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婚”岂能没了底线 新人遭“婚闹”被灭火器猛喷……

本报记者 周磊

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婚礼中闹新人是自古的传统习俗,能让婚礼更加喜庆热闹。然而,这几天,网上流传的一段秦皇岛一处婚礼现场的小视频在网络上疯传,一些看了视频的网友吓得坦言:“这是让人不敢结婚的节奏啊。”

视频中,新郎新娘一行人刚下车就遭到几名“闹婚”的男子拿着灭火器一顿猛喷,现场弥漫着大片白色烟尘,隔着屏幕都感到“呛人”,“灭火器太危险直接喷人能窒息,可不是拿来玩的。”这段简短的婚礼视频在被全国各地的微博大V转载后,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反对声几乎一边倒。

“闹婚”变胡闹

10月16日上午,记者看到了这段在网络疯传的视频,婚礼的举办地点是一处乡间院落,门口有彩虹门和花束,布置得十分喜庆,几名年轻男子手拿着小型灭火器等在门口。

婚车一到,这几名男子迅速摇动手里的灭火器对着新人一顿猛喷,一大片腾空而起的白色烟雾遮蔽了视线,现场烟雾缭绕,穿着纱裙的伴娘们吓得“花容失色”掩护着新娘匆匆“逃离”,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也被呛得掩住口鼻,用手拂去呛人的雾气。

一名男子被闹得当即翻脸,冲上前和喷灭火器的一方理论,双方险些动手,被人拉开。红色的鞭炮皮上覆盖着大片白色的灭火器的粉末,狼藉又刺目。

这段简短的视频很快在网上疯传,全国各地的微博大V纷纷转载,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灭火器能把人喷窒息,有点常识好不好。”“这么闹有病吧,大喜的日子。”“适度大家乐,伤人责任担。” 评论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声。

视频称事发秦皇岛,那么情况是否属实?记者进行了求证。视频中的彩虹门上写有一家庆典机构的名称,记者查询得知,我市的确有一家同名的庆典机构,随后记者电话与对方取得联系。报上新郎新娘姓名,接电话的女士告诉记者,14日,她们的确为这对新人办过婚礼,但当天她并不在场,是店里的其他人去的,婚礼现场情况并不了解,无法透露。

奇葩“闹新人”

让新人喝“交杯酒”“挤气球”……结婚闹新人,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习俗。然而,近年来,一些另类奇葩的闹婚习俗越发流行,往新人身上砸鸡蛋、给新郎脸上画上油彩,甚至有些地区连新人的父母也要配合做表演,大喜的日子不能翻脸,只能硬着头皮配合,原本浪漫的婚礼上演了一出闹剧。

记者在网上搜索婚礼“闹婚”,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宝典”推荐,“往新郎身上泼墨”“让新郎喝芥末加醋的调料”……不乏一些整蛊类的法子。

去年青龙老家的同学结婚,前去参加婚礼的市民佟女士就曾经历过一次奇葩的“婚闹”。“婚车一到酒店,‘闹婚’的人就等在门口。”佟女士说,那些人手里拿着两支半米长的大水枪,水枪里不是水,而是混合着酱油、醋、香油的特殊调料。

新人一下车,水枪的枪口就对着他们一顿猛喷,新郎用身体护着新娘,自己可是遭了殃,黑乎乎带着味道的调料淋了他一脸一身。

佟女士和车上的几位女宾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连车都没敢下。新郎经过一番“洗礼”,身上的衣服都脏得没法要了,好在酒店旁边就有一家服装店,赶紧进去买一套新衣换上,这才没耽误婚礼。

“不反对‘闹婚’,但起码有个度吧,如果不是旁边就有服装店,去哪找现成的衣服?婚礼可能就耽误了。”佟女士认为,这样的奇葩“闹婚”不可取。

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对于整蛊的“闹婚”行为,很多市民都不认可,结婚图热闹耍一耍无可厚非,但不要玩过火,“嬉闹也要有分寸,无伤大雅才好,莫让‘闹婚’变‘婚闹’。”

“闹婚”要有度

记者发现,网上有专家对此行为发表言论,称干粉灭火器不能直接对人喷射,严重时会引发窒息。随后,记者联系到秦皇岛市消防支队,工作人员也证实了网上的说法。

“干粉灭火器喷出的烟雾状物体是粉尘,不能直接对人喷。”接受采访的这位姓李的工作人员说,一些身体不好或有过敏体质的特殊人群吸入过多粉尘,可能会引发身体不适。而且,灭火器是灭火的工具,应该发挥正常的用途,不应该被当作玩乐的道具。

燕山大学副教授、社会学博士冶芸表示,“闹婚”原本是中国婚礼中的一种传统习俗,是为了增添婚礼的喜庆,对新婚夫妇予以祝福,其中有些行为还有一定的寓意,比如抢婚床上的食物,希望能沾上新婚夫妇的福气,未来也能多子多福等。

传统意义上,“闹婚”越热烈,越表示对新婚夫妇及夫家的看重,一般在当地越是口碑好的人家越会得到众人的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祝福。

但近几年出现的很多“闹婚”现象,从社会学角度看反映的是一种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对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瓦解,甚至是颠覆。

“闹婚”本身是中国社会的一种传统元素,不应该一刀切、从社会道德或规范行为中制止它的发生,社会学家讲多样文化、差异文化的存在社会发展中的合理价值体现,文化包容度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人口素质的标准之一。但这种文化应对社会大众产生积极影响,而不是对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反叛。

我们不应排斥“闹婚”,但“闹婚”也是要有个度,传递正能量和人间真情的“闹婚”才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值得倡导和延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