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评测

包装

对于9900K的用户来说,如果在ROG的产品中选择一款产品搭配的话,不少人应该会选择M11E,毕竟ROG的Extreme字头的板子代表了该系列中最极致的体验。同时先说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你是奔着CPU超频和功能扩展这两点去的话,M11E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风冷还是水冷都是如此,但如果你只想上水的话,那么Maximus XI Formula可能是另外一款更酷的主板,因为ROG Armor和Crosschill EK III冷头是Formula的独占的特色,尽管在这一代Formula上比起Extreme做了不少的“减法”,但前面的这两点优势依然吸引了不少用户,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M11F和M11E的价格差异也非常大。今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M11F这款主板的设计以及超频体验。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 包装




包装



去年双12到现在一直都有M11F的促销,算下来到手价格差不多是3K5的水平,上面包装是国行M11F的包装,ROG主板的质保在同类产品中也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国行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参数表



全面支持酷睿9代这个不多说了,当然也向下兼容8代酷睿处理器,内存最高支持超频到DDR4 4400的水平,如果冲击更高的频率也不是没机会的,但M11A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引申一个问题,真要纠结超频的话,Extreme和Apex优势到底在哪里,如果只是风冷和水冷以日常稳定为基础的超频,可能差异并不是很大,但凡追求超频极致的电压和温度表现的话,后者两款主板会更有机会,注意是机会,毕竟超的是处理器,主要还是要看脸的,而如果上液氮跑分和追求极致频率记录的话,Apex优势甚至要高于Extreme。回过头来看一下M11F,说到底也还是一款Z390主板,板载了Intel Wireless AC9560无线双频网卡,提供了额外原生支持的USB 3.1 Gen 2接口,当然这些只是Z390的标配,而M11F蕴藏更多ROG多年来进化的“特色”。

整体

正面“盔甲”包括冷头部分都有塑料保护膜,如果只是日常超频用的话,这些保护膜不用撕掉,贴膜下面覆盖的都是镜面材质,刮花了可是要逼死强迫症的。而底部的M.2散热马甲是可以随时拆解的,即使配件都组装完了也可以轻松取下来安装和更换M.2 SSD。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




整体




兼顾了ASUS的看家技术和ROG特色技术




整体




整体



接近全覆盖的ROG“盔甲”和金属背板是Formula多年来保持的特色了。这次除了灯光依然初衷以外,在正面“盔甲”质感上也做了改进,VRM部分是Crosschill EK III散热器,这款散热器是由著名水冷DIY品牌EK来代工的,除了可以支持分体水冷以外,被动散热情况下也拥有很好的表现,内部的水道是纯铜的。另外,比起拿Hero来对比Formula,我更喜欢用Extreme来比较,后者拥有更多的板载风扇接口,而M11F同样拥有独立的水泵接口,高转风扇接口,同时水冷流量传感器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也都有。


整体




背面金属背板



这个金属背板最大好处就是加固主板,在安装的时候相对会更放心一些。


8+4pin ATX12V供电




尽管覆盖的“盔甲” 但Q-Code和Q-LED功能都有



新手感觉LiveDash更直观方便,老司机觉得Q-Code和Q-LED组合更习惯。


M.2金属散热马甲特写




IO挡板接口



BIOS Flashback和Clr CMOS按钮,HDMI 1.4b接口,6个USB 3.0接口,4个USB 3.1 Gen2接口,其中一个是Type C,红色的LAN口是AQC111C 5G速度的接口,理论可以实现5倍千兆LAN口的带宽。后面是蓝牙5.0与wifi天线接口,最后是8声道音频接口。

细节


M.2散热马甲




M.2_1接口与SATA 5&6接口是共享带宽




M.2散热马甲




M.2散热马甲




拆下金属背板




金属背板厚度约为1.35mm 另外一侧带绝缘层




完全去下正面的“盔甲”



这样对比M11E的话可能就能看出差异了。同时M11F的Z390 PCH散热片也能看出规模稍小,主要是这个散热片跟“盔甲”部分没有导热贴,后面评测能看出,M11F的PCH散热确实存在瓶颈。


Crosschill EK III 正面




Crosschill EK III 背面




8+2相VRM供电




SiC639整合上下桥的Mosfet可以实现50A的供电输出




依然是订制的FP10K黑金电感



单纯看用料的话,可能比前代没什么提升,但新的散热布局也一定程度做了优化。

BIOS设置

装好电脑之后第一件事应该是先更新一下BIOS,前几天刚好M11F更新了0702版本的BIOS。然后之前有同学问为什么ROG主板评测的BIOS界面都喜欢设置为英文,一个最大原因就是中文翻译不全,有的直接也没翻译,比如XMPI和XMPII两组设置的注释只有英文界面是有说明的,中文界面是没有说明的。第二件事其实不应该直接超频,而是应该载入默认优化设置,然后安装系统,搞定一切软件以及驱动后来跑一下各种测试,当然也包括AIDA64 FPU或者Prime95这类压力测试,记录一下电压和温度值,特别是对于之前没折腾过这一代U的同学更为重要。

搞定前面说的这些内容之后就可以真正来设置BIOS的相关参数来进行超频了。


首先在ET界面下降Ai智能超频设置为Manual或者开启XMP




开启XMP主要是方便设置内存频率



之后如果想让CPU频率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的话,那就把CPU核心倍频设置为Sync All Cores,然后设置倍频,这里我想超4.8GHz,那么倍频就设置为48,对于99K来说,如果日常用的话平均体制上5G太困难,就算上了体验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当然如果对于想跑游戏成绩的话,显然更高的CPU频率优势更大。


设定内存频率建议开始遵循XMP频率即可




DRAM Timing也就是内存小参设置也不用动直接按照XMP默认即可




重点来了



上面这张图是Digi+ VRM设定,也叫外接数字供电控制,特别是对于液氮极限超频的情况,这些设置都非常重要,一般老百姓超频的话最需要留意的是第一个CPU LLC也叫CPU负载线矫正或者通俗来说就是压补等级,这里因为Mosfet跟M11E的IR3555存在一点差距,直接影响到压补设定,比如这个U在M11E上只需要开到Lv7即可稳定电压不掉,在这里必须全开到Lv8才ok!其余选项的话根据供电用料以及供电散热来设定,不推荐风冷全都设置为Extreme,相位控制开T.Balance即可。


设定CPU Ring频率以及CPU电压



如果追求频率固定的话,电压开启Manual Mode模式,然后来设置电压,这里我们设置为1.125v来跑全核4.8GHz,然后内存电压开了XMP之后是自动载入的,不用动,其他的保持auto即可。


下面来关闭CPU节能




EIST和ISST以及C-States都要关闭




有同学说电脑关机后键盘灯还亮怎么办 在这里解决




开启高级电源管理S5或者S4+S5模式




监控里面的一些信息也很重要



比如这里我们看到M11F默认PCH电压下的温度略高,达到了60℃,室温是22℃,另外风扇策略在这里显示都是即时生效的。


风扇转数监控




如果不用其他调速策略的话可以开启Q-Fan



风扇转数策略设定要根据风扇的特性来设置,比如我的CPU风扇是银箭自带的TY140,所以将日常应用高负载下转数控制在1500rpm以内可以用上面的策略。


一切都设置好了别忘记存一组Profile 以后就算清空CMOS也还是可以调出来



另外对于ROG主板来说,如果超频出现开机无法启动,不用着急,只要能上电就好,经过几次reset后可以恢复到默认。

性能

简单跑了下测试,关于CPU跑分,有同学说为什么同样的配置和频率他跑的就要比媒体评测成绩低不少,其实原因很简单,媒体评测一般都是用专门评测用的盘,特别是跑CPU测试,系统都有严格的设定要求,比如什么外设的驱动界面和后台运行的各种常用工具都不能安装的,这些都是拖成绩后退的。再有就是跑测试之前要留意一下核心负载状态,比如下面这种情况就非常不适合跑性能测试,因为有一个逻辑核心处于高负载。




硬件平台




待机温度




国际象棋跑分 8C16T




wPrime 1024M 8C16T成绩




CBR15渲染成绩



总结

很炫酷的外形,无论玩外设还是DIY,很多人都是颜控。风格相当醒目。M11F还是更适合水冷,包括一体水和分体水,风冷的话甚至可能还会不如M11H,因为CPU附近密封的比较严,并不适合风道流通。再有一个需要纠结的就是PCH温度,默认情况达到60℃也是不必惊慌的。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