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IP开价10亿,头部作者盆满钵盈,网文IP之路向何处去?

文|强家宏

有信号的地方,就有人在看网络小说。

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平均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6 小时,其中7.8%的时间分配给网络文学,与当下时兴的短视频不相上下。从武侠、修真、历史、穿越衍生而来的网络文学,伴随着新生代的长成和书粉经济的崛起,正在成为文创的价值源头。

2018年被认作是“中国网络文学20年”,缘起20年前在各大中文网站上转载的一篇名为《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小说,“痞子蔡”自此一战成名,也通过“催更”模式迈出了读者与作者交互的第一步。

互联网时代之初,流量是价格高昂的奢侈品。更令人失望的是,当时的调制解调器最多只能提供7kb/s的上网速度,加载一张JPEG格式的图片需要半分钟以上,文字阅读顺理成章地成为性价比最高的网上冲浪选择。在这之前市井间流传的更为广泛的,是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小说和八九十年代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因此

网络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浓郁的通俗文学的印记,以今何在的《悟空传》和黄易的《大唐双龙传》为代表,通过网络BBS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开来。

与之对应的第一批文学站点涌现,“黄金书屋”个人书站、“天涯社区”以及“西陆”BBS相继上线,这是网文初期最有影响力的网站。

盛极而衰,枯荣轮转。千禧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国内大量个人书站关停,“西陆”BBS成为网文内容的主要阵地,而后,随缘、红尘、水之灵、五月天空、weid等五位知名站长将各自名下的四个文学BBS退出“西陆”BBS,合并成立“龙的天空”原创联盟网站。

博客时代的文学作品连载只是作者个人爱好的承载,然而到了世纪之交,暧昧不明的变现模式已经成为网文发展绕不开的绊脚石,盗版传播难以遏制、线上码字收入微薄、作者红一批走一批……2001年7月,“龙的天空”被迫转向线下出版“曲线救国”,成立关联的出版机构,由于线上投入太少,网站日渐式微。

自此以个人书站和BBS为依托的博客时代落幕,专业文学网站登上网文的历史舞台。

2003年是网文商业化的起点。这一年,起点中文网提出VIP方案,首月施行2分/千字的稿费标准收费,当年起点上订阅率最高的作品稿费已经达到20元/千字。为了吸引作者,起点的所有订阅收入均归作者所有,“流浪的蛤蟆”成为第一个月稿酬过千的网文作者,而起点首创的“免费试读+分章节订阅”也成为日后网文在线阅读平台的基本模式。

商业逻辑的落地,让当时国内网游的霸主盛大游戏看到了希望,2004年风光登陆纳斯达克的盛大网络大手一挥,全资收购了起点中文网,试图走上集团化、资本化的全产业链之路。盛大“买买买”模式正式开启,晋江原创、红袖添香、华文天下、榕树下、中智博文、潇湘书院、小说阅读网、天方听书网、悦读网在此后的数年里陆续被盛大收入囊中。

2011年的盛大文学仍未实现盈利,纽交所的IPO之旅也宣告终结,它在网文市场维持了近十年的统治地位,风雨飘摇。

2013年,起点创始团队集体出走。也是在这一年,腾讯文学上线,这群人大部分都加入了刚刚成立的腾讯文学,随后男频网站“创世中文网”、女频网站“云起书院”以及数字出版平台“畅销图书”进入公众视野,借助腾讯的渠道优势以及与17k小说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版权、作者、培养和衍生等方面形成合力,

这一时期中国的网文市场,已经是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双雄争霸”的格局了。

僵持并未持续太久,2014年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合并,阅文集团成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率大幅提升。乘着这股东风,移动阅读市场沸反盈天。众人拾柴的结果,是稍微有点知名度的网文都被炒成了天价,那些头部的作者们都赚得盆满钵溢。阿里文学的军事作者骠骑曾戏称,“大伙刚发际时,圈里聚会,都挺羡慕唐家三少那块一千多万的手表。但后来就没人再讨论了,都在研究荷兰和意大利产的游艇哪个好。”

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金钱游戏,当然要通过数字才能一窥究竟。三四年前一部热门电视剧的单集售价在200-300万元之间,版权总价在2亿元以内;时至今日,热门剧集的单集售价已经飙升至1500万元左右,版权总价超过10亿元。这些售价炙手可热的电视剧,大都是热门的网文IP改编的。

数据来源:瞭望智库,《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阅文集团,盛大文学的内容加上腾讯的渠道,近年来的热门IP改编剧几乎都带有阅文的影子。从经典的现象级IP改编的《甄嬛传》,到热播出圈的《太子妃升职记》、《余罪》,仅去年一年,阅文旗下就有15部IP改编的影视剧作品上线,带来超过700亿的总播放量。据艾瑞发布的《2018年网络文学IP影响力研究报告》统计,阅文拥有近730万创作者和1000余万部作品储备量,在IP内容资源的盘子中,阅文以72%的份额独领风骚。

然而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市场,即使强大如阅文集团,也能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这种以作家为核心的商业运作模式,既无法保证签约作家在合约期内的生产效率及产出质量,也无法保证知名作家与平台合约的长期稳定性,毕竟竞争对手可能向签约作家提供公司无法比拟的更具竞争力的有利条款。

更为重要的是,业界实行“一锤子买卖”的粗放开发模式已经越来越难打动人心了,宣传时声势浩大的《择天记》、《楚乔传》开播后就成为书粉心中不能承受的痛。

近年来,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个段子——中国网络文学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国偶像剧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新奇观”。

有形的东西终会消失不见,但文化就像是淡淡的涟漪,终会在这世间泛起生气,不妨多点耐心,毕竟慢工才能出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