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孙国强:“初心”始终为孩子们绽放

人物简介:孙国强,男,1944年出生,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天平村人。19岁那年,自走上教师工作岗位那天起,孙国强便将教书和育人当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无论是在最艰苦的年代里,还是在退休后,整整半个多世纪来,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资助贫困学生,关爱单亲家庭孩子,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捐钱捐物,他还义务担任网吧监督员,每到假期,穿梭于木渎的各个网吧里,只为让未成年人远离网吧。在孙国强看来,在有生之年,能为下一代多做点事,能为社会多做些事,是他最快乐和幸福的事。

再苦再累,他一路坚持了下来

“当年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会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所以,我也很感恩这个时代,要与时间赛跑,多为社会做些事。”孙国强是木渎天平村人,谈起如今的生活,他不禁发出了如上感叹。孙国强共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二。童年时,父亲在苏州城里做裁缝,母亲在木渎乡下种田,他从小跟随父亲在苏州城里的小学读书。到了读中学时,父亲因病离世,整个家里的顶梁柱也塌了。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孙国强幸运地考上了南艺附中,学习钢琴专业。然而,读了近两年,因为学校停办他也只能辍学回家。“回到老家后,那真是穷啊!没有房子,只能睡临时搭的草棚。”孙国强说,1962年秋天,回到村里后不久,村里的老书记知道他读过书,肚里有点“墨水”,于是安排他在村里的殷巷初级小学做老师。当时,整个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他负责一三年级,另外一位老师负责二四年级。孙国强说,在当时,学校有民办班,老师的工资全部靠学生所交的学费。一学期学费虽然只有3元,可还是有很多孩子交不起。作为老师,哪怕自己的生活再苦,他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失学。因此,虽然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但他一视同仁,每天十分认真地教给他们知识。

孙国强说,他做了教师后才知道,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那时,村里有不少学龄儿童,因为兄弟姐妹多而不能全部入学,特别是很多女孩不能上学。1964年,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村里办了耕读小学。“说是学校,其实很不正规,临时找个场地,一块小黑板一挂,几张桌子一拼,就开始上课了。”孙国强说,给耕读小学的孩子们上课,都是利用中午休息或晚上时间,那时没有交通工具,都是靠步行。就这样,白天黑夜连轴转,两年多下来,自己都累出了病来。不过,作为老师,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一天天变多,他还是从内心感觉欣慰。

1981年,孙国强从原来的民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收入和待遇一下提高了许多。这也让他从内心里更加珍惜和感恩。“如果没有当初老书记看中我,也不会有我现在的一切啊!”孙国强说,他只有一个心愿,那便是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要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教学,给学生们做好榜样。

尽心尽责,将育人进行到底

无论是作为普通的教师,还是后来成为村小的校长,孙国强一直告诫自己,作为师者,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孙国强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里单亲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精神上缺少自信,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信心,有的甚至还会误入歧途。这样的状况也让孙国强十分心痛,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也同样能感受到温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月,是孙国强帮助的众多单亲孩子中的一个。10岁那年,小月失去了父亲。由于突然失去亲人,再加上母亲对她的照顾不周,小月的功课一落千丈。知道这个情况后,孙国强主动找到了小月的爷爷奶奶,表示愿意义务帮孩子补习功课。得到孩子家人的允许后,孙国强每周都定期抽出时间,主动上门为小月补习功课。有几次,孙国强都到了小月家里了,结果小月还未起床。对于小月学习上表现出的懈怠,孙国强并没有生气和气馁,他耐着性子,慢慢地启发、教育她,让她明白学习知识多么重要。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段时间后,不仅是小月,就连她的爷爷,见到孙国强也并不是很高兴,每次当孙国强敲门时,小月的爷爷都不停地嘀咕嫌麻烦。每当这时,孙国强心里五味杂陈,但他却又忍在心里,在他看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他不想放弃小月,只要小姑娘取得进步,他宁可受点委屈。

为了不给小月的爷爷添麻烦,孙国强将补习的地点改到了社区。除了给小月讲课,孙国强还特地买来相关的课外练习作业,让小月不断练习。凡是不会做的题目,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转眼,快三年过去了,经过孙国强的耐心辅导,如今小月的学习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尤其是学习自觉性比以前好了许多,学习兴趣也比过去浓了。看着小月身上发生的变化,孙国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今年3月,因为原来的老宅拆迁,孙国强和家人搬到了新小区。刚搬入新居没多久,孙国强便发现了小区里的一个顽皮男孩浩浩。浩浩读四年级,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平时,父亲沉默寡言,而爷爷奶奶又都是文盲。平时,他的功课几乎无人管。因此,浩浩成绩很不理想。你孙子这样一直下去肯定不“行啊!要不,每天让他到我家来吧!我来帮他辅导功课。”观察了浩浩一阵子后,孙国强找到了浩浩的爷爷奶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还特地到他的学校与任课老师见面,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浩浩的爷爷奶奶得知,孙国强给浩浩的补习分文不收全是义务时,老人家也特别感动。就这样,每天放学后,浩浩便第一时间到孙国强家报到,暑假放假后,孙国强更是一天不拉,义务为浩浩补习功课。有时,浩浩会喊孙国强为“老师”,有时喊他“爷爷”。孙国强说,他最大的希望,便是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培养浩浩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能早日懂事,取得进步。哪怕自己辛苦些,但心里也会觉得值得。

无怨无悔,和时间赛跑播撒爱心

对很多人来说,退休后,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然而,孙国强退休后,却比平时上班还要忙。2009年开始,孙国强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他成了镇里的网吧义务监督员。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定时到镇里的一些网吧去巡视,看看是否有未成年人在里面上网。尤其到了寒暑假,随着学生放假,这样的巡查更加频繁。三伏天里,孙国强不顾炎炎烈日,依旧去自己负责的网吧巡视。有人劝他,那么热的天,反正不拿工资,不如偷偷懒吧!不过,这样的劝说,却被孙国强拒绝了,在他看来,既然做了网吧监督员,那么一定要认真负责,如果自己偷懒,那网吧经营者或许就会钻空子,偷偷容留未成年人上网,一旦上瘾,那么一个孩子可能就会毁了。因此,他宁可自己多辛苦些,也不给那些网吧经营者钻空子。或许是那些网吧主都知道老孙是认真的人,所以,在平时的经营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做好登记,而不是为了蝇头小利,而收留未成年人。在巡查过程中,遇到一些年轻人光着上身,有的不停抽烟,有的甚至住宿网吧等情况,孙国强总会主动上前劝导,提醒他们注重礼仪,注意身体健康。“一句话,你如果把那些年轻人想象成自己的孙子,你就会知道怎么去做了。”孙国强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或许是自己上了年纪的缘故,或许是自己劝导讲究方式方法,那些年轻人也都很买他的账,都会当场改正。

“孙老师性格好,脾气好,对学生也好,直到现在,我们还记得当初他为我们上课时的情景。”作为曾经的学生,天平村党委副书记徐盘根说,在整个天平村,老老小小都认识孙老师,而且有很多家庭,祖孙三代都做过孙老师的学生。尤其是最近这些年,老人家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为了下一代的成长而奔走忙碌,这也让村民从内心里更加敬佩孙老师的为人。

如今,孙国强已年过七旬,不过,每天,他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上午,该给孩子补课了,中午,要去巡视网吧,下午,要去民工子弟学校上课,晚上,走访单亲家庭……“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这样做下去,谁让我是老师呢!”孙国强说。(记者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