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開放與創新的超級連接器

<table>

4月3日上午,2019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全體會議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table>

4月2日至3日,2019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簡稱“投資年會”)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進入廣州舉辦投資年會的第五個年頭,投資年會已經成為展示廣州開放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球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平臺。

今年的投資年會以“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為主題,其全體會議吸引了超百家世界500強企業代表以及金融機構高層、駐穗領館官員、社會知名人士、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負責人等1000多名嘉賓參加。全體會議後,22場專題分會陸續舉行,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產業發展研討、精準扶貧和對口幫扶、廣州城市形象推介以及11個區招商平臺推介等主題。

“作為一座有商業傳統和有優秀商業文化的城市——廣州,是能夠注入新活力的一座城市。”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郭繼軍在全體會議發言時表示。

南方日報記者 黃舒旻 李鵬程 賓紅霞

實習生 馬翀 統籌 黃舒旻

傾力轉型升級

企業“用腳投票”

投資年會現場,企業家雲集。他們或是根植於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興業,或是來到廣州考察取經。各種口音、不同語言中,提到的高頻率詞彙是“成功(success)”。

“粵港澳大灣區,很厲害。這裡的很多公司做得很成功,”來自歐洲的中國歐盟商會華南董事會副主席賀勵平表示:“我們向歐洲的企業介紹這裡寬鬆的營商環境和龐大的市場,他們也會青睞於到粵港澳大灣區開闢新業務。”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也誕生了大量發展機遇。大量企業選擇“用腳投票”,來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認為,在國際貿易發生變化、產業升級加速進行的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廣州擁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土壤。“廣州則擁有大灣區乃至全國無可比擬的教科文衛、衣食住行等綜合資源,是大灣區綜合實力最強的領頭羊和最具吸引力的中心城市。”張勁說:“我們相信,大時代孕育大廣州,大廣州孕育大企業。”

近年來,廣州市正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優越的創新生態和產業氛圍,產生了集聚效應並吸引相同類型、相同創新鏈的企業源源不斷地入駐廣州。

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孫正潔舉例談到,默克中國在開展創新時,會搭建一些面向海內外初創企業的平臺,並對其進行加速培育和產業孵化。由此,廣州的大企業“搭臺”,吸引富有創造力的新型小企業“唱戲”,產業集聚的同時帶來了可觀的創新要素,助推了廣州新舊動能轉換。

從事無人駕駛技術開發生產的企業文遠知行WeRide.ai,對於上下游產業鏈的業務合作需求較大。該企業CEO兼聯合創始人韓旭表示,廣州要開展產業升級、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就必須引入全世界最高尖的企業。有一家高科技企業落戶,那麼該企業就會把上下游關係密切的高精尖企業“召喚”過來。

“過去30年裡,世界發展水平最好的灣區是舊金山灣區,接下來希望最成功的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過去30年裡,世界高端科技最集中的區域是硅谷,接下來希望創新企業最成功的地區是廣州黃埔。”韓旭對廣州寄予了期待:“希望下一個‘特斯拉’‘谷歌’是來自廣州的企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速互聯互通促進創新要素流動

“粵港澳大灣區是多中心的,中心之間形成網絡和交流的過程。”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王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外溢效應是以極點城市為基礎的,城市的合作圍繞著創新和產業上下游之間相互的合作。

創新要素的流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推動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月2日,備受矚目的南沙大橋正式通車。這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之後首個投用的超級工程猶如過江巨龍,連接起珠江東西兩岸,進一步織密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絡。

地處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廣州南沙,方圓100公里範圍內聚集了灣區全部11座城市及五大國際機場,正在建設一批軌道交通、高快速路、跨江橋樑等重大基礎設施。未來3到5年,隨著廣州地鐵18號線、22號線、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相繼建成,將構建起以南沙為中心的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在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番禺分會場,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樞紐商圈——廣州南站商務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節點——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兩個重大發展平臺也成為了企業家關注的焦點。

廣州南站商務區地處廣佛都市圈地理中心,總體規劃面積約36平方公里。在紫光集團駐廣東代表處總經理王鑫看來,廣州南站商務區在大灣區佔據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交通輻射優勢意味著可以帶來龐大人口流量,是導入相關產業與人才的重要前提保證。

在越秀分會場,互聯互通也成為討論熱點。記者從現場瞭解到,越秀區將以高鐵引入中心城區、廣州火車站升級改造、地鐵10—14號線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沿線站點業態轉型升級,謀劃打造廣州火車站核心樞紐商務區,為經濟發展再添便捷。

在粵港澳大灣區通用航空發展論壇上,來自龐巴迪、灣流宇航、香港商業航空中心、華龍航空、瑞翔航空、宏信通航、東部通航等全球通用航空企業和機構代表共商粵港澳大灣區通用航空產業未來發展。

廣州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打造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是強化城市功能、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推動城市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白雲機場航線網絡已覆蓋全球219個航點,擁有航線超過300條,與國內、東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交通圈”,與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時航空交通圈”。

記者從現場獲悉,廣州正通過加快推動機場、高鐵、城軌、地鐵、高速公路實現無縫銜接,不斷完善機場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其中,規劃引入4條高鐵(正線引入廣河高鐵和東北客車聯絡線,聯絡線引入廣湛高鐵和廣中珠澳線)、3條城際(穗莞深城際、廣佛環城際、廣清城際)和4條城市軌道(地鐵3號線、地鐵9號線、地鐵18號線和22號線),將白雲機場接入國家高鐵網、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網和廣州城市軌道網。

擴大開放格局

打造中國與世界的“超級連接器”

“廣州大膽嘗試、勇敢革新,已成為中國與世界、開放與創新的‘超級連接器’。”這是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譚炯對廣州持續對外開放作出的生動表述。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是唯一從未關閉的對外通商口岸,“開放”已經成為廣州永恆不變的城市精神。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廣州更是依託先行先試政策,破舊立新推動變革,成功躋身國內一線城市。

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認為,在改革開放再出發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雙重歷史機遇下,廣州進入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這是廣州最好的時代,也是在廣州投資、奮鬥、紮根的最好時代。“從國際商貿中心到國際交往中心,從綜合性門戶城市到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我們看到了一個世界發展的大格局。”

作為廣州對外開放的親歷者,以色列前首席科學家、前工貿部部長,廣州中以生物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蘇格·基萊特曼直言,“我在廣州是以色列人,在以色列我是廣州人。”他提到,隨著廣州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以兩國的合作也在廣州得以“開花結果”。

“我們成功地在2016年與廣州正式運營了中以基金,在中以基金的平臺上成功引進了6家高科技企業落戶廣州,他們都在廣州取得了成功。”他透露,還有6家以色列的企業將會在未來一年落戶廣州。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也在2日晚的“廣州之夜”上為廣州的開放精神“點贊”。他提到,廣州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入口,也是中國的國際化門戶。“廣州是我們的重要商業夥伴,國際投資年會則是我們在中國收穫成功的重要平臺。”

開放的廣州,得到全球投資者的青睞。2018年,廣州外貿進出口總值9810億元,實際使用外資66億美元,落戶廣州的外商投資企業3萬多家,30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穗發展、投資項目1017個,成功引進超視堺、樂金顯示、GE生物產業園、百濟神州生物製藥等一批重大項目。

接下來,廣州還將通過出臺一批促進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優化現有外商企業備案報告程序,實行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服務體系,著力提升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