聘任上要看申请的人数和该职称的指标,往往都是僧多粥少。

如何是科研编制,将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晋级时限基本和教学编制一样,但对文章和基金的要求往往更高。走的晋级路线一般是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分别对应于教学的相应级别。


有的大学不分教学和科研编制,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按各自的需求走教学职称或科研职称。其实,不论你属于哪个编制,为了你本人更好的发展,记住一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医患家


大学老师的级别分为:

1.讲师职称级别

2.行政级别

一、讲师职称级别:

1.教师系列

助教(初级,专业技术11-13级岗位工资)

讲 师(中级,专业技术8-10级岗位工资,享受科级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待遇)

副教授(副高,专业技术5-7级岗位工资,享受处级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待遇)

教 授(正高,专业技术1-4级岗位工资,享受厅局级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待遇,一级专业技术岗位(一级教授)只有两院院士,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以享受)

2.行政系列:

实习研究员(初级),

助理研究员(中级),

副研究员(副高),

研究员(正高)。

二、行政级别:

讲师:科级;

副教授:处级;

正教授:厅级。


人云一第


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不同级别的教师享受不同待遇。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而文科基本上没有一级教授。

根据规定,高校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必须分别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

  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


不知你说的级别是职称还是行政级别

职称:大学教师的职称共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

助教的任务就是协助教学,一般新入职教师都是助教;

讲师就是能独自承担一门课的教师

副教授是简单来说就是高于讲师,承担研究任务更多,可以带研究生

教授是大学教师的主要构成部分,主导性工作一般由教授承担。其中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一级教授为最高级别,一般来讲很难达到

具体晋升规定,各地根据不同情况,标准也有出入,以当地标准为准。

行政级别:讲师-科级;副教授-初级;正教授-厅级

大学行政级别划分一般有:

副部级:985高校中的三十二所(除去985中的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加上副大军区级的国防科技大学。

厅局级:除去32所副部级的所有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包括211高校;

副厅局级:高职高专院校;

其中独立学院是公办民助的性质,级别一般应是副厅级;民办高校则一般不看行政级别,但这些民办级别中的党委书记均为公派,即省委组织部选派,一般属副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