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幽默詼諧的中國傳統文化,人們生活智慧的概括和結晶!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善於在勞動生活中歸納總結生活的智慧,並通過簡單明瞭的語言記錄傳承下來,形成一種文化的連續性傳承。歇後語就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創造出來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或概括;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歇後語一般只說出前半截,別人就可以通過前面的比喻領會其中的意思,知道後半截要說明什麼。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同時歇後語也是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尤其通過這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人們可以從中品味生活,明白哲理,提升智慧。歇後語應用到生活的交流會是你的語言妙趣橫生!

葉公好龍——怕是真的

五朵梅花開一朵——四肢(枝)無力

鯉魚跳龍門——高升

歇後語涉及涵蓋的方面非常廣泛,古人總結和後人陸續添加的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很難通過一些簡單的界定進行分類,但是它都有一個特點,也就是精華部分肯定在後半部。這裡我們就通過兩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大致分成兩種類型:

類型一:邏輯推理式: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弄堂裡搬木頭——直來直去;冷水發麵——沒多大長進;水仙不開花——裝蒜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百川歸海——大勢所趨蠍鰳虎子掀門簾兒——露一小手兒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黃牛肩腳——不負責任;棋盤裡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冷水發麵——沒多大長進;三斤半鴨子二斤半嘴——多嘴多舌;三顧茅廬——好難請四海龍王動刀兵——裡裡外外都是水;四川的擔擔麵——又麻又辣;五個指頭兩邊矮——三長兩短;五更天下海——趕潮流;五百銅錢串一處——半吊子;五臺山上拜佛——燒高香;六月裡穿皮襖——反常;六個指頭划拳——出了新花招;六月裡借扇子——等著吧;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七尺漢子六尺門——不得不低頭;七擒孟獲——叫他口服心服;七仙女做夢——天曉得;七仙女走孃家——雲裡來,霧裡去;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八輩子的老陳帳——說不清;八寸腳穿七寸鞋——彆扭;八哥啄柿子——揀軟的欺;九華山的菩薩——照遠不照近;應遠不應近九月菊花——點點入心;九寸五的布——不夠一尺;九曲橋浪散步——走彎路;九月種花生——不合時宜;

類型二:諧音式,它的主要特點是結合多音字、同音字、同義字等加入諧音的要素。

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炒了的蝦米—— 紅人(仁)揍雞毛—— 壯膽(裝撣)子冬瓜皮做甑子—— 不爭(蒸)氣豆芽炒蝦米(小蝦)—— 兩不值(直)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火燒旗杆——長嘆(炭)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百日不下雨——久情(晴)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老爺下轎——不(步)行老公拍扇——悽(妻)涼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一腳踢翻煤油爐——散夥(火)四兩豆腐半斤鹽——賢(鹹)惠(燴);四兩棉花八張弓——細談(彈)細談(彈);四兩棉花一張弓——從何談(彈)起;五朵梅花開一朵——四肢(枝)無力;六月裡吃生薑——伏辣(服啦);六月裡戴手套——保守(手);

歇後語豐富多彩,在生活中有時候你想要表達某種意思,又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便開口,就可以說出歇後語的前半部分,讓別人領會你的意思,這樣即顯語言詼諧幽默,同時又表達了意思。適當的歇後語應用,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味,也更有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