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前半句好还是后半句好?

手机用户93761839071


这二句本是浑然一体的境界,陶渊明借以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

如果一定要比较哪句更好,那么后一句是前一句的深化。

分开来看,两句又分别呈现两种境界,

第一句是有我之境,即菊开东篱,信手采之,其中有陶渊明的主动行为在其中,菊象征着高洁与傲岸不屈,这是他儒家道德品质的追求,

也是他对儒家人生理念的奉行。

儒家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政治上,陶渊明无疑是不达且穷的,他也无心改变自己的人格操守去追求所谓的达,而是遵从自己的本心,以独善其身的方式回到田园。

他主动选择归隐的心志便隐喻在“采菊”的行为当中。

“东篱”则指代归隐后生活环境的简朴,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他说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承认自己不会曲意逢迎,直言自己天性热爱自然。

至真正选择归园田居后,他能感受到的就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他有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快意与轻松。

所以他对归来的心情是“载欣载奔”的,至家则见“松菊犹存”,入室则“有酒盈尊”,过的是东篱采菊,南山种豆的田园生活,

他满足于这种菊酒相伴对南山的生活,这是属于他的“桃花源”,是他回归初心,安放灵魂的乐土。

要以怎样的状态在田园安然自处呢,后一 句“悠然见南山”点了出来。

此处“见”比“望”好,相信大家都是认同的。

望太过于刻意,而“见”则是不期然而然地与南山“相遇”,不是刻意要望向南山,而是抬头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南山映入眼帘,是陶渊明与大自然的融合,他也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没有了我与物的分别,也就是“无我之境”。

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悠然二字是作者心境的体现,无所挂碍,恬然自适,“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就让生命顺随自然,在自然中读取生命的意义吧。


茶香炖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潜《饮酒》诗其五之千古名句,因其脍炙人口,意境深远,被广为流传。全诗迻录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凭借着质朴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人性的感悟,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人们最为熟知的一首诗。

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中最为精彩的两句,是整首诗歌的点睛之笔,是貂裘之锦绣,是壁玉之明珠。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的闲适而淡然的心情。这两句诗是一个整体,浑然天成,珠玑连缀,不可分割。前者是起因,后者是所见。“采菊东篱下”表达诗人的自我之境,反映生活的闲淡、安然;“悠然见南山”表达诗人的外在之境,体现南山的静穆、自然。两个景色一近一远,一实一虚,相互借景,相互映衬,星月相依,兹共生辉。所以,这两句诗合在一起最好,欲分彼此,反而彤辉减半。

至于“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有的版本改为“望”字,此改孰优孰劣?其实,历史上早有类似定论,自不用赘言。就像南北朝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被王安石在诗中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一样的道理,实为点石成铁。苏东坡曾批评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这里不能将“见”改作“望”,因为“望”是指人有意识的注视、探寻,缺乏“悠然自在”的意境和情味。“望”太过于刻意,好像诗人刻意去看,而“见”则是诗人不期而然地与南山“相遇”,是无意抬头,南山便自映入眼帘。

在这里,诗人强调人与大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用“见”字也契合了诗人的自然观,天人合一,使自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进入“无我之境”。

以上皆为个人所见,难免失之偏颇,敬请大家斧正!








横笛吟月


我觉得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不是好,而是妙!至于有人认为“望″字优于“见″字,我只能呵呵偷笑了。既然题主邀答,且陈己见如下:

窃以为欣赏此诗,应搞清陶公写作的背景和主旨。无疑,诗人的《饮酒》是退隐官场后的自况一一他远离了名与利的纷争,舍中有得。所得者何?我以为是诗人心中的“真我″!引用毛老的“诗言志"之说,陶公亦言其志也。他是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更有自己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欣赏诗中“而无车马喧″及"复得返自然″诸句可证一斑。反观“望″字,似乎成了着意为之。而“见″字,则显其无意也一一这正是诗之有我与无我之差异矣!一句“釆菊东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来人反复诵唱,自有其艺术魅力

所在。我认为这就是陶潜,一位封建官场退隐者的可贵之处。当然,这悠然只可以属于自然界,至于诗人內心的悠然就另当别论了一一但怡人心神的是,这悠然的自然之境恰恰契合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人若达此化境,道岂远乎???


李巍-


题主问是“悠然见南山”好,还是“悠然望南山”好,我认为是前者。

“望”与“见”虽然同有“看”的意思,但仔细咀嚼一下你会发现,二者所表现的主体状态是不一样的。“望”显得主动,说明主人公是刻意去望南山的;“见”则不同,点出主人公是采菊的时候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前者着意,后者无意。因此后者与“悠然”的状态更符,也更贴近全诗的基调。

另外,题主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前半句好还是后半句,我觉得非要分个高下的话肯定是后半句,前半句采菊这个意象用得太滥,不如后半句来得自然。


愚不测






宝善书法


当然是整句更好!如果非要分前半句好还是后半句好的话,那就是前半句更好!

没有采菊东篱下的境,就无悠然见南山的意;

说后半句好的人,是因为知道前半句;

如果是“采蜜屋檐下”的话,那只能是“心中油菜花”了!


汪氏网


很喜欢这句话,前后两句的结合刻画出诗人的洒脱


老渔破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都很好,相呼应,一个在当下,一个在远方


麒香


不如归去种麻桑,忘记来时模样


蜀南未明道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以为上句较好,因为它描写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