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败战计之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注释:

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

  兵力空虚时,故意显示防备空虚的样子,就会使人疑心之中再产生疑心。用这种阴弱的方法对付刚强的敌人,这是奇法中的奇法。

出处: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蜀国第一次攻魏之战中,诸葛亮派魏延率主力东进,攻打司马懿,自己亲率万人驻守阳平。司马懿率二十万魏军迎击,却与魏延军错开了道路,没有遭遇。魏军行至距阳平六十里处,司马懿听得到了诸葛亮在阳平城中,且兵少力弱的情报,便向阳平城杀来。城中蜀军将士得知魏军顷刻即至,而魏延率领的大部队相距已远,救援不及,都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诸葛亮从容不迫地命令军队偃旗息鼓,不准随便走出账营,又令人大开城门,叫几个老头儿在街上洒扫。司马懿领兵攻至城下,见此情景,判断诸葛亮一定在城中设了埋伏,遂不敢进城,带领大军离开了阳平。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稳重,不肯冒险,而诸葛亮棋高一着,利用司马懿的惯性思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冒了一次险,并取得了成功。这一战经过罗贯中的渲染,就成为在中国妇孺皆知的“空城计”的故事。

+ + +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已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对手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的“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就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的“疑中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