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李渊用了不到7年统一天下,为什么曹操打了34年却只做到了三分天下?

欣竹_木小木幸福么么哒


我国古代有两个最强的王朝,分别是汉朝和唐朝,这两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和李渊,他们都只用了不到七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天下。而作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个人能力更强的曹操,却终其一生也没有当皇帝,奋斗一生也只得到一个三分天下的结果,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都跟曹操有关,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等。但是为什么曹操花了三十四年也只能三分天下呢?他跟刘邦和李渊比差在哪吗?

首先曹操的能力跟刘邦和李渊比肯定是不差的。主要是他们面对的对手实力不一样。曹操所处的年代是各路英雄崛起的年代,刘备和孙权都很有实力。而刘邦和李渊能成功主要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秦朝和隋朝一样很强大也很短命,而刘邦跟李渊就是这两个王朝末年的人,随着国家内部混乱,各种农民起义不断,刘邦和李渊又很会用人,打败这些农民起义还是不难的。而曹操面对的是诸侯争霸的局面,各方都很有实力,想统一天下的难度大大增加。

东汉末年外戚专政非常严重,各地贵族门阀都是士气高涨想闯出一片天,而曹操是什么出身?只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跟世家大族比起来很不起眼。就连后来跟他分天下的刘备都是皇亲国戚,孙权的家族也是在吴地世代为官根基已深。曹操就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才一步步爬上高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终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曹操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会很骄傲,曹操也不例外。从赤壁之战中也可以看出曹操的骄傲自大。他完全不听贾诩的意见,盲目发动赤壁之战,却又屡屡中了敌军的计谋。周瑜也是在此战中提出火烧连环船,最后孙武联军大败曹军,曹操也吞下了失败的苦果。

总的来说就是曹操的是对手太强了,全天下的豪门王族都是曹操的对手。曹操生在了这么一个群龙争珠的时代,能取得三分天下的结果已经非常厉害了,而且曹操统一了北方,使得魏国成为三国里实力最强的国家,篡魏的司马家族也是在魏国的基础上建立起西晋,最终统一了全国,如果没有曹操,恐怕也没有日后的三家归晋了。


风尘讲历史


刘邦、李渊和曹操都是处于一个强大王朝的末尾,战乱频繁,军阀割据的时代。在他们的时代,称王称帝者不可胜数,刘邦和李渊都用了不到7年就消灭了各路诸侯,统一天下,重新开创了一个强大的王朝,然而,尽管曹操独占北方,兵强马壮,却终其一生,也未能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 内部原因--曹操的个人因素

第一,曹操的性格是“好猜忌,多疑心”,作为一个最高掌权者来说,这实在是犯了大忌。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曹操,外部与各个势力集团干的不死不休,内部还有一个以汉献帝为首的朝廷,虽然说汉献帝只是个傀儡,翻不起什么大浪,但是派几个刺客搞搞暗杀还是没问题的,所以曹操又要领兵作战,还要分散精力对付后方,搞得整天疑神疑鬼。

第二,曹操不肯放权,虽然曹操对外宣传“战将如云,谋士如雨”,但是曹操真的能大胆放权,任由其独挡一方的却没有几个,大多是曹氏和夏侯氏子弟,能力和司马懿、诸葛亮之流差距还是挺大的,所以曹操在世时,几乎所有的大仗他都亲自指挥,亲力亲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必将拖慢战争进程。而反观刘邦、李渊,则真正做到了大胆放权,刘邦不用说,为了能打败项羽,几乎默许韩信和自己平起平坐了,李渊则他的几个儿子本身就是能独挡一面的统帅,所以他们的统一进程能大大加快。

二 外部原因--天下大势不同

第一 刘邦、李渊和曹操虽然都处于新旧朝代交替之际,但是具体分析起来是不一样的。刘邦和李渊所处的时代,原先的秦朝和隋朝已经完全崩坏了,天下各个势力的目标一致,那就是消灭旧朝。在这种秋风扫落叶般的战争进程中,原有的秩序制度,生产关系和各种利益关系全部都被打破了,刘邦和李渊是在一个全新的局面上开始统一战争,阻力会小的多。

而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情况并不一样,东王王朝虽然已经腐朽没落,日渐式微,但是还没有到天下群起而攻之的地步,连最先起义的黄巾军,都是被当做叛乱给镇压下去的。原先朝廷钦命的大臣,比如刘焉、刘表之流,对他们所管辖的领地具有很大的正当性,最后发展成地方诸侯。而像袁绍之辈,其家族是东汉王朝的四世三公,这种尊贵的身份依然得到天下的认同,因此凭借这层身份,袁绍很轻松的就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而刘备更不用说,汉室宗亲的身份,使他占据了道德上的制高点。

曹操面对的是一个新旧势力,内外势力交错混杂的局面,甚至,曹操身边最好的谋臣荀彧,也是和曹操面和心不合,一心向汉,最后曹操不得不将他赐死。因此,曹操比刘邦李渊他们面临的局面要复杂的多,因而统一阻力也要大的多。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留言评论加关注,一起聊历史!!


一卷青史


7年与34年虽是一个时间概念,但只有时间可以参透天下大势,所谓成事的人,不过是能够顺势而为罢了。

(刘邦剧照)

刘邦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当皇帝,但是从秦始皇沙丘病亡的那一刻开始,冥冥之中他的命运已经开始改变。即便没有二世乍立,也没有赵高乱政,即便公子扶苏继位,秦国的灭亡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为秦始皇统一的是六国,但没有征服六国的人心,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六国势力最后的挣扎,而看似强弩之末,足以鱼死网破。所以,秦国三六代君王,历经近600年的积淀,而完成的统一大业,只不过是为历史做了一个铺垫和缓冲。真正的大一统时代是秦国拿着嫁妆,为别人锦上添花。刘邦就是这个被历史眷顾的人,因此,只需七年时间,他就被时代潮流推为了人生赢家。

(李渊剧照)

李渊做为关陇核心,本身就有当皇帝的资格,但他没想到风水会转的如此之快。而和他一样有相同身份的人太多了,关陇贵族本身就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杨家能得天下,李家也行,宇文氏家族照样可以,因为他们都是离月亮最近的楼台。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崛起的关陇集团,虽然表面上是与隋朝同心同德的同林鸟,但稍有风吹草动只会离心离德各自飞。隋朝的建立,只是给了关陇集团成员之间一个坐下来喝茶的机会,而隋朝做为煮茶者一旦离开,茶水马上就凉了。但是帝边的李氏家族眼急手快,马上又泡了一壶更地道的好茶,所有人连杯子都不用换,又能其乐融融。李家谙熟茶道,人们喝舒坦了,也不想别的人,第二天照旧欢天喜地。

(曹操剧照)

曹操是个睿智的人,审时度势,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但是和他一样有梦想的人还有刘备、孙权。孙、刘二位同样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刘备顶着一块“皇叔”的摊牌白手起家,孙权看似继承了哥哥的家业,但实际上是客居东吴。其实三足鼎立就是他们三个人之间又一个合纵连横的过程,不存在此消彼长,只有相互制约。因此即便是刘备死了,诸葛亮也要拼命去维持这个平衡,因为诸葛亮和刘备是一个整体。而当诸葛亮去世,标志着天下大势又将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于是才有了司马家族的趁虚而入。所以,论谋略和眼光以及成大事的魄力,曹操不逊色于刘邦,更不低于李渊,但是他这34年拼的相当不容易。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诚邀,如题。人比人气死人,与刘备相比曹操很是优越,但是若比起刘邦来,曹操可以说是命苦了。毕竟刘邦用了不到7年统一天下,曹操打了34年还只能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所处的局势远比刘邦要复杂的多。

刘邦所处的秦末,由于封建制度建立时间不长,皇帝的地位还没有那麽多人关注,毕竟始皇帝和秦二世的下场各诸侯都看到了,秦末的六国复国运动只是想恢复分封制度,是以刘邦面临的阻力和对手其实并不大,只有西楚霸主一家,其他的诸侯国其实就像墙头草两边到,一会支持项羽,一会投奔刘邦。所以刘邦才能联系天下诸侯打败项羽。

可是曹操就不同了

首先,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封建制度在两汉经过了400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各诸侯争霸想的是帝王之位不俗hi偏安一隅,曹操若想称帝,各地诸侯都不能够答应。

其次,当时汉朝人心未失,一开端各地州牧都是不满董卓篡权才纷繁起兵的,很多州牧都没有反心,打的是匡扶汉室的旗号。后来看汉室是在时现已没救了才纷繁开展自己的势力,但都是小心谨慎的,不敢声势浩大抢地盘,怕被群起而攻。所以曹操自190年起兵,一直到196年迎来汉献帝之前,都是在陈留夹着尾巴做人,顶多打打山贼。迎来汉献帝之后,靠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义名分才开端扩张。这也是曹操所用时间巨长的原因。

最后,曹操的对手也不简单,吕布,袁绍,刘备,袁术,孙权哪一个不是带甲精兵十万,所以曹操的统一之路才会如此的艰难。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原因在于,三国是一个很神奇的时代。

群英辈出,绝代天骄争鸣。霸者自董卓始,袁绍、曹操、刘备、孙家父子,或枭雄或王者,换个时代也许都能成事。智者更是不计其数,李儒贾诩、荀彧荀攸、沮授田丰、郭嘉程昱、陈宫徐庶再至周瑜鲁肃、法正庞统,更不用说已成为智慧化身的诸葛孔明。猛将名帅自不必说,一吕二赵直至二十四位猛将名帅,不胜枚举。

如此多的人杰,导致广义三国时代成为了一个拥有无限可能,随时都可能翻盘的奇妙年代。任何时候任何形势下,拥有巨大优势的势力稍一疏忽打算平推过去,都可能被打崩,从而优势丧尽,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对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家伙找到个机会就绝地翻盘了。

以弱胜强,这个在任何乱世出现一次就几乎能定鼎天下的事件在三国层出不穷。

诸侯讨董,一群乌合之众,毫无组织纪律的散兵居然将西凉霸王董卓赶出了洛阳。

官渡之战,袁绍兵精粮足被刚刚站住脚的曹操一战打崩。

赤壁之战,已经一统中原的曹操本以为势不可挡,结果被躲在江东的黄口小儿和残兵败将的刘备一举击溃。

汉中之战,刚刚稳下益州的刘备凭一己之力击败曹操,加上关羽水淹七军,单挑曹操并强势逆袭的刘备瞬间风头无两,大局在握。

关张之死,暴怒的刘备携大胜曹操的王者之师兵临江东,结果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逊烧掉蜀汉的基业。而陆逊带领大军,欲一举擒拿刘备,又被陈到带700白毦兵挡在夷陵。。。

绝境翻盘,使整个广义三国时代无比精彩,也使得数十年无数人杰都未能一统华夏,待到三家归晋,中华元气已然大伤,加上晋朝本来先天不足,最终致使五胡乱华,生灵涂炭。

话归本题,曹操不能一统固然有他个人因素 但也是因为三国时代特点,任何一点缺陷都会被利用,任何一点机会都能被抓住,而世上,哪有完人。换句话说,就算将刘邦及其智囊带到这个时代,也很难能笑到最后。


青云水客


所处的局势和对手不同,不代表曹操就不如他们。

刘邦起兵时大秦人心已失,整个天下共诛暴秦,所以可以很快推翻秦朝统治。推翻秦朝统治后,剩下的对手除了项羽,其他都是陈胜、吴广一类的草寇,和拥有张良、韩信的刘邦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刘邦打天下时说白了就只有两个对手,一个是秦朝,被大哥项羽打垮了,一个就是项羽。打秦朝用了三年,打项羽用了四年,打败项羽后就没人敢做刘邦的对手了,天下差不多是传檄而定的。

李渊起兵时,情况和刘邦很相似,隋朝被起义军群起而攻,没两年就灭亡了。而且起义军大多数都是草莽出身,李渊却是正宗的军武世家,军事素养和文武班底都非常雄厚,声望也高,开局形势就一片大好。也就李密、宇文化及这几个隋朝贵族勉强能抗争一下。

而曹操起兵时就艰难多了。

首先,当时汉朝人心未失,一开始各地州牧都是不满董卓篡权才纷纷起兵的,很多州牧都没有反心,打的是匡扶汉室的旗号。后来看汉室是在时已经没救了才纷纷发展自己的势力,但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大张旗鼓抢地盘,怕被群起而攻。所以曹操自190年起兵,一直到196年迎来汉献帝之前,都是在陈留夹着尾巴做人,顶多打打山贼。迎来汉献帝之后,靠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义名分才开始扩张。

其次,曹操根基弱但对手强。曹操迎来汉献帝的时候,袁绍已经快统一了北方,袁术在淮南经营多年,刘表坐拥荆襄。曹操却是在兖州四战之地,穷的叮当响,每打一仗都也休养数月积聚粮草。而且曹操的对手没有一个简单的,刘备、吕布、袁术、袁绍等都称得上当世枭雄。曹操和他们对阵也是多次险胜,靠着出色的谋略和智慧才扭转战局,完全没有刘邦、李渊那种摧枯拉朽的痛快。

最后,运势也是一个原因。曹操统一北方后,又收降了荆州,刘备望风而逃,只剩下江东孙权还有点抵抗力,天下已经是一统在望了。可赤壁之战一场东风把曹操十几年积攒的实力都葬送在了孙刘联军手里,曹操元气大伤,只能跑回北方休养,这才给了孙、刘三分天下的机会。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如果那时曹操胜了,剩下的张鲁、刘璋之徒自然可以传檄而定,天下一统,那样也才十几年时间。

曹操的壮大几乎都是靠以弱胜强艰难得来的,被曹操消灭的割据势力不下十个,单以个人能力而论,曹操甚至要强于刘邦和李渊。


古今之言


一句话农民起义好消灭,诸侯争霸难平定。我们来看看秦末,隋末,元末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农民起义力量非常强大。足以直接推翻一个朝代。


但是东汉末年比较特别,黄巾起义就是给各个诸侯练手的。曹操,刘备,孙坚都是靠平定黄巾军起家。这些人依靠的是世家大族的支持。

孙策靠着江东士族起家,例如鲁肃送了一半家产。所以诸葛亮才会说:“孙权具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这些士族树大根深,最后孙权都不得不借着立太子之事削弱士族。陆逊被斥责忧惧而亡,朱据被杀,顾潭被流放。


而农民起义和诸侯最大的区别就是农民没有根基,很可能一次失败就会全军覆灭。但是士族则不同,无论多少次失败,只要你威望还在,随时就能联合当地士族再次拉起一直队伍。更重要的是士族中有人才,农民起义往往会因为中高层的将领才能不足,又耽于享乐。

说的浅显点就是农民起义的将领大多没文化,当时又没有人提出什么纲领。又是突然崛起的新贵,民心根本就不附。就是一批乌合之众,可能败一次就作鸟兽散。


渔耕樵读


一般这种问题他是没有定论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喜欢下棋,遇到菜鸟可能几分钟就把人给干蒙圈了,可是如果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一个多小时也只能平分秋色,要是遇到强大的对手,不但下的很累,内部就开始乱了阵脚了。就和很多人说汉朝对付匈奴那么艰难,而曹操却把北方治理的井井有序,下面我们就分析下他们为何会有这种差异?


一:先说曹操为何没有统一天下?

首先:其实曹操是有两次机会统一天下的,一是赤壁之战,曹操在击败袁绍后就开始强大,公元207年,北方基本上被统一了,后来在收复荆州之后就决定攻打江东,信心满满的去打结果却惨败,此战损失了数十万精锐之师,便开始休养生息;二是汉中之战,张鲁投降后曹操本可以出兵攻打蜀国,刘备此时荆州根基不稳,奈何曹操再也不敢像上一次一样贪功冒进了,连司马懿的建议都不用了,最后反而汉中还被刘备拿下了,两年后就去世了。其实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曾说过要统一天下光靠自己是不行了,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其次:曹操低估了孙权和刘邦的能力,他认为孙权就是个儒子,其实孙权同样有野心称帝,曹操来攻打时,孙权举全国兵力抵抗,坚决不会投降,乱军心者斩。曹操同样认为刘备也不足为惧,没想到刘备竟然一步步壮大,反而具备了抵抗曹魏的势力,这也就成了三分天下之势。

最后:曹魏集团内部也存在问题,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问题操心操肺,而孙刘皆为人杰非一时能攘除。加上这三人曹操年纪最大,恐怕也是力不从心了。

二:为什么刘邦、李渊却能短时间统一天下

秦末农民起义虽然很多,但是最后只有楚汉,也就是项羽和刘邦,在个人方面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反观刘邦知人善用,心思缜密,加上又有汉初三杰的辅佐,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项羽手下本来就很少,还不能听范增谏言,失败也是迟早的。再来看看李渊,李渊之所以同样能快速统一天下,一是自己出身贵族,根基强大,加上自己几个儿子也争气,特别是秦王李世民;二是隋朝统一了分裂的国家,虽然灭亡,但百姓还是渴望再次统一,避免战乱。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刘邦、李渊和曹操他们面对的对手不一样,不能说刘邦、李渊的对手不厉害,只是相对来说单一,都说厉害的人全都出在三国了,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潮。


羽评郡主


生不逢时的确是个大的原因,不过我还有一种想法想与大家分享。



不知各位有没有意识到西汉刘邦、三国曹操、唐朝李渊他们前朝的历史背景。西汉前是秦朝、唐朝前是隋朝,秦朝和隋朝的历史相似性很高,同样是短命的统一王朝、也同样是失道的统一王朝。而曹操之前的汉朝并不是这样,汉朝国祚四百余年,而且是个得民心的朝代,是因为朝内宦官专政和野外割据军阀势大致使皇权坠落从而引发的黄巾起义三国乱世,所以曹操和刘邦、李渊朝代天下大乱的病因是不一样的。



这也就意味着三国乱世和秦末、隋末区别在于政治正当性存在与否的问题。秦末隋末只是想着快速更替旧封建政权,目的就是彻底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而三国乱世是有心而不敢反汉,至少是在赤壁大战前没人敢那么干,例如袁术贸然称帝结果反而是招致自取灭亡,此外汉朝郡国并行制也是注定三国乱世是一场持久战的关键原因。



此外相对来讲,曹操同一时代的对手和自己能力差距不大,也是不能速战速决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刘邦、李渊的运气相对来讲就比曹操好的多了。


纳兰谈史


刘邦和李渊能够用不到7年统一天下,而曹操打了34年依然是三足鼎立!

看上去好似刘邦和李渊很是威武,用不到七年就能干成一番伟业,而曹操打了34年却只能安居北方而不得南下半步,而显得窝囊。

其实不然,刘邦与李渊所处的时代,分别是秦朝和随朝分崩离析时刻,天下四海八荒之内群雄并起来起誓造反。而更多的都属于草莽英雄,在大策略上就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这样就可以利用精英人才一面攻打一面治理天下恢复生产。往往这样的能够进行相应的连续作战,一边攻城扩大疆域,还能够及时的把占领的领土转化成自己的大后方保障后勤。

而曹操所处的时期则不同,挟天子而令诸侯,依然要维持天子的威仪,同时还要进行四海八荒之内的臣子进行封赏,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还能借此来让那些诸侯臣子互相削弱自己的力量,讨伐一方的时候必须名正言顺方能出兵。这样就极大的牵制了自己时间上的把握,同时各地的诸侯都是名门之后,都有着治理一方太平的能力,如若不进行互相攻伐,基本上可以维持相对的太平无事。

秦朝和隋朝都是一切秩序都分崩离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秩序来进行统一和巩固,急需要一股生力军的介入来大刀阔斧的开辟一个新世界新秩序。而汉朝在三足鼎立之前还一直在维持汉朝的正统地位,即使进入三国时期,三股势力都有着自己的明确目的,那就是一个是统一华夏,一个是恢复汉室,另一个则是雄踞江东准备北上逐鹿中原,每一股势力下都有很多的智慧广博之人相辅佐。这一点与李渊刘邦的群雄并起的草莽英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