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浦民俗闹元宵乐欢满城 百姓生活乐淘淘文化自信

花好月圆闹元宵,良宵美景乐淘淘。2月19日〈农历元宵节)上午,成都市郫都区犀浦岷江广场、浦兴街(十字路口)、高铁天府大道、犀浦双铁(高铁、地铁)广场,舞狮的、踩空竹的、走车车灯的、敲锣鼓的、打腰鼓的、打太极的、扭秧歌的,把整个街道装扮得满满当当;浓厚的节日气氛、欢乐的节日景象,把犀浦街道舞动得热热闹闹,敲打的红红火火,扭摆得喜喜庆庆;把新时代犀浦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和文化自信展示得完完美美。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犀浦,位于四川省郫都区东部,与成都相邻,处天府腹心之地。犀浦: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交通发达,商贸繁荣,人文昌达,民风淳朴,进则都市,退则田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犀浦:正式得名源于李冰治水。据《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中记载:“犀浦,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压怪,因取其事为名”。浦是水滨的意思,故将沉石犀之浦名为犀浦,此名沿用至今。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宋太平兴国年间,犀浦县共辖20乡,县境东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带。该书“华阳”条文说:“杜甫宅在西郊外,地属犀浦县,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溪”。《元丰九域志》记载:犀浦从公元686年设县,到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犀浦县为镇入郫,古犀浦县建县长达386年。建县期间,诗圣杜甫住在犀浦境内的草堂祠长达数年。他在《梅雨》诗中曾这样描述犀浦景色:“南京犀蒲道,四月熟黄梅”。唐至德二年,以蜀郡成都为南京,因其在长安之南而谓“南京”。犀浦曾有许多古建筑,如国宁观、东岳庙、文昌宫、湖广馆、南华宫、梓潼宫等,造型各异,构作精巧。

今日,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党工委,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犀浦民俗风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热闹、喜庆、祥和的元宵佳节,决定在农历正月十五日的上午,举办以“传承犀浦民俗文化 增强老百姓幸福感”为主题的“犀浦街道2019年首届民俗闹春巡游活动”。在这次闹元宵巡游活动中,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政主管领导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党工委明确了职责分工,明确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表演项目,明确了街道巡游线路,明确了广场展演点位。

通过犀浦街道党工委精心组织,各分管部门各司其职,各承办单位各负其责,各参巡社区积极准备,各参演市民积极排练,致使犀浦首次民俗闹元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