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衣服,抚摸、亲吻…………这名父亲“宠爱”女儿的方式,让人气愤!

10月27日晚,

在广州南开往上饶的G1402次高铁上,

一名男子对一女童做出这样的动作,

↓↓↓↓


目前,都市快报发布最新进展:乘客已报案,警方对此表示高度重视。10月29日上午,“高铁猥亵事件”报料人小雨(化名),前往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所辖派出所报案。小雨告诉都市快报记者,湖南警方也表示高度重视,尽快查明真相。

帮主看到这则新闻真的很气愤,

希望警方尽快查明真相!


之前就有报道提过,

在未成年被性侵案件中,

熟人作案的比例高于陌生人,

有些地方甚至有70%到80%案件

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是

邻居、亲戚、朋友、师生等关系!


这真的太可怕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

如果连熟人都不能相信,

那他们还怎样去相信这个世界。

作为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被伤害,

在性教育这个问题上,

家长千万不能缺席。

性教育的缺失,

会让孩子一开始就丢失了保护自己的武器

↓↓↓↓

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超市买一送一赠送的"……这大概是当孩子向父母询问自己是怎么来的,中国父母最常用的语句罢!

关于两性教育的问题,很多父母觉得难以启齿,会把教育的责任推给未来学校的教育,或觉得“他长大自然就懂了”。错!

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性教育是孩子生长的重要一环,我们很容易误把“性教育”等同于“生理卫生”或“性交教育”,事实上不止如此:宝宝的性别认知、正确的如厕姿势、安全隐私教育都是性教育的内容。

性教育作为严肃生命课题,除了正确认识生理构造,也是为了让宝宝学会接纳自己的身体、性别以及角色,更好的适应社会规则。

爸爸妈妈科学的引导,能确保他获取信息渠道和内容的正确安全;幼年正确的性启蒙,更大的价值在于:能够教会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回避风险。

儿童性教育的各个阶段

怎么解释问题、对相关的行为如何对待,这要根据宝宝所处发展阶段和行为特征来决定:

婴儿期:0~2岁

学会认识包括生殖器在内身体部位,应该能运用性别标签区分男女,比如“爸爸、妈妈”“男生、女生”。

儿童早期:2~6岁

明白性别是无法改变的,性别分化加强,对具有性别特征的游戏和玩具出现偏好;

懂得生育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生宝宝需要男女共同完成、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长大;

明白身体是自己的,不可以让其他人触摸“私密部位”,能够拒绝不合适的接触。

儿童中期:6~8岁

对两性关系有基本的了解,明白爱与性的关系;

懂得并形成对隐私、裸体和他人关系的尊重;

关于即将到来的青春期的知识准备;

理解人类生育的繁殖意义,包括一些关于性交的简单认识。


你应该这样对待:

首先 平静应对,不要回避:忽视或回避会给宝宝造成“这件事和问这件事都是可耻的”错误印象。妈妈要了解宝宝想知道的究竟是什么:生殖器的名称、男生女生的差异或者别的;

其次 按照宝宝的理解能力回答:这个阶段的宝宝不需要深入复杂的解释,顺应他的思维简单作答即可。

最后 科学正确,简单回答:回答宝宝的提问要科学、准确、简单。直接告诉宝宝阴茎、阴道、精子、卵子这些正确术语,采用委婉隐晦说法只会让他更糊涂;并且只针对他的问题作答,不需要展开更深的内容。

正确积极的回应会让宝宝觉得自己的提问是被允许的、并能够得到正确答案,建立他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以后遇到相关的问题,他就会首先向父母寻求帮助。

日常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给孩子性教育,要教给他们什么知识?谈谈男女差别,还是讲讲性卫生保健,或者告诉孩子,千万不许别人碰你尿尿的地方。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太简单了。不过,对大多数中国家长来说,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几点,也做得不好。

性别认知教育:性别认同对宝宝成长中接受自身性别特征、更好的适应正常社会生活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他未来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一个基础;

安全隐私教育:让宝宝理解并遵守关于隐私和裸体的社会观念,让他明白如何保护自己;

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过程,就是传递自己对于生命、对于人生幸福的价值观的过程

尤其是性道德、性法制、性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到了青春期还没有人告知孩子,就会让他们以为爱情就是上床,就是性。现在出现相当多的青少年性犯罪、早期性行为、少女怀孕堕胎、艾滋病流行等,都是性道德、性法制、性责任教育缺失导致的。

此外,父母自身对性的态度,比语言更能影响孩子!

父母要传递给孩子正确的性价值观,比如尊重异性、保护隐私、热爱父母、珍惜生命。

提醒各位家长

性,不神秘也不可耻,

性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解开孩子在成长过程的谜团,

让孩子独自面对黑暗时,学会保护自己。

平时家长一定要多多提醒孩子,

提高警惕,避免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