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局京沪管理处东光站收费员张玉珍:“最美收费员”的

■张玉珍用微笑传递着正能量

■张玉珍正在帮助同事们练习肢体语言

微笑是世上最美的语言,这句话放在省高管局京沪管理处东光站收费员张玉珍的身上非常贴切,这个已经在收费岗位上工作了十年的女人,用发自内心的微笑,感动着过往的司乘,感化着身边的同事,影响着自己的家人。

张玉珍说,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力量,是她生活里永远明亮的阳光。

微笑着的张玉珍,身上自带温暖的气场,也让普通的她,在平凡岗位上的平凡工作,变得有些不一样。她是司乘心目中的“最美收费员”,是同事眼里满满正能量的“可亲大姐”,是领导多次肯定的“业务能手”和“绝对标兵”。

其实,她从未意识到自己的不一样,“没什么啊,我就是用心工作,用心生活啊。”什么练就技术的诀窍啊,识别车辆的秘密啊,处理与工作和生活的方法啊,都逃不开那两个字“用心”。

她的笑也一样,是从她心田里发出,然后回响到别人的心田。

她轻声细语,笑的温暖,这样的温暖,让人不忍拒绝。

■最美微笑后面的最美服务

看过张玉珍收费操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她笑着说,“您好!”“请出示您的通行卡!”“谢谢!”等唱收唱付时,手下从来不停。如果有人问她,“盐山还有多远啊?”“东光有什么景点啊?”她张口就来,“盐山离这里还有60多公里远。”“您可以去看看铁佛寺,马志远纪念馆……”热情、流畅、自然、快速、有节奏感,这让常常路过的司机们对她印象深刻。

“她收费速度很快,从来不见她有过手忙脚乱的时候。”同事孙艺菲说,自己刚来的时候,觉得收费工作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真正上岗,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做肢体礼仪的时候,会忘了怎么说,判断车型的时候,会忽略了微笑,回答司乘问题的时候,会停下收费……

张玉珍那种流畅而有节奏的美,是怎样炼成的?

她说,用心做,用心坚持,不要放松自己。

岗下,大家业余休息了,她却自己来到监控室,和稽查员一起查找收费过程中的不足;岗前,肢体礼仪和微笑服务的训练,她始终是做得最认真、规范的那一个;在岗上,收费过程中,她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肢体礼仪和文明服务用语准确结合的经验,在全线推广。

就连微笑,也不是生来就能笑得最美的。“微笑服务训练的时候,她是最认真刻苦的一个。”办公室主任董辉,曾经是张玉珍的班长,说她,“在家中还与孩子一块进行叼筷子练习。”最重要的是,她真的用心,“走在路上的时候,她会自然地关注一些路标和指示牌,会有意识地记忆周边路线和周围景点,以便随时应对司乘的询问。”

她从不认为这些是辛苦,而是真的把司乘当朋友,把三尺岗亭当作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把真诚的微笑当作一种文明的语言,东光站更是以她为主拍摄了东光站文明服务宣传短片。

因为日常工作的出色表现,她多次荣获京沪处、东光站的“先进工作者”“岗位技能标兵”“微笑服务之星”等多项荣誉。

■大家心目中充满正能量的“张姐”

张玉珍到东光站十年了,这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补充进来,她热情,又充满爱心,像对待弟弟妹妹一样,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渐渐地,她有了员工口中那个最亲切的称呼“张姐”。

这个张姐真不是白叫的,在生活和工作中,她总会为其他人考虑,有什么脏活、累活她总是抢着干,无论谁生活上或者家里有什么困难了,她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哪个人生病了,她为大家准备药。我们心情不好了,她会想办法开解。我们的动作老是练不好,她就不厌其烦地指点我们。”孙艺菲说,张姐从不怕辛苦,浑身满满的正能量。

有一次,站上一名职工家里老人生病住院了,上学的孩子没人接送,她就主动帮助同事,连续好几天照看、接送孩子,解决了同事的燃眉之急。

同时,她也是一个关注公益的人,加入了东光县志愿者服务团队,经常参与公益事业,用她的话讲“送人玫瑰,手留余香”。2015年六一儿童节,东光站组织去看望贫困儿童,她自己一人就贡献了多件儿童玩具和书籍,“看着她耐心地与孩子们交流,大家都能感受到她的那份善良和社会责任感。”董辉说。

2015年底,东光站新入职15名员工,这些人大都是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学生,对于高速收费行业更是陌生,张玉珍作为站上的业务能手,主动担当起了岗前培训的工作,耐心为大家讲解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掌握和注意的事项,“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学习掌握业务操作程序的技巧,张姐功劳最大。”张玉珍现在的代理班长王振杰说。

王振杰说自己能够担任班长,这其中更是有着张玉珍的鼓励和支持,“张姐的话特别能鼓舞人,我刚来不长时间,她就常对我说,你这个孩子特别有责任心,将来就是当班长的料。”

2016年,为积极推动“爱高速、做贡献”活动,东光站以张玉珍为标杆,开展了“珍我风采”品牌服务创建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对标张玉珍,实现收费站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换位思考中学会“情绪过滤”

十年收费工作,让张玉珍成长为一名收费业务“排头兵”。而十年成长,也让她更清楚地看清了自己,懂得了生活。

看着她的微笑,我问她:“你一天到晚地笑着,难道就没有不顺心的事吗?”

张玉珍说:“哪能没有烦恼,但我们不能也不应被烦恼所支配。我喜欢这份工作,到了班上,我将烦恼留在家里;回到家里,我就把烦恼留在单位,这样,我就总能有个轻松愉快的心情。”

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不带着情绪上岗,这已经成为张玉珍的习惯。

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张玉珍的丈夫,在外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平时工作很忙,回家时间少,照顾家里老人、孩子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张玉珍的身上。而张玉珍倒班的工作性质,却注定了她也没有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和老人,但是,她总是尽可能压缩自己休息的时间,来调剂好工作和生活的安排。

“也会有冲突的,时间安排不过来。这个时候,只能先紧着工作。”2015年10月,正值京沪岗位大练兵,作为肢体礼仪竞赛的主力队员,张玉珍和站上员工一起留营进行封闭训练,儿子却在这个时候感冒发烧了,但是因为比赛在即,她不能回家照顾孩子,只是匆匆回去看了一眼,把孩子交给了老人照顾,就又回到了训练场。

“对于孩子和老人,我们都是有亏欠的,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但是所谓“母慈子孝”,可能是受到她的言传身教,她是一个坚强、乐观、有责任心的人,她的儿子也是一个乐观、积极的小男子汉。

现在,张玉珍还记得特别清楚儿子小时候的一句话,儿子说:“妈妈,你去上班吧!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因为我是男子汉!”

得失之间,要看如何看待,用张玉珍的话说,“虽然,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照顾和陪伴孩子,但是,我却培养了他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的心态和出色的自理能力。”

这样的张玉珍,让人心生敬佩。

通讯员甄永峰 金晓光

图/任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