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债务违约事件看租赁业务风险防控创新

近两年,中央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降杠杆”、金融强监管、流动性趋紧的政策环境逐步形成,在规范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同时,也使得诸多市场主体陷入了债务危机。不少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评级下调,许多地方平台融资也经历着压力期。虽然融资租赁目前在我国的渗透率还很低,但不幸的是,在大面积企业债务危机暴雷的池子里,不少租赁项目也难逃中枪。这其中就包含前段时间诸多“网红”项目,甚至当初誉为“租赁创新”的项目。

过往典型租赁违约案例

1)辉山乳业(2)坚瑞沃能(3)盛运环保(4)远程视界、蓝海之略(5)永泰能源(6)众海网络(7)光伏电站项目(8)油田钻井设备租赁(9)地方大型民营集团项目,盾安、大海、新光等等。

违约原因分析

宏观原因:

国内宏观经济周期下行,经济结构调整下产能更新换代,宏观金融杠杆预期的下降带来企业融资环境变动及宏观监管政策的变动。

中观行业原因:

租赁业内部原因即行业整体仍以传统信贷补充产品为主,在整体去杠杆、破刚兑的背景下,租赁债务违约首当其冲。

租赁所涉行业处于去产能、降杠杆的行业衰退周期。

项目微观原因:

合法合规性瑕疵(融资租赁名实不符、所有权、监管壁垒等导致的瑕疵)。

标的物适用性风险(合规风险、技术生命周期风险、流通处置风险等)。

承租人基础信用造假(基础信息、交易流水、标的物、财务等)。

承租主体信用风险(对外投资、可融资资源、现金流管理、隐性负债、商业模式等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

租赁款真实用途不明和还款现金流来源预期过度乐观产生的风险。

租赁标的物管控失效、抵质押物评估价值过高导致的核心风控措施失效风险。

租赁公司内部管控措施漏洞(操作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风险追责制度不完善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到的风险)。

案例总结及创新借鉴意义

我们将过往暴雷案例按业务类型划分并原因归集后发现,已经达成的共识的观点有:直租风险低于回租风险;明确资金用途的项目风险低于流动性补足的项目;扩张型项目风险大于更迭型项目。

除此之外,在剔除了宏观经济去杠杆的外部环境变动、企业所涉行业衰退、企业自身内部财务造假的因素之外,有以下6点对我们租赁业未来业务风险防范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即在确定租赁本源特征之外,根据过往风险案例归结出6个依托于租赁本源的边界问题,这6个边界即是风险暴露的预警线也是专业公司创新、构筑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瓶颈线。

第一个边界:租赁标的物的适用性边界,准入的标的物范围越广,适用的业务范围也就越广(暴雷案例:辉山乳业)。

租赁企业对其准入的标的物应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控能力,涉及租赁标的物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生产、运营、维保和处置等几个节点。如果租赁企业基于其股东背景或其他禀赋资源可以做到对标的物适用性边界的延伸,将为其带来独有的市场份额(例如科技专利、文化版权等等)。

第二个边界:租赁合同条款的定制化边界。

金融机构信贷合同条款往往存在霸道和格式化的特征,租赁业务基于其延伸服务内容、信用结构设计、疑义处理等情况特征可设定相对个性化的条款。这也可从另一方面体现租赁产品设计的多样化。该边界问题可从租赁产品延伸服务设计和风控措施结构设计两个方向寻求突破。

第三个边界:对租赁标的物所产生现金流的把控边界。

该问题涉及租赁款项用途和还款来源锁定两个方面(案例:沃特玛、盛运环保)。从租赁款真实投向、租赁标的物真实运营情况和运营产生现金流的监管把控上能不同程度上起到项目风险评价的作用。如果有租赁公司能够在租赁标的物单位现金流产生上做到完全控制,例如每次标的物的使用都只能通过特定支付手段付费,并该收费账户又由出租人监管的情况,是否就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边界突破。

第四个边界:租赁项目风险敞口设计的把控边界(案例:光伏类、环保类项目)。

该边界把控能力实质考核的租赁企业对项目未来现金流预测、租赁项目敞口变动曲线及标的物变现残值之间的动态把控能力上。租赁项目的初始风险敞口实质考察的是项目资产负债率、风控措施评估值或承租人授信规模;租赁项目的期间敞口把控则关系到还款现金流变动、敞口变动和残值变动三个要素的动态把控。租赁公司风险敞口把控能力越强,其风险敞口的设计将越有利于承租企业的选择。

第五个边界:租赁公司内部体系的把控边界。

这有关于于公司的战略选择、项目尽调、评审、追责、考核体系等,租赁公司内部流程设置将直接关系到租赁公司对暴雷项目的筛选。

暴雷项目体现的一个特征就是:资金需求急。这也我们称之为网红项目的原因,因为资金需求急,所以它会在不同租赁公司之间进行同步融资,因此该类项目往往经不起一个完整详尽的项目评审批流程。租赁公司内部体系的简易操作一定程度上是边界突破方向,但突破的风险亦很高。

第六个边界:承租人商业模式与传统租赁债权本质的适配性冲突边界(案例:远程视界等)。

传统租赁本质是债权融资,如果承租人其商业模式不成熟或其获利方式靠未来股权增值的话,其本质上就不应进入租赁公司传统租赁业务范畴,应该设计成匹配相应风险收益的复合型租赁业务。针对承租人商业模式的风险收益刻画能力体现了创新型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不具备投资型项目考察能力的租赁公司应规避该类业务。

因此,如何从过往暴雷项目中汲取到各自适用的经验,并在一些边界问题上形成延伸或突破,是当前租赁公司构筑自身专业性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方向。

租赁业外部创新的建议

(1)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加持。

第一,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租赁标的物连接并统一跟踪管理的路径;第二,通过大数据比对技术,实现基础信息尽调手段的标准化和承租人基础信息的交叉验证,以提升租赁业务开拓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第三,大数据风控模型,将租赁项目评价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层,线上模型注重过往数据的现状评价,线下模型注重实际考察中的经验评价和合理预期评价。

(2)特定领域的租赁行业联盟或平台建设。

第一步,可在小范围内组建一个租赁标的物共管平台,不涉及承租人核心信息共享,仅仅将特定行业的标的物进行厂商信息、出厂价格、技术评价、残值曲线、二手处置渠道等等的共管平台;

第二步,形成特定资产的标准化合同文本和资产评价模型,打通统一联盟内资产标准化流转的壁垒,形成共有的租赁资产池;

第三步,统一对接监管方、金融机构方、机构投资方、咨询服务方等,形成特定行业的租赁产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