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灭商朝,也是外族入侵。为什么没人说牧野之后无中国?

鹤游烟


诚邀,如题。最近在头条里“崖山之后无后座中华”的说法很是受宠,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就是说当年崖山海战,元朝作为外族消灭南宋最后的力量后,中华文明就此绝迹了。

实际上这种说法本就不对,因为元朝虽是北狄入主中原,汉化程度不高但是仍然沿用了一些宋朝旧制,文化的代表汉字也没有消亡,与其说元朝灭亡了南宋,不如说南宋同化了元朝。

言归正传,为什么周朝灭商朝没人争论华夏文明的延续性呢?因为这个时候,华夏文明的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

有好事者云“商本华夏,周乃蛮夷。以周代商,是中国亡于外族,牧野之后无华夏”,实际上华夏一族虽在炎黄时期就已经产生,但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举个例子,一开始华夏联盟只是一个部落,周围的部落都可以叫外族,后来部落不断与外族通婚,发展壮大。有一天,部落首领换成了有其他部落血统的人,难道说这个部落就不叫华夏部落了??

周代商也是一样。

周朝虽然相对商朝算是外夷,但是周朝建立后,周王继承了商朝的规制,文化,并发展出新的制度和金文。再者中国礼仪文化都是从周代延续,事实上,商代根本没有华夏的称呼,周人才开始自称“我夏”,周代的诸侯国称作“诸夏”,周朝对华夏文明起到了定鼎之功,可以说没有周就没有华夏。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不请自来,占位!

周朝灭商朝属于外族入侵?看不懂什么意思,夏商周属于分封制统治,周朝前身西岐乃是商朝分封的国中国,也就是说他们是一家人,灭亡商朝说白了就是重新换个当家的。

至于牧野之后无中国此话延伸的是“崖山之后无中国吧!”这话是一个日本人说的,此话何解呢?本人以为无外乎几点:



第一王朝交替的正统性质

自有史书记载的王朝交替除了元朝、清朝以为,其余的新朝覆灭前朝大都是前朝权臣颠覆前朝,建立新朝,直说了就是大家推选了一个武林盟主,这个盟主可以世代相传,当盟主出现昏庸无道之辈,那么在联盟之中大家在选一个人当盟主就好了。换来换去游戏规则都掌握在一个圈子里面,利益重新分配,大家皆大欢喜就好。

第二文化传承有了民族之分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帝王都扛着这面维护自己,维护家天下统治的大旗,使文化统一,不复先秦文化开放之风,儒术成了文化正统地位,所以我们有了一个民族称谓——汉。而经过朝代更替儒学发展的畸形,使的所有不尊重儒术之人都会被称为——夷。民族之分使国人更加团结有精神上的依靠,同样也狭隘了国人的眼光,不复民风开放,包容世界的战略眼光。



第三日本人狼子野心,妄图窃取中国王权神器

自宋开端,中原武风遗失殆尽,蒙元窃据中原神器,一统中国,然强大如元朝都没有征服小日本人,使的经过隋唐学习中原文化,经过四百年发展的日本看到了中原大地的软弱,公然以汉人后代自居,狼子野心意图侵占中国。



崖山之后无中国,请国人不要断章取义,那是一种文化的流逝,绝不是人种的覆灭,不要让野心的人、野心的话动摇自己的国,自己的家……

一元复始看历史,学历史,尊重历史……


一元复始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山海经》:帝俊生后稷,按照诗经记载为上帝之子。尧舜之相,司农之神。后稷生于昆仑,相与尧舜,封于有邰。后稷陵在氐国西,或说在陶唐都广之野,《山海经》记载有二处,(皇甫谧曰:后稷之冢去中国三万里也。)道教中被尊为九地祖主后稷元真,神位在玄穹灵宝天尊昊天高上天皇大帝大道君右侧(也做稷神或者农神),治九地九垒。后稷少年时,被父母所弃,但却有神异一路保护,《诗经大雅生民》描述后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后被唐尧提携为相(晋语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尧封后稷与有邰(古籍有三种说法:一说虞舜封后稷有邰,一说成汤封后稷有邰),曾在尧舜时代为相,是第一个建立国库粮食储备和畎亩之法,放粮救饥,(一说后稷周弃是始作解梦)赐给老百姓种子,教民耕种,被认为是上古时代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拯救民众免受饥荒灭种。

这样算来,周是炎黄子孙中帝喾一支。也是炎黄贵胄



占卜宝珠贾克斯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日本人比较擅长这一套。“崖山之后无中华”论发酵,应该是出自日本人之手。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又称“崖山之后无中国”,与“明亡之后无华夏”一句并列,是一种文化和网络论调。其认为标志着宋亡的崖山海战导致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这句话被用来表示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崖山之后无中华"根据日本记载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以崖山海战比喻南宋败亡,哀叹山河破碎,神州陆沉。崖山海战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告终。战后宋朝随之覆灭,元朝完全统一了中国。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将云贵、青藏、蒙古高原和东北北部与传统"汉地"一起纳入统治范围。

崖山之战之后,日本人认为他们心目之中的中央天朝已经灭亡了,假装出一幅痛苦流涕的样子,假惺惺的装出自己已经接过中央天朝的衣钵,自以为是的以小中华自居。

与之类似的还有“明亡之后无华夏”一句,清军入关,关内汉地皆为胡占,大明王朝的附属国越南、朝鲜六神无主,也一直唱此论调,长期不承认清朝之承继大统,“明亡之后无华夏”,朝鲜、越南穿汉衣,留大明传统发型,认为大中华已经灭亡了,自称“小中华”。大致这么个意思。


韩晓勇老师


崖山之后无中国?说元朝不是中国的完全是别有用心,同时代的朱元璋都认为元朝是正统是大中华。不知道这些个人干嘛?忽必烈本人汉化程度深,依靠汉臣登基,学习中古时期中国史学制度,在元朝时期完成宋史 辽史 金史的编撰。官僚体制虽然有别于中古时期,但总体汉人体制文化未变,元小曲在文化上传承于宋词。元末还出现了上承于唐传奇的小说。

就官僚体制而言,秦汉魏晋南朝成一体,是中国的第一王朝。北朝 隋唐 宋成一体,辽金皆带有民族色彩,但同样如此,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二王朝。元明清三朝为一体,是为第三王朝。

第二王朝的北朝是中国文化融入胡血,第三王朝的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融入胡血。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色彩罢了。如果否认元朝,就等于否认明朝。甚至否认整个第二王朝和第三王朝!!!这怎么可能?

整个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加强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这里每朝每代联系紧密,源远流长。

第一王朝在阶级固化后,形成门阀,进而内耗严重。因此第二王朝有了科举,进而可以瓦解门阀。但第二王朝,科举瓦解了老门阀,但是唯军工论让唐朝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整个第二王朝都是在瓦解地方军队做大。以至于最后矫枉过正过于疲弱被元朝终结!第三王朝对于地方军队的做大也没有停止!地方权力一分为三,已经不可能出现汉晋门阀,和关陇世家以及地方藩镇割据了,比如清朝从咸丰年间地方拥有团练,这是很容易形成地方军阀的,但是到了几十年后的东南互保才敢不听中央号令,再清末才敢彻底和中央对抗,不得不说第三王朝末期对于地方的疲弱是相对成功的。第三王朝总体做到了王权巅峰,元明清三朝不仅官员体制类似,其实就是内部改善微调罢了。地方威胁中央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而且中央军队一直能保证较强的战力。其中清朝做的最好。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王朝!就像削弱豪族和藩镇宋朝做的最好一样!但第一王朝最后的陈朝并不是抑制豪族最好的,所以做的不好和矫枉过正都是要灭亡的。

有人提出,元朝不是中国,提的最多的就是科举。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中华本没有科举,他只是一种工具用来瓦解豪族的工具!科举不是为了提拔人才!而是瓦解对抗豪族!一定要清楚,科举是工具。元朝的官员总体是有儒家思维的!大家可以看看脱脱和王保保,当然陈友定也可以。明显的汉人风格。

民间文化有传承汉文化,国家对于中央的集权类型也认可也在前朝教训上改进,培养的官员也是汉官,也按照前朝体制编著历史,推翻他的人也认可他的地位。不过确实有点少数民族色彩,这都是正常的。我就搞不懂,有些搞什么鬼?否则这层延续性,真是居心叵测!

清朝为人诟病最多的是辫子,搞得剃个头就有问题一样?清朝和元朝明朝同属一个体系,基本上就是升级版的前朝了。

为什么上古时期周代商没有这种说法?同样的,因为周大体继承了商的文化,并开启了后来的文明!古人对于文化的认同,甚至比现在这帮分裂分子有见识!

很多人提到现在的人或者说明清的人精气神不如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

这个确实是!

中国这个国家是越来越不民族主义化!

汉朝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巅峰!但是由于不断的民族大融合,加上主体民族并非统治民族,所以越来越不民族主义!

所以你会觉得中国人不那么爱国,中国人不那么自信!!因为我们和日本朝鲜越南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不是民族主义国家!!


11庭


又是一个别有用心的提问,想从根子上否定汉族,挖断汉族的根。

要回答这种提问,必须先了解什么叫外族,是种族还是民族区分?商周时期有没有形成民族!中国人为什么被称自称汉人?按小编提问方式,下次该考究人类是从哪个史前细胞进化来的了。

汉人的称呼和汉朝有关,长期稳定的统一王朝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统一,文化的高度认同和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才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

任何民族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发展而来的,尤其在近代民族主义意识觉醒以后,人们才能直观的感受到民族文化之间的对比和差异。汉文明伟大而又开放,其不用像伊斯兰教用武力推销自己的文明,也不像基督教实行黑暗统治,而周边国家会自然而然的来学习和模仿。


oOo独自伤神oOo


这就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弄清楚的一件事了,我们是谁?

周灭商其实是中国这片土地最后一次民族跟换,就是说商代人是被周人彻底跟换了。周秦两代确立了汉民族的基础。都来自西部民族的返回。为什么说返回,而不是入侵。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从这片土地出去的,且是被迫出去的。他们就是被迫西迁的北三苗陶寺人。祖先足迹在山东济南、山西陶寺的龙山文化体系。



今天的中国主要就是周秦两代奠定的人口基础,加上商代遗民,也就是楚国、宋国、越人遗留的O2a和O1就构成了汉民族。而O2a其实与北三苗属于一个体系的苗蛮集团,今天的泰国人就是,O1则是夏人,都不能说没有关系。周代造成了商代遗民中尤其是外族部分向南北溃逃,屈原《离骚》这个名字就是指在楚国的那部分白种南逃。这部分后来融入了泰族、形成了柬埔寨。北面则是山东境内的穢貊被赶到了东北。韩语其实怪怪的,里面除了汉语、除了类似蒙古语和本身语音以外,还能依稀看到类似英语的成分。比如安尼I SEE YOU就是英语。也就是说,周代其实是重新缔造了黄种中国。周代之后外族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少。

周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白种就在西部,就在新疆,但他们不愿意再进来了。至少那个时代是那样。因为他们就是更早期时被打出去的。后来的白种基本都远走了。而黄种或者与黄种有关的游牧民系则围绕着中国转来转去。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按理说白种可以远走,他们也能,然而最后只有极北基因N系算是远走了一部分。极北基因应该是匈奴的一种。这说明这些人其实还是有强烈的归属感的。汉民族祖先北三苗是去过埃及中东的,他们可能就是圣经里约瑟的另外一个子孙玛西拿,也是古埃及阿蒙神和那个被污蔑的真正撒旦原型。他们离开中国可能一两千年还能东归,可见归属感之强烈。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那是无稽之谈,或者说言过其词了。日本人说这话有日本人的目的,然而我们有的人为了渲染那段历史不负责任的传播,实际会造成后来的人误以为真。就像五胡乱华并没有说的那么严重,至少人口上不至于。渲染危难的同时其实是把自己也给埋葬了。周秦之后铁器普及,生产力条件提高,农耕绝对人口已经是游牧人口的汪洋大海,不可能撼动了,秘密就在于此。什么几百万胡人,胡说八道。能有几十万都是顶了天了。后世游牧什么情况难道不清楚吗?满清入关十万人,其中还有蒙古人和汉人。现在那些地区也没多少人,因为养不活。第二个原因,还有大量没有返回的北三苗在西部。后来其实就是羌和伪鲜卑以及蒙古。后返回的和先返回的并没有本质区别。包括回是什么意思,其实现在很明显了。只是某些人不知道而已。


國病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1帝,享国646年。因商朝都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共有30个王——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其中病死的28王,亡国自焚而死的1王,战死的1王,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子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继承王位。姬发趁着当年子辛东征同属华夏的东夷期间,一举夺得天下。而牧野之战当时就是以姬发为首为联合诸蛮族共同讨伐殷商。周人最后一把火将有东方之都美誉的朝歌城付之一炬,事后把罪名安在子辛头上。殷商人民为之痛心,唱出了彼黍离离的哀歌。数以万计人民从此变成了周人的奴隶,被骂成是如同当年蚩尤战败后的奴隶——九黎一般,这就是黎民的由来。为了建立起他们的殖民统治,统治者们对平民百姓进行奴化教育,奴隶社会在周朝也是达到顶峰。

姬发在帐下谋士的指使下,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我们今天知道的历史大多数都是有后来的胜利者撰写。个人认为不存在什么正统不正统的华夏文明,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特色。坐拥800年江山的周朝对推动社会进步的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像农业,经济,礼乐,开疆扩土等等。


尼古拉丁


三皇五帝是上古贤君,其中帝喾就是五帝之一,他姓姬。而周王室也姓姬。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女,为帝喾次妃",“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仅凭此看来,殷商和周的先祖都是帝喾后人,帝喾何许人也,相传黄帝曾孙也。仅凭此看来,商、周倒是同一族。

在上古时代,最早的集团是以姓氏划分的小群体,逐渐演变成了部落、部落联盟和国家。商王朝既是奴隶制国家也应该算是周围方国的“共主”,周曾经就臣服于商的统治下,供其驱使。等到后来商王朝日渐腐朽,而周人则奋发图强,愈来愈受到大家的拥戴,实力壮大,最后有能力和商王朝抗衡。

商纣王是有名的昏君,戏人最终也“戏”了自己,后来自杀而死。自此周代商。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在此做了重要贡献,推动腐朽政权的同时也促进了发展,加快了进步。周人和殷人也逐渐的融合,殷商人并没有消失。

中华民族是融合并发展起来的大民族,中国历史上也是多民族国家,如今是56个民族的大家庭,和睦而丰富。互相保有一定的民族特点也团结一致。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历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不是突变式的,民族也是经过了融合才到了今天的样子,所以不管别人怎样说,我们中华民族始终是一家人,不分你我,这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泊图泊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下商和周的祖先分别是谁。商朝,《诗经》中有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是帝喾的妃子简狄误吞玄鸟蛋而生下了商的始祖“契”,而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所以商朝毫无疑问的是正宗的炎黄子孙,属于华夏族无疑。

再看周朝,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朝先祖是“后稷”。后稷正是帝喾的嫡长子,传说是帝喾的正妻姜嫄踩了巨人足印而生。

所以这么看来商朝先祖和周朝先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自然都是正宗的华夏族。所以周灭商是民族内战,兄弟相争(好比当年的国共相争)并不是外族入侵。自然也不可能有牧野之后无中国一说了。

至于崖山之后无中国一说,自古以来就有争议。说法一、真正的外族入侵,中华道统的覆灭,所以崖山之后无中国。但是这一说法很多人不赞同,因为异族入侵灭的只是一个政权,而中华文明的根本“礼仪廉耻,忠孝仁义”并没有被灭,换句话说并没有象埃及古巴比伦一样伊斯兰化,中国百姓依然保持着儒家文明。说法二、认为这是朝鲜日本人提出来的,不足为信。朝鲜日本人认为你中华早亡了,他们在才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尤其朝鲜自称“小中华”。这种说法就更笑话了,崖山之后无中国,那你朝鲜为什么还奉大明为宗主?完全不值一驳了。当然这还有其他说法,就见仁贝智了,各位有什么观点也请放言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