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感叹:相声界的师承应该只是风格的延续,而不是门阀的垄断!

日前,观看《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的一期节目,本期节目邀请了几位故去的相声前辈的后人、家人或朋友,其中有常宝华的孙子常宽、师胜杰的夫人等等,大家都各自缅怀了相声前辈对相声的贡献和生前业绩,但其中唐杰忠的一位徒弟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唐杰忠的徒弟说的大概意思是,唐杰忠对相声的贡献突出,今后一定将唐式相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让我联想到相声界的风云滚滚、战火不断,相声可以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但真的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吗?真的需要像国粹京剧一样门派分明、不可逾越吗。

那咱们先回顾一下京剧的四大门派吧。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 主要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京剧的四大门派都是通过演员本身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根据自身条件和不断的摸索,逐渐形成的固定的并被大众广泛喜欢和接受的一种艺术风格,可谓各具特色。

那回过头来再说说相声,可谓门派林立,但谁又能说的清楚哪一派的特点呢?侯式相声、姜式相声、唐式相声……。他们有特点吗?像马三立老先生的特点可谓个性鲜明,但这些特点可以传承吗?

按说传统艺术有着传统的辈分无可厚非,但门派、家谱神圣不可侵犯吗?这些对相声的发展真的有用吗?我觉得相声的门派和辈分阻碍了相声的发展,你看看当今的相声界,乌烟瘴气,动不动就要把谁从家谱出名,而不是从如何把相声发扬光大,如何能够有利于相声的发展出发,只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

​门派和家谱更是成为了相声新人望洋兴叹的鸿沟,相声说的再好,没有师承关系,也只能望其门而不得入,可一旦拜了名师,即可鱼跃龙门,所以现在如果想在相声界有所发展,那些怀揣梦想的新人们只能托门路、找关系,为的不是拜师学艺,而是为了前途铺路。可悲不可悲!可叹不可叹!

现代的相声界,当然可以有师承,师承应该只是风格的延续,而不是门阀的垄断!百家争鸣、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好吗?历史会证明一切,每个人都有表演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