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的丧事如此兴师动众,为何身为贵妃的贾元春却漠不关心?

醋小虾


秦可卿死的时候,贾元春还是女史,没有封妃。秦可卿葬礼结束之后,贾政过生日的时候,元春才被升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秦可卿死于第十三回,元春封妃在第十六回。秦可卿死的时候元春仅仅是一个小女史,无职无权。身为皇宫中人,元春没有回家奔丧的自由。别说秦可卿是侄媳妇,就是元春的老子娘死了,元春也不能奔丧守孝。因为元春属于皇家人,元春在皇宫里还得浓妆艳抹,不能失了礼数。

袭人的母亲死了,过元宵节时,袭人没来伺候,王夫人告诉贾母说因为袭人妈死了有热孝,所以没来。

贾母马上不高兴了,她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贾府尚且如此,何况皇宫大内!

不能说元春对秦可卿的死漠不关心,是元春身不由己。

秦可卿和贾珍的丑事,不会传到元春的耳朵里。元春没出现在葬礼现场是皇家礼法的约束。


润杨阆苑


秦可卿的死是贾元春一手造成的!她是揭穿秦可卿真实身份的那个告密者!

秦可卿真的是淫丧天香楼么?

她不得不死。只有死,才能换得贾家暂时的喘息。

秦可卿是秦业在育婴堂(孤儿院)抱养的孤儿,与秦业并无丝毫的血缘关系。

这是曹雪芹书中的情节。

秦可卿为什么死后大办特办丧事,一个女人死后搞得这样隆重,还死封龙骑尉?不合常理。

王爷、将军等达官贵人前来祭拜,她有这么高的社会地位么?

种种迹象显示,她不是普通人,而且血统高贵!非一般女人可比。

而且来的这干人都属同一组织,而且有共同目标和统一的政治倾向。

贾元春早就窥探到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就是日月双悬照乾坤那个"日"的血脉。

才选凤藻宫,成为贵妃娘娘,她是靠告密荣升的,那是什么才华容貌出众哦!

纯粹是胡扯!

她告密,巴不得秦可卿快死,跟她划清界限,厘清关系,还会有动于衷么?

不过她的下场也是可悲的,她遭到了潜伏在宫中月派势力的报复,被活活勒死,这是出卖秦可卿付出的惨重代价。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逼不得已,为的是牺牲个体,而保存全部。

贾元春年轻身体好却突然暴毙,其实被他人暗杀。

二人的死有内在的因果联系。


绿树常青428


秦可卿丧事办的如此兴师动众,其实与秦可卿本人没多大关系,我综合一些爱好者的分析,有几点看法。

一是,贾珍是世袭将军,还是很有面子的。贾珍肯定以最高规格与关系户打了招呼的,请他们来捧一捧场,八大王也不好拒绝。

二是,元春已有封妃动议,证据是戴权的出场,戴权,谐音“代权”,这并非清朝太监,只有明代的魏忠贤一类人才可以代皇帝行权。从贾蓉买官来看,戴权可以卖一个五品官,应是司礼监的太监。这个戴权是代表皇帝的恩典,贾珍没这个面子,这面子是元春的,这时的元春人气已经上来了。况且,秦可卿托梦,也暗示元春要升妃了。

三是,元春好像不可出面。元春省亲,修了大观园,回来打个转身,没住一晚便走了。所以,宫里的女人是不能随意走动的。戴权来了,皇帝和贵妃的礼就到了。


朵朵佬爷


哦,那个时候,贾元春还根本不是妃。

只是一位女史,也就是普通女官。


四川達州


一是秦可卿的名声不佳。

二是贾府政治地位已呈下滑态势,皇宫没有旨意,元春不可能有所为。

三是贾府的兴师动众也有政治考量,希望以丧事来挽回政治颓势。元春也是爱莫能助。

四是皇宫政治斗争已呈白热化,元春不能再表态。


行吟诗词


据刘心武考证,秦可卿原型是费太子胤礽的女儿,贾元春的原型是乾隆的妃子,当然漠不关心了,至少表面上不能关心,否则政治上就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