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君子有三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生命终有一内外之分,内则此心,外则此身。身体健康亦不可忽。内则为己,外则为天,畏则为一戒慎心。己虽为主,天命亦不可不戒慎。内有己而外有群,大人者一群中之领袖,故对之亦不可不戒惧。圣人发明此理,故对圣人言,亦不可不戒慎。

孟子曰:“彼人也,我亦人也,彼能是,我亦能是,我何畏彼哉?”故君子能独立不惧。有杀身成仁,有舍生取义,皆由我作主,而仁义又即我之大生命所在,此又何畏焉?故畏乃对外逐事有之。

精言之,畏之“知”的成份实多于“情”的成份。非如喜怒哀乐,外面浑然一体,乃尽在吾情之内也。“悲”亦自外来,与“畏”略相似。悲天悯人,即对外面浑然之体而有悲,主要亦属知的成份多于情的成份。故悲终是悲其外,即悲从中来,悲亦无反面字。不如“哀”之发于中而对于外,内外乃为浑然之一体。

孔子常兼言“仁智”,仁属情,智属知,仁中有智,智中有仁,甚难严格分别。亦可谓智亦属于仁,惟仁乃为其浑然之一体。今人多以“悲”与“畏”谓其属于情,此亦见仁智之难分耳。故必连言“悲哀”,乃始纯是情,乃始有其反面。

选摘自《中国文学论丛》钱穆 著,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