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情长,才能不使英雄气短

世人常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用来说明对情不能太用心,用情太深,会让人缺少豪气,从而没有了英雄气概!我认为这是很荒谬的!都是些俗儒们的装腔作势!

人生在世,情是最重要的,父母亲情、手足友情、男女爱情,没了情,也就无所谓人了!人总是要有所执着的,若什么都可以放下那就很冷血了,又何谈英雄呢?因此,自古人们就不会把自己的真情压抑,《诗经·国风》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易》,兑下震上曰归妹,乃“天地之大义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缠绵悱恻!

正所谓真情流露,若没有本身的英雄气概,又怎能把自己的深情表现得那么荡气回肠!秦末目生重瞳楚霸王,喑呜叱吒、横扫天下,后困于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夜起帐中,慷慨为诗,与美人倚歌而和,泣数行下,这吟诵千古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何尝不是儿女情长、豪气冲天!还有那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赴鸿门,席卷天下,威加海内,病卧床席之际,召戚夫人与泣曰:“若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数阕,一恸欲绝。

此二人,世人评价不一,或说刘邦大丈夫、或语项籍真英雄!都是鄙睨天下的人物!然而仍不能克制自己的儿女之情,无法忍受诀别而失声痛苦。那又何必说什么英雄气短呢?

既然儿女情长不能使英雄气短,那是否儿女情长便一定是真正的英雄吗?我看也不尽然!项羽过于刚劲,刘邦过于权谋!使自己不能保全自己所爱之人,令人唏嘘!

明代周铨所论《英雄气短说》把儿女之情引申为君臣处事“情之所在,移之以事君,事君忠;以处事,处事深;”我认为略显迂腐,东汉宋弘,拒娶汉光武帝刘秀之姐,直曰:“糟糠之妻不下堂”,便是最好的说明。不卑不亢,英雄本色!比之项刘多了分可爱!若为了世俗功名,而失去了真情,那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比较而言,我更加欣赏那些纵情世间,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的人!就好比如姬与信陵君、西施与范蠡、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等,这几位都是旷世奇才、凌云之志,虽然立下盖世奇功,但却一笑置之,笑傲世间,放浪五湖去了,和那些沉迷于权利功名的短视之人真是云壤之别呀!

个人的一点感受,不吐不快,和诸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