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步枪弹过时了吗?

有提大工


恰好相反,小口径目前来看是最适合现代战争模式,而且还是青壮年的那种。


二战那会各国都有过统计,发现步兵受轻武器的伤亡主要在300米之内。而当时所使用的全威力步枪弹几乎有效射程都能到800米。而且如果将全威力弹用在单兵自动武器上,连射时的后坐力很难控制。

所以德国人先开始大量装备使用截短弹壳,降低装药的中间威力步枪弹。射程和精度比9mm这种手枪弹更远更准,后坐力比全威力步枪更小,但也能满足300米的作战需求的突击步枪——Stg44。

但是中间威力步枪弹由于口径较大,弹头质量也大,导致弹道会比较弯曲和后坐力较大。而且初速不高,让子弹较难在体能翻滚。体积和重量也比小口径步枪弹大,携带基数不多。所以后来小口径步枪弹开始流行。

现代很多人说小口径威力差,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小口径弹的高初速在从阻力较小的空中进入到密度更大的人体时,阻力陡增。很快就会导致失稳,翻滚,甚至被甲和铅芯/钢芯破裂,造成极大的永久性空腔。而像AK的M43弹因为本身速度较慢,质量大,造成翻滚的时间来的晚很多,甚至射穿之后还保持较稳定,而且也较慢的速度也让他不容易破裂。

当然,有人会说小口径对付防弹衣效果不好。而实际上,这是弹头的问题。比方AK的标准M43弹因为内部有钢芯,可以在300米内穿透6mm钢板。但是早期的5.56小口径因为强调对肉体的杀伤力,被甲里面包的是铅,所以穿透很差。

但是现代的M855A1在更换了弹头材质和形状之后,能够射穿9.5mm的低碳钢

还有个说法是小口径远距离存能差,扛风偏也差。这个我承认...但中间威力弹的弹道和精度差啊...300米之外打中了总比没打中好吧...而且这个距离,说真的应该是全威力步枪/机枪该干活的距离了。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想,现在既然小口径还在流行。那么就是它的存在是足够的,有价值的。如果真的不堪一用,那么战场上会迅速替换。正如当年尖头弹替代圆头弹,中间威力弹替换全威力弹一样。


疯狗的轻武


人类步兵枪械中,步枪子弹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前期,发展大威力步枪弹为主,一、二战时,各交战国普遍装备的5发弹仓供弹的栓动步枪,发射的子弹都属于这个范围。

中期,发展出了中间威力步枪弹,以德军MP-44突击步枪开了先河,战后开发的第一把突击步枪苏联的AK-47为代表。后期,也即当下装备了小口径步枪弹,以美军M-16自动步枪的5.56毫米最为典型,苏俄的5.45毫米以及中国的5.8毫米步枪弹紧随其后,全球基本上形成了这三大小口径步枪弹系列。

其中,大威力步枪弹,由于装药量大,尽管弹丸发射距离远,有的步枪有效射程高达800-1000米。

但战场上,步兵真正瞄准开枪,致人死地也就400米以后的事了,一直开枪到投掷手榴弹距离,射击时由于能量过剩,导致栓动步枪后坐力非常大,射手不易掌控枪械。有鉴于此,二战时期,德军率先发明了减装药的步枪弹,即中间威力步枪弹,较好地解决了后坐力和射击精度之间的矛盾,在300-400米有效射程内,用来杀人中间威力步枪弹已经足够了。

但中间威力步枪弹,在射击时后坐力依然偏大,特别是连发时,射击精度普遍较差,典型的就是AK-47步枪,单发精度尚可,自动射击时,就不太靠谱了,因此在中间威力步枪弹的基础上,就诞生了小口径步枪弹和小口径步枪。小口径步枪弹,较好地解决了步枪自动射击时的精度问题,由于弹丸口径小,在同等质量下,步兵携弹量提高是肯定的,且射击精度较好,在300-400米的有效射程内,精度较发射中间威力的步枪弹有较大提高,尤其在单发射击时,M-16这般高精度步枪,事实上可以充当狙击枪,只需装上一只观瞄镜就可以了。

至于网上有人质疑小口径步枪威力,那是超过有效射程了,由于弹丸质量轻,在400米有效射程之外,小口径步枪的存速性下降极快,尤其是在高原地带使用时。

阿富汗战场上,在千米距离内,抵抗组织凭借手中装上观瞄镜的老旧英制李·恩菲尔德步枪,给予老美大兵以一定的杀伤,即便老美大兵用观瞄器材发现了抵抗组织成员,但手中的M-4A1卡宾枪和M-16A2自动步枪,因为发射的是小口径步枪弹,就是够不到,只能望枪兴叹。

于是,老美就从仓库中找到了发射7.62毫米大威了力枪弹的M-14自动步枪,装上两脚架和观瞄镜,就成了M-21狙击步枪,每个巡逻小组配一把,就不会被动挨打了,最起码有了远射程大威力的精准打击步枪。综上,小口径步枪弹并未过时,是步兵手中步枪最理想的配套弹丸,但小口径步枪弹也存在有局限性,即超过400米有效射击距离以后,弹丸的存速性急剧下降,导致侵彻力直线降低,其杀伤力确实不如中间威力步枪弹,更不是大威力步枪弹的对手。

所以,许多国家的军队,在步兵班依然装备了一挺7.62毫米的通用机枪,用来提高步兵班的远程打击火力,由于通有机枪单发射击时精度较高,装上观瞄镜的通用机枪,一般是可以临时当作狙击枪来使用的。


国平军史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战甲菌先放一个结论。小口径弹到今天为止,仍然是表现最优秀的一种子弹。其实稍微了解过SCHV计划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小口径弹可以说是最适合于单兵使用的子弹了。


最早军用的小口径步枪——XM16E1


小口径子弹一般指的是口径小于6mm但是大于5mm的子弹,而低于5mm口径的子弹则被称为微口径弹。在英国最著名的L85自动步枪的前身XL60,就曾试验过4.85mm口径的微口径弹。总得来说,微口径弹是对于弹药小口径化的进一步尝试,但是效果不太明显,而且也不够经济。


XL60系列自动步枪与轻机枪


小口径子弹总的来说,是对于在二战末期以及之后兴起的中间威力弹的进一步发展。在一战时期,俄国的费德洛夫就意识到,未来的步兵交战距离不应该是一千米以上,而应该更近。所以他选用了日本的6.5mm步枪弹。这种步枪弹可以勉强算作中间威力弹(毕竟比起当时主流的.30-06、7.62*54R或者.303这些全威力弹,动能只有三分之二的样子,比后来的M43也高不了多少)。


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


但是传统的中间威力弹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大多都是全威力弹的减装药版本。所以自然的,威力也就更小了。而小口径弹的出现,使得一颗动能仅有传统全威力弹一半的小口径弹,却能拥有传统全威力弹的威力。这也就是为何小口径弹如此流行的原因。



当然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诸如6.5mm、6.8mm等自称“完美口径”的子弹。不过嘛,美军至今也没有打算更换新口径的子弹。由此可见,小口径弹是一种还没有过时的武器,修修改改又能用几十年!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战甲装研菌


自己感觉也没有过时一说,适合自己的都是最好的,除非淘汰了。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种步枪的优点:

小口径一般指<6毫米,主要射击400到600米内,小口径枪肯定质量也轻,首先肯定会减少士兵的负重,那么,士兵的持续作战能力可能增加,也更加利于机动,口径小后座力肯定也小,那么精准率就有所提升,威力应该能看的过去,不会太差,会更使用于近距离击杀。

比如G36就是一款小口径步枪,现在还有二十多个国家装备着。

所以它不会过时,只会在一定范围、环境中使用,来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熊猫珠珠


到目前为止,小口径步枪弹依然是各国军队中的主流弹种,但是随着单兵防护装备的普遍升级,小口径枪弹也开始越来越力不从心。

口径一般来说在6mm以内,后坐力比中间威力步枪弹更小,可以实现更高的火力,初速更高,射程更近(300m以内),更适合现代的步兵作战手段,而且相对没有防弹衣的敌人,小口径子弹更容易击中敌人同时失稳,从而在体内产生更大的空腔效应。

小口径子弹更轻,单兵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但是毕竟弹头口径和重量摆在那边,小口径子弹对于防弹衣或掩体后的敌人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美国人在中东作战一般也往往会配上全威力步枪弹的步枪/狙击枪/机枪作为火力补充。

我国的5.8x42虽然也是小口径步枪弹,但是在设计之初考虑了穿透力,因此在穿透上优于北约的5.56和毛子的5.45,尤其是专用的重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口径穿透力不足的问题。

小口径子弹的特点主要在于:

1、小口径子弹的射程更近(约300m),某种意义上来说更适合当今的步兵作战形态;

2、小口径子弹的后坐力低,更适合射速高的单兵自动武器;

3、小口径子弹可以通过大长径比的弹头在目标内部形成更大的空腔以保证杀伤力与停止作用;

4、小口径子弹更加轻便,使用小口径子弹的情况下,步兵可以携行成倍的弹药,这对于对火力密度需求迫切的现代步兵来说尤为重要。

5、小口径子弹的侵彻力更低,在单兵防护技术越来越高的今天,小口径子弹对防弹衣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步枪子弹当中,小口径子弹包括:

北约的5.56x45mm、

前华约国家的5.45x39mm、

中国的5.8x42mm。


青年先锋团


不会过时吧,美军的m16就是小口径步枪,5.56mm口径?好像是这样,适合500米左右的距离使用,重量轻,便于携带,后勤补给也容易,而且机动性好,射速高,弹头射入敌人身体后稳定性不好,会在体内翻滚,造成更大面积的伤害,不会像大口径步枪那样直接洞穿敌人身体,口径虽然小,伤害却一点不输给大口径步枪,要知道战场上击伤一个敌人往往让敌人更加头疼,因为一个队友牵制整个小分队,这样好用的武器,为什么会过时?除非像星球大战那样,有更先进更轻便更容易维护的武器出现。个人愚见,如果说错了,大神口下留情哦!






你啰啰啥


小口径弹药不可能过时,每种武器弹药都有自己的特点。世界上有矛就有盾,有子弹就有防弹衣,只要看适合哪里,适合哪个战场。小口径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后座力小,声音比中口径小,初速高,弹道平直,携带量大等等多种优点。中口径弹携带量就比小口径少,后坐力大,声音也大。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装备的M27,小口径5.56标准北约弹,也是小口径,但威力不低。所以不能光看过时不过时,看适合的武器,适合的战场,适合才是最好的。




一颗小白杨188818128


小口径步枪永远不会过时,一般的突击步枪是用于中远距离作战的,其攻击距离在100米到300米之间,所以口径在5.56毫米到7.62毫米不等。而在近距离室内作战中,就要使用小口径步枪了,因为室内作战主要用于解救人质和50内对抗作战。使用小口径的步枪不但可以减小误伤还可以减少子弹冲击力过大的擦边反弹,这对室内作战的帮助很大,其中AR公司和HK公司都是专门的室内作战,枪身比较短,口径在5.56以下的小口径步枪给警察部队使用。


疾风之狼狂


没有所谓过时,只有战场的适用性。

使用小口径枪弹,枪可以设计更轻,弹药可以携带更多,后坐力更小,连发精度更高。在低能见度,近视野的战场环境下强于全威力弹和中口径半威力弹。

不讨论命中目标以后的杀伤效果,说下小口径步枪的设计逻辑,高中文化的就可以研究一下。

很多人的误区是口径大能量就大,所以762就比556厉害。实际上,m14和m16,95和81,枪口动能没有量级差别。

三个关系式就可以说明采用小口径的优缺点:

1.动能e=0.5mvv,正比于质量,正比于速度平方。

2.后坐力正比于子弹的动量变化。ft=mv,动量正比于质量,正比于速度(重点,线性的,无平方)。

3.空气阻力与速度是平方关系。

给定了动能,小口径步枪实际是拿轻弹头换高速度。

同样动能,弹头质量变四分之一,速度可以提升一倍。而奥妙就在这里,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会下降一半,这基本等同于后坐力下降一半,枪也可以设计得更轻。

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极限思考一下:同样两千焦耳能量,步枪弹头4克,速度千米每秒,换成激光枪,弹头质量为零,速度30万公里每秒——还没后坐力。

后坐力小,初速高,弹道平,打得准,就是小口径的优势。然而弱点就是能量过多靠速度,而空气阻力与速度是平方关系,低质高速弹丸能量衰减快,终点穿透力不足。

于是走出密林进入开阔战场的美军又不断提高弹丸质量,结果:后坐力上升初速下降——762的老毛病又快回来了😭怎么办?加重枪管,枪本身重了后坐力就小了——又是一个轮回🤑


味冷


它就是用来盘的,怎么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