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如果弹药充足,能战胜联合舰队吗?

肩担日月向鸿鹄


打不赢,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弹药充足”就能扭转战局的。

题目既然说的是北洋海军,不谈陆军,那就从海军开始说。

如果把北洋海军和日本海军拟人化,那么北洋海军无疑是一个破衣烂衫的老妇人,而日本海军绝对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少妇。

北洋海军成军于1888年,它的所有军舰都是八十年代的产品,甚至七十年代的产品。而日本海军不一样,它所有的军舰大部分都是九十年代的产品,看似相差十年差不了多少,但在那个海军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十年,足可以诞生很多最新的海军科研成果。

火炮技术

北洋海军的军舰大多装备的是架退炮,仅广丙、广乙两艘鱼雷巡洋舰装备了少量大口径速射炮。

而日本海军不一样,由于下水晚,日本海军的军舰大量装备了新式速射炮。不仅如此,日本海军的军舰还装备了最新的观瞄设备。

不管是速射炮还是架退炮,北洋海军整体的火炮数量都要远远低于日本海军。

舰船的设计理念

北洋海军的八大远大多都是舰首对敌设计理念下的产品,这种军舰虽然正面火力非常威猛,但侧舷火力非常薄弱。不仅如此,以口径换数量的设计理念到了90年代已经完全行不通了,90年代流行的是侧舷巡洋速射,所以我说北洋海军的军舰可以看成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

打个比方,超勇级撞击巡洋舰更是奶奶级别,到了1894年,撞击巡洋舰的快、准、狠等特点已经不适合现有的战场环境了,在4.7吋、6吋大口径速射炮没有问世之前,或许撞击巡洋舰还可以以小博大,当面对大量的大口径速射炮时,这种铁协木壳的撞击巡洋舰无疑是一个活靶子。而且超勇级的航速到了1894年,衰退相当严重,夹缝雁行阵之所以不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各舰航速不均,超勇扬威二舰跑的太慢导致。

而其余各舰的情况也好不了哪去。

以航速著名的致远级穹甲巡洋舰到了1894年,由于保养不善,衰退的相当严重。

以生存能力著名的经远级装甲巡洋舰、平远近海防御铁甲舰到了1894年,面对小日本的下濑火药、大量的大口径速射炮,也难以对抗。

定远级铁甲舰没的说,但定远的三妹济远就难堪多了,三门炮的船……

反观小日本就不同了,由于日本军舰大多是新舰,大多吸取了最新科研成果和舰船设计理念。

吉野航速高达23节,侧舷火力非常威猛,防护也不弱,装备了大量的4.7吋速射炮,主炮干脆用了6吋速射炮。

三景舰、千代田等等也装备了大量的大口径速射炮,航速也不慢。虽然三景舰是个脆皮炸鸡,但虐起致靖经来济这种老舰仍然游刃有余。

这种新式巡洋舰堪称巡洋舰杀手,虽然打不沉定远级铁甲舰、甚至连主装甲带都打不穿,但打起老舰来,丝毫不虚。

火药问题

北洋海军装备的炮弹大多是黑火药,除此之外就是填沙子配重的纯实心穿甲弹。

黑火药的爆破能力十分有限,远远比不了下濑火药。

与北洋海军老式的架退炮、黑火药恰恰相反,日本海军的舰炮大多是大口径速射炮,也就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式,这种舰炮基本只使用一个弹种,那就是穿甲弹。

这种穿甲弹不同于北洋海军的实心穿甲弹,日军采用的阿姆斯特朗式穿甲弹会爆炸,弹头在击中目标后,会穿透并在目标内部产生爆炸。

不仅如此,日本还将从法国偷学而来的苦味酸火药进行改良,这就是下濑火药。这种苦味酸火药爆炸后威力极大,并且会产生高温大火,看看来远烧的基本上就剩个骨架了。

一句话,北洋海军到了1894年,所有军舰,除了定远和镇远两艘巨无霸,剩下的所有军舰整体都不如日本海军。这根本就不是炮弹充足就能打赢的事儿。


青衫素人


甲午海战的失败可以说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我也希望甲午海战能够获胜,但是北洋水师真白的原因非常过多,弹药只是其中一方面。

首先,是清政府根本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威胁。

清廷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了洋务运动,但是日本为了强大,也有明治维新。

虽然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有一定的封建残余,但是远比中国的洋务运动更加彻底,收获自然更大。关键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侵略琉球只是一个开始,但是也已经彻底暴露了日本侵略主义的本质。

实际上在日本侵略琉球以后,清廷内部也有非常开明、有远见的将军刘长佑,认识到了日本的侵略性,并且提出讨伐日本的计划。

洋务运动取得成果以后,刘长佑曾经提出“乘其羽翼未丰,先发制之”,可惜清廷并没有重视刘长佑的建议,甚至没有重用刘长佑,任其郁郁而终。

其次,北洋水师战舰、火炮、弹药落后,硬实力太差。

打仗当然不能只看武器装备,但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幸的是,北洋水师的硬实力,在各方面都远远低于日本联合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使用的全部是自产的威力巨大的开花弹,但是在甲午海战三个小时的激战中,北洋水师只有一个小时使用开花弹,其他时间只有实心弹。

在北洋水师刚刚成立以后,就被因为规模巨大,成为了所谓亚洲最强海军力量。清廷立刻下令削减军费,严禁北洋水师再购置军舰。

再加上慈禧太后过生日等,大肆挪用北洋水师军费,导致北洋水师的很多锅炉已经到了报废年限,根本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动力,航速远远无法与“以国赌运”,疯狂扩充军备的日本相比。

大炮是海战中最有力的武器,但是北洋水师的所谓速射炮,根本没有没有办法与日军的最新式的速射炮相比。

最后,北洋水师缺乏实战经验,指挥上是新手。

训练方面,北洋水师当时的教习,大都是从外国聘请的海军教习,虽然当时英国教官琅威里训练非常严格,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不久就因为与官兵不和,被迫离开了北洋水师。

最关键的是北洋水师根本没有实战经验,虽然各舰的主官都经过英国海军学院的学习,他们也不缺乏以身许国的勇气,但是没有发挥北洋水师战斗力的能力。

北洋水师战败虽然非常可惜,但是并不仅仅是因为炮弹,而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的。就算是有充足的弹药,有这么多弱点拖后腿,想要打赢非常的困难。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很遗憾赢不了,北洋水师在购买完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后“慈禧老佛爷”就开始削减海军经费,这极大的限制了北洋水师的继续发展。反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从天皇到最下级的百姓(日本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全部节衣缩食,只为省钱买军舰。在甲午开战前夕,日本海军的总吨位达到7万多吨,而大清海军仅有2万7千吨,除了以上两艘铁甲舰火力猛又抗揍之外其他军舰均不如日本快速炮舰。

甲午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松岛号”,可清晰看到侧舷以速射炮为主。

日本海军很早之前就有海军军备扩充计划,而且还提前完成目标,日本大多数军舰都是从英法购买,也有几艘也是在自己造船厂建造的。可见日本在被美利坚轻松蹂躏并打开国门后痛定思痛,马上体会到一个沿海国家的要紧之处就是建立强大的海军,当然这也让日本走上了半殖民化的军国主义道路。松岛号是由法国制造,排水量4300吨,主要武器为一门320毫米主炮,以及12门120毫米口径副炮,还有其他更小口径的速射炮。

日本“桥立号”海防舰,吨位火力与松岛号近乎一样。

实际上说到北洋水师弹药不足这个梗个人一直充满质疑,如果真的缺乏炮弹难道北洋水师是抱着“自杀”攻击前去迎战的?而且定远被鱼雷击中后被搁浅在浅滩当做固定炮台使用,显然不是缺乏炮弹导致。很明显北洋水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先进主力舰太少,加上战术错误而导致。定远镇远两舰装备4门305毫米主炮,满排达到7500吨以上,除了火力猛外装甲防护也很强。日本海军对着这两艘“巨舰”徒劳的开炮甚至引起了一些水手的精神崩溃。

定远号装备的305毫米舰炮

总体而言这是一场不对称或实力悬殊的战斗,最好的打法就是以镇远定远两舰为主力,实行远距离交火,与日本军舰拉开距离战斗,而不是冲进去正中日军下怀,其他军舰负责打击追上来靠近的敌舰。要知道当时北洋水师的命中率要高于日本,这样的话即便战败也有可能让日本海军遭受更大的损失。

可惜镇远号最后被日军俘获并编入日本联合舰队

当然北洋水师的失败还有诸多客观因素的,譬如逃跑的逃跑,拉肚子的拉肚子,炮弹大了塞不进去,鱼雷忘记调深度从人家船底下穿过去,然而不管有没有这些事情,失败已经是既定事实。不过从晚清的情况来看像极了当年的日本,那时日本幕府武士用欧洲列强们一个多世纪前就淘汰的火绳枪和长矛来对战美利坚海军陆战队的后装野战炮与加特林机枪。不痛则不通,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加速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为昏聩无能的晚清政府敲响了警钟。

甲午海战的失败彻底让列强们看清了清政府的真正实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彻底结束了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您的交流与观点,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军武奇兵


历史没有如果,并不妨碍我们大胆的设想,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的弹药级数只有一半,冒险出海原因不明。但是,北洋舰队即使弹药充足,最好的局面也是惨胜而已。

当时日本海军军舰的吨位普遍在3000吨以上,而且航速很快,装备的是火力强劲的速射炮,使用的是威力巨大的开花弹。以舰炮射速为例,北洋水师的克虏伯大炮一般射速为1发/分钟,“定远”和“镇远”的305mm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钟才1发。反观日本的舰炮,射速为8-10发/分钟,比中国的火力密度高得多。

当时北洋水师,只有除了镇远和定远,致远六舰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日本舰队松岛号4278吨,航速17·5节;严岛号4278吨,航速17·5节;桥立号4278吨,航速17·5节;吉野号4267吨,航速23节;浪速号3709吨,航速19节;高千穗号3709吨,航速19节;秋津洲号3150吨,19节扶桑号3777吨,13节;千代田号2439吨;19节。等等。而当时的北洋水师,本就航速不高,再加上年久失修,航速普遍在13节上下,甚至更慢。

如果弹药充足,尤其是开花弹的数量和质量都能保证的话,北洋的超勇、扬威两艘木壳弱舰还是会在劫难逃的,致远和经远应该不会沉,日本联合舰队中最弱的“西京丸”的“赤城”估计都得沉。另外,如果一上来日军就沉了两的话,“致远”后来也就未必会采用撞击战术了。

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在弹药上,北洋舰队的煤都是次品,燃烧值低,烟雾大,导致日本舰队提前发现了北洋舰队。另外,广甲,济远两舰开战不久就逃跑,使北洋舰队丧失了一个小分队的火力。总之,清政府的腐败没落是导致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云台山闲人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北洋水师只是和日本联合舰队打了一场黄海海战的遭遇战而已,最终以5艘战舰被击沉的代价打了个平手!实际上总体实力和日本海军还是有差距的,不是单纯的弹药充不充足的问题,只能说即使弹药充足,战胜日本联合舰队也很难!

1战舰吨位和战舰速度,火炮射速,弹药规格都隔了一代!北洋水师大部分战舰都是七八十年代的产品,日本联合舰队都是90年代刚下水的新战舰!船速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差了5节以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火炮数量和射速也是压倒北洋水师一筹!北洋水师几乎全面处于下风!

2北洋水师战术落后,海战认识还停留在80年代,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从思想认识上比起北洋海军高出许多。操控舰船的毕竟是人,从船长到普通官兵,现代海军意识的差别是难以弥补的鸿沟!单纯的不怕死是赢不了海战的!一腔热血是难敌坚船利炮的!

3黄海海战使得日本联合舰队彻底看清了北洋水师的能力!北洋水师弱点被日本人看的很透彻,即使日本舰队有问题,我们有看的远的人吗?我们有解决问题的人吗?对付联合舰队的方法是什么?我们没有人考虑这些问题!眼界和格局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后记:弹药差距只是冰山一角,从武器装备到战争准备,从海军建设初衷到官兵海战思维,从认识自我到窥探敌人,我们是全面落后!拯救北洋水师缺乏的东西太多了!





寅哥解惑


没有如果 但是可以假设。 首先我们看日军公布自己船中弹数据 吉野八发 秋津洲4发 浪速9发 高千穗5发 松岛13发 严岛8发 桥立11发 千代田3发 扶桑8发 比睿23发 赤城30发 西京丸12发 这些全部是150毫米以上的中弹统计 北洋因为是实心弹多 所以重创了日军五艘 自己沉了四艘 换成优质德国原装爆破弹 从日军中弹情况看 日军最少应该是三沉三重伤 北洋沉两艘四重伤扬威 超勇是必然的 但是战后北洋基本失去再决战的能力 日军一游四舰队 光是黄海打游击都可以搞死北洋朝鲜后勤补给


谭然954












红箭10A


也不能。因为中国的军事将领都是摆设,没有开炮权,战争命令权在皇室手里。再有,中国将领习惯了做奴隶,被奴性惯了,习惯了挨打受气。不敢还手,不敢反击。害怕洋人和清政府怪罪。就是弹药充足,一样也是全军覆没。


用妇女买卖解决光棍问


该说的大家都说到了,还有一个燃煤的问题不能忘了。因为北洋仗着李大人势力常年拖欠开平的燃煤款,所以一直给海军提供的是劣质煤。

甲午之败是朝廷多年积弊之败,败在各方面,日本是赌上国运,倾国支持。清廷内部多方肘制,胜了才是没道理。北洋再强,也敌不过一个外敌加一众内敌,这要直面。哪怕当时给一艘航母,大概率也是会败的。

所以不要再做假设和妄想,做好份内事,爱国不需要手机。


觉沃月甲


即使弹药充足,北洋水师也不可能战胜联合舰队。中日的差距不仅仅是在武器装备上,更重要的是清朝的政治制度落后于日本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