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后,鲁肃为什么会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超帅的麻瓜


周瑜死后,似乎鲁肃是东吴大都督的最佳人选,而且鲁肃还是周瑜力荐给孙权的。

鲁肃的能力,孙权本来就心知肚明。再加上周瑜的力保,那鲁肃的地位就牢不可破了。

那么鲁肃到底有什么能耐呢,为什么说他是最佳人选呢?

告诉你鲁肃的能耐可大着呢,这一点孙权是领教过的。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一场周瑜打的很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就是火烧赤壁之战。

这一战周瑜之所以能大败曹操,取得战争的胜利,鲁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为当时力荐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大军的人,正是鲁肃。而并非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三国演义》是小说,诸葛亮被罗贯中给神话了,只要有点好的东西,罗贯中就向诸葛亮身上贴。

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我们说说鲁肃是如何促成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

当时曹操打败了荆州的刘表,刘备本来在刘表这里效力,荆州沦陷,刘备只好逃跑。这时候诸葛亮给刘备的建议,是逃向东吴,和东吴联合对抗曹操。

因为刘备逃向了东吴,曹操刚拿下刘表的地盘,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他就想进军东吴,看看能不能一举灭掉孙权了。

曹操先是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在信中他说自己率领百万之师,来讨伐他孙权了。

曹操的意思是说,你孙权最好投降,否则,没有好果子吃。

孙权接到信之后,和部下商议,文臣清一色的都建议孙权投降曹操,但是,武将坚决让孙权抵抗。在讨论期间,鲁肃没有发言。

最终孙权也没有决定是投降,还是和曹操决一死战。

就这样散会了,散会后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和自己说,所以,他们两个就私下里交谈了一番。

孙权问鲁肃对曹操进军是什么看法,他是什么意思?

鲁肃的回答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鲁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孙权无路可走了,除了面对没有任何出路了。而且鲁肃还告诉孙权,你若是投降曹操,那你就是亡国君了,中国历史上,亡国君可是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但是,你若是打的话,说不定我们能打赢,虽然曹操人多势众,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善水战。

还有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一个盟军,就是刚被曹操打败的刘备集团。

可以说我们只要联合上刘备,战败曹操的希望,就更大了。

鲁肃还特意嘱咐孙权说,这个决定最终是你来做。万一你若是不敢打,选择投降的话。那对我们做臣子的来说,没有丝毫损失,毕竟我们是靠才华吃饭的,大不了我们在重新参加考试,弄个公务员,到朝中再做个官,养家糊口。

但是,投降了你就不一样了,你是王。一旦你的国家亡了,你就没地方去了,你这个王也会随着国家的亡而消失。

正是这一番谈论,让孙权做了决定,他要和刘备联合起来,誓死对抗曹操的。

孙权做了这个决定后,就给了周瑜五万精兵,让他去对抗曹操大军,同时,让鲁肃去路上迎接刘备。

后来才有诸葛亮来到东吴,舌战群儒这个桥段的,其实在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前,人家孙权就已经做好了和曹操一战的决定了。

鲁肃对于孙权来说,他的最大的功劳,就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史学达人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个非常厉害,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惜被《三国演义》给抹黑了。我来说说真实的鲁肃,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1、少年豪杰,侠士之风

鲁肃是临淮东城人氏,生于公元172年。他出生后不久,他老爹就死了,由祖母抚养长大。虽有幼年丧父之痛,鲁家仍富甲地方,史书称“家富于财”。长大成人后,鲁肃一表人才,“体貌魁奇”,他深受时代精神影响,“有壮节”、“好为奇计”。时值天下动荡,乱世将至,鲁肃知道在乱世一定要有生存的本领,他苦练击剑、骑射,结交江湖豪杰义士,讲兵习武,散尽家财以赈济贫民士人,名声日隆,远近闻名,附近豪杰多来归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鲁肃有种印象,此人憨直纯朴,脑袋有点不灵活,属于容易吃亏的大好人。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并非如此,他不仅不是呆头呆脑,反倒有侠士风流,甚至是很疯狂、很摇滚的一个人。他家几代积累下来的财产,被他大肆挥霍,豢养一班少年侠客,终日射猎南山。家族中的父老之辈都摇头道:“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

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结交周瑜,出手阔绰

有一回,周瑜带着几百人外出公干,途经东城,所带的粮食吃光了。他早已风闻鲁肃济贫好义的美德,便思忖着前往借点粮食。

到了鲁家后,周瑜拜会鲁肃,两人年龄相差不多,都属高富帅,又有远大志向,故而十分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鲁肃听说周瑜没粮食,二话没说,领他到后院,后院有两处粮仓,每仓估摸有粮食三千斛左右。他指着粮仓对周瑜说:“您就随便挑一仓粮食带走吧。”

尽管周瑜自己也是富有且大方之人,仍被鲁肃的慷慨吓了一跳。自己与他不过才第一次见面,实属素昧平生,鲁肃居然倾财相助,出手如此阔绰,岂非奇人异士、旷世豪杰?钱财本是身外物,但对钱财的态度,隐约可见一个人的志向与抱负。周瑜知道鲁肃绝非常人,遂倾心相交,引为密友与知己。

3、箭穿盾牌,吓退追兵

后来,孙策夺取吴郡自立门户,好友周瑜打算前往投奔。鲁肃知道周瑜与孙策乃是好友、刎颈之交,便领着家属及侠客少年百余人,弃了官印,前到居巢投奔周瑜。两人一商量后,事不宜迟,应尽早脱离袁术,渡江东去。

大丈夫立身处世,当断则断,绝不拖泥带水。周瑜果断把官印一扔,带着家眷随从,会等鲁肃等,共三百余人,弃城而去,直奔江东。很快,逃亡的消息便为扬州官府所察觉,州政府派骑兵追来。

鲁肃让老弱妇女先撤,自己率侠客少年殿后。他让人拿了一面盾牌插在地上,自己搭弓便射,利箭疾驰而出,竟然一箭洞穿盾牌。大家对鲁肃的印象,只是个文臣而非武将,实际上鲁肃的剑术、箭法都出神入化。鲁肃露了这么一手功夫,前来追捕的人个个瞠目结舌,自己的血肉之躯,比起这盾牌来如何?保命要紧,还追个屁。这样,鲁肃竟然一箭吓退追兵,实是英雄。

4、极尽孝道,再投孙权

鲁肃与周瑜渡江后,也受到孙策的礼遇,史书说孙策“雅奇之”。只是不久后,鲁肃得悉祖母去世的消息,心中大为悲恸。他年少失父,由祖母一手养大,感情深厚,由于祖母年事已高,不能与之东渡,仍留于东城。鲁肃为尽孝道,毅然冒着被袁术逮捕的风险,回到东城安葬祖母。直到孙策去世后,鲁肃才又投奔东吴。

重归东吴后,周瑜在孙权面前极力推荐鲁肃,认为他有辅佐之才。鲁肃初见孙权,便献上一策,大意是:“汉室已经不可复兴了,而曹操实力强大,一时间也无法铲除。最好的办法,便是坐守江东,以待天下局势的变化。如今北方战乱未定,应趁此时机,剿灭黄祖,进而讨伐刘表,控制长江水域,这乃是帝王的事业。”后来东吴之发展方向,与鲁肃所言大体一致,可见其卓越的战略眼光。

5、联刘抗曹,光耀千秋

我觉得赤壁之战,鲁肃与周瑜都是最大功臣,至于小说里吹的诸葛亮,并没起到关键作用。

曹操大举南征、刘表去世、刘琦、刘琮兄弟失和……一旦荆州落入曹操之手,将没有能阻止他一统中国。这时,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合刘备的主张,并以吊丧的名义,前去荆州刺探。

鲁肃的战略眼光,实不在诸葛亮之下。纵观天下割据势力,曹操鹤立鸡群,最为强大,荆州刘氏与东吴孙权属于第二梯队。荆州与东吴,唇亡则齿冷,任何一方要想与曹操单打独斗,肯定打不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鲁肃到夏口(江夏郡)时,荆州局势已迅速恶化,刘备落荒而逃,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在这关键时刻,鲁肃力劝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敌。他知道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有意与他拉近关系。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在江东任长史,与鲁肃关系不错,鲁肃利用这层关系,与诸葛亮的友谊很快建立起来。诸葛亮作为刘备的特使,与鲁肃一起到了东吴,完成结盟的使命。

面对曹操大兵压境,东吴朝臣们个个成缩头乌龟,只有鲁肃明确主战,他对孙权说:“

我观察众人的言论,都只是误人误国的谬论,不足以跟他们共谋大事。若是我鲁肃投降曹操,那是可以的;若是将军则万万不可。为什么呢?我鲁肃投降,曹操好歹把我送回老家,给我一个官职,起码也当个低级的下曹从事之类的官,有牛车可坐,有吏卒随从,可以同士人交游,慢慢往上爬,说不定还能当个州牧、太守。将军若是投降,能往何处安身呢?”

鲁肃的主战,以及结盟刘备的努力,是赤壁之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功劳不在周瑜之下。

正由于鲁肃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周瑜临死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其中说道:“鲁肃为人忠勇刚烈,临危不乱,我死了之后,他可以代替我的位置。”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吴书》这样评价他:“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君山话史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提起鲁肃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软弱,任谁都可以欺负,不仅孙权,周瑜时常责备鲁肃,就连联盟的刘备,关羽,也瞧不起鲁肃,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以当上大都督呢?

首先大都督是什么样的一个官职,是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简单来说,:就是军区司令啊,当大都督最拿手的应该是什么?当然是会打仗,那么鲁肃会打仗吗?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打孙权,当时吴国上下以张昭为首的大多数文臣都不支持和曹操打仗,都觉得应该投降曹操,只有鲁肃和周瑜觉得应该和曹操打仗,当时孙权也打算投降曹操,鲁肃就对孙权说:“我可以投降曹操,但是你不行”孙权就问:“为什么呢”鲁肃:“我要是投降曹操,曹操会考教我的能力,我最起码可以做官,但是你呢?”孙权听后对鲁肃说:“还是你看的长远,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才决定抵抗曹操,而且赤壁之战是鲁肃帮助周瑜运谋划策才打败曹操,鲁肃功不可没。这件事就可以证明鲁肃是一个会打仗的将军。在一个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知道鲁肃对自己忠心,可以放心让鲁肃统帅军队。



鲁肃虽然是大都督但是很少自己领兵打仗,因为鲁肃非常有战略眼光,当时曹操势大,吴国刚经历赤壁之战,虽然赢了,但是也赢得不轻松啊!所以鲁肃主要联合刘备撮合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毫不夸张的说,之所以鲁肃死后,孙权敢让吕蒙,陆逊攻打关羽,都是鲁肃这几年休养生息换来的啊!


ZXP宗小胖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觉得鲁肃是个实在人,太实在了,头脑真是简单,比方说为了讨还荆州一再被刘备和诸葛亮用各种说法理由敷衍忽悠,他都信了。后来邀请关羽过江谈荆州的事情,结果关羽“单刀赴会”而璀璨夺目,因为关羽事先就看穿了鲁肃的想法。现在在看鲁肃这个人物可真不简单,深藏不露的战略级大咖。曹操南下,鲁肃借着去给刘表吊丧的机会请诸葛亮来见孙权,促成了孙刘联盟打赢了赤壁之战。要知道,孙权的爸爸孙坚可是刘表害死的,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而且鲁肃力劝孙权抗曹,陈述利害,见识魄力让孙权非常感动和倚重。至于荆州,鲁肃深知这是孙刘联盟抗曹的纽带所在,所以鲁肃把要回荆州的活儿揽在自己身上,跑了一趟又一趟都无功而返,因为鲁肃就没打算把荆州要回来,即使刘备夺取了益州。周瑜死后,鲁肃能继任大都督首先是孙权对鲁肃忠诚的信任和倚重。鲁肃在任期间,没有载入史册的军功,曹操也没有再次南侵,根本的原因在于曹操很忌惮孙刘联盟,鲁肃做到了“上兵伐谋”和“不战而屈人之兵”


立志成虫


鲁肃在三国演义里面是一个忠厚的长者,是一个受人欺负,特别是受诸葛亮欺负,可捉弄的一个人。一个突出诸葛亮聪明才智神机妙算的一个捧哏。

真实的鲁肃却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他是一个富商然后最从政,他家里有两仓粮食,周瑜,路过他家的时候,他就给一仓,从那个时候开始,鲁肃投资周瑜成功了,临死推荐的鲁肃。



鲁肃对孙权提出来隆中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现实,更有效。他还提出来孙权以后要称帝这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在当时,孙权想都没想过,也不敢想。周瑜他是忠于汉室,鲁肃就是忠于孙权。

赤壁之战之所以打成功鲁肃居首功,正是鲁肃跟孙权建议把周瑜召回来说服大家,也正是这个鲁肃派人截住了刘备,促成了诸葛亮舌战群儒。

他为维护刘备与孙权的联盟煞费了苦心,如果没有鲁肃,他们之间可能很早就撕破脸,获利的应该是曹操。为了争夺地盘,他单刀赴会,会见关羽,大声呵斥关羽。

这就是鲁肃,一个被三国演义完全矮化的人物。


知常容


所谓大智若愚,鲁肃一生也是以忠厚老实为本,他待人诚恳,以厚道闻名,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蠢不可及,反而是精明得很,是一位很有内才的大臣。

但在《三国演义》中,为称托周瑜、诸葛亮、吕蒙、陆逊等的足智多谋才不知不觉地所忽或贬低了鲁肃的才能,当然要比起上述人物是差了一点,但也不至差到分文不值!

鲁肃以前也属贵族出身,心地善良,经常救济一些无助的人士,而且略懂武术,尤其是射箭更是出色,他经常游走于东吴和蜀国之间,能说会道,用他的厚道和解了两国诸多纷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鲁肃是周瑜推荐给孙权,不看僧面看佛面,那个时候也只有鲁肃能稳住这局势,因为鲁肃面貌和善,蜀国那边也要卖他一个面子不来寻事,周瑜刚死,孙权也很怕打仗,只有鲁肃三寸不烂之舌方能稳住蜀国和曹魏,更有意向刘备表明联盟的幌子,让刘备掉以轻心,也即扮弱让人同情!

其实不久却暗通曹操取汉中攻樊城,使吕蒙杀关羽,陆逊暗袭荆州,但这都是后面的故事。说回来,鲁肃个性是忠厚,但绝非无能之辈!周瑜死后,孙权任鲁肃为大都督也是以慰周瑜在天之灵,更是对周瑜家属有个安抚和交代,不要有“树倒猢狲散”的感觉!


知足常乐6144539457


孙权让鲁肃接替周瑜,固然是因为周瑜临终前的力荐,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鲁肃的过人才干以及对孙吴事业做出的贡献。

一、对孙权早期事业鼎立相助

鲁肃是扬州刺史部临淮郡东城县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由祖母养大,他们家很富有,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

长大以后鲁肃展现出乐善好施的性格,史书说他“不治家事”,对于发财致富这些都不上心,而是经常大散家财接济那些穷人,为此甚至卖过地,在当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义举。

鲁肃还喜欢结交朋友,“甚得乡邑欢心”,在地方上很有影响力。周瑜投奔孙策的时候还不认识鲁肃,那时孙策任命周瑜为居巢县长,这个县在庐江郡。有一次,周瑜带着数百人远赴鲁肃家乡一带执行任务,军粮成了问题,听说鲁肃家很富有,就来找他,要求支援点粮食。

汉末战乱,又连逢天灾,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粮价飞涨,太平年景50钱一石的粮食竟然涨到数十万钱一石,涨了上万倍,有些地方有钱也买不来粮食,史书多次记载“人相食”的惨剧,说明粮食有多么宝贵。

所以周瑜的期望值并不高,只要能解一下自己队伍的燃眉之急就行,哪知鲁肃听完他的来意便带他来到了自家的后院,那里有两座大粮仓,每个粮仓存着3000斛米,也就是3万斗,这是一个大数目。鲁肃随便指着其中的一座粮仓对周瑜说:“这座粮仓,就送给你了!”

周瑜大为惊奇,和鲁肃结成了好友,史书说他们二人“定侨、札之分”,也就是结成了公孙侨、季札那样的友谊。

二、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

大概受文学作品的影响,一般人印象中的鲁肃是一介文士,冲锋陷阵、打打杀杀不是他的强项,但这与史实有所出入。

据史书记载,鲁肃生得“体貌魁奇”,也就是身材魁梧、相貌出众,他不仅精于奇谋,而且还擅长骑马射箭,鲁肃看到天下大乱,于是经常召集一帮年轻人到山中狩猎,其实就是搞军事操练,借狩猎演兵习阵。

当时盘踞在扬州刺史部的割据军阀袁术听说鲁肃的大名,就想把他招到麾下,为自己所用,袁术任命鲁肃为东城县长,但鲁肃看到袁术这个人成不了大事,予以拒绝。

鲁肃知道袁术心眼很小,不给他面子,他一定不会善罢干休。鲁肃想了想,干脆离开家乡,避开袁术。

鲁肃于是组织本族人以及跟他平日相好的年轻人到居巢县去找好朋友周瑜,同行的有100多人,鲁肃让老弱者走在前面,让强壮的人走在后面。

谁知他们刚出发,袁术派来的人就追了上来。鲁肃让人在远处立了个盾牌,他拉满弓,对追上来的人说:“现在天下大乱,有功不能赏,不追也不会受罚,你们都是大丈夫,难道看不清这些?为何还要苦苦相追?”

说完,鲁肃冲着盾牌猛地射出一箭,箭杆射穿盾牌而过,把追兵震住了,于是不再追赶。

三、更是一位战略型谋士  

鲁肃找到周瑜时,正逢孙策去世、孙权刚刚掌权,周瑜便把鲁肃推荐给了孙权,孙权在一次宴会上见到鲁肃,与他交谈后十分高兴,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

宴会散去,宾客们都走了,鲁肃也要告辞,孙权却把他留了下来,随后引他至一间密室,二人进行了一番长谈。

孙权对鲁肃说:“如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我继承父兄余业,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勋,先生既然惠顾于我,如何来帮助我呢?”

鲁肃回答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想尊崇义帝却不能够,因为有项羽的缘故。现在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将军为什么还要当齐桓公和晋文公呢?据我看来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能马上灭亡,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于江东,以观天下之变。这样的计划是现实可行的,因为北方多事,趁着多事,我们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占据整个长江流域,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是汉高祖的事业呀,岂是齐桓公、晋文公可比的?”

鲁肃的这番话与多年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天下三分说异曲同工,这番话让孙权心里豁然开朗,更加清晰了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这次谈话后,孙权没有马上任命鲁肃职务,而是以宾友的身份让鲁肃在自己身边出谋画策。鲁肃以前是富豪,现在带着母亲和族人来到江东,孙权就送给他的母亲不少衣服帏帐,还有平时使用的各种东西,让鲁肃一家“富拟其旧”。

四、是“孙刘联盟”的缔造者

在孙权进一步开拓江东的过程中,统一了北方的曹操也积极谋划对南方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7月,曹操挥师南下。

8月,在荆州割据长达十多年的刘表在忧惧中病逝,刘表的儿子刘琮接任荆州牧。孙权密切关注着荆州的形势,刘表父子不敌曹操的大军几乎没有悬念,问题在于他们是投降还是抵抗?如果抵抗能坚持多久?这些都关系到下一步的时局走向。

鲁肃首先意识到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头,请求奉命到荆州吊唁,除对刘表的家属表示慰问外,还要想办法找到刘备,说服他联合刘表的部属共同对付曹操,鲁肃认为刘备一定乐意这么做,因为他是曹操的宿敌。

鲁肃从柴桑出发前往荆州,最后在当阳县附近遇到了刘备,经过一番交谈,与刘备确定了“孙刘联盟”的大体构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肃是“孙刘联盟”的缔造者。

五、对孙权忠心不二

赤壁之战中,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孙权让他“助画方略”,也就是负责出谋划策,所以这个职务相当于孙刘联军的参谋长。

这一仗打得很精彩,赤壁遭遇战后周瑜乘胜追击,同时派鲁肃这个“参谋长”回去向孙权报告情况。

听说鲁肃从前方回来了,孙权率领所有重要官员出迎,并亲自为鲁肃牵马。

鲁肃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反而向他施礼,孙权对鲁肃开玩笑说:“子敬啊,我用这样的礼节欢迎你,足以使先生显耀了吧?”哪知鲁肃回答道:“还没有。”

众人听了都很吃惊,鲁肃倒不着急,从容坐下,举起手中的马鞭说:“希望至尊您有一天能威加四海,包揽九州,克成帝业,到那时改用安车来征召我,那才使我荣耀呢!”

孙权听罢抚掌大笑。

六、孙吴内部的“鸽派”

赤壁之战后,如何处理与刘备方面的关系成为一个敏感问题,在孙吴内部存在两派不同意见。

一派认为,曹操是孙吴的敌人,但刘备何尝不是孙吴的对手?刘备势力不断壮大对孙吴也不利,应该对刘备集团给予限制,让他们不能发展得太快,必要时可采取行动,消灭刘备的势力,这一派以周瑜为代表。

另一派认为,孙吴当前最主要的敌人还是曹操,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遭受失败,但他的根本力量并没有受到太大损伤,孙吴与曹魏相比实力还远不在一个水平上,所以需要继续联合刘备来对抗曹操,为此可以向刘备做出必要的妥协让步,以巩固孙刘联盟,这一派以鲁肃为代表。

一方是“鹰派”,一方是“鸽派”,在孙吴内部周瑜就是最大的“鹰派”,而鲁肃是最大的“鸽派”。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孙权经过再三斟酌,最后更倾向于鲁肃的建议,决定向刘备让步,以换取“孙刘联盟”的继续巩固。

从战略上看这是高明的一招,它使孙刘联盟得以巩固,从孙权方面说,由于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曹操仍是十分现实的威胁,所以目前占有整个荆州的时机并不成熟,与其荆州让曹操逐步蚕食,不如通过支持刘备给曹操制造一个强大对手,对曹操加以制衡。

从以上经过来看,鲁肃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更是一名难得的战略型谋士,还为孙权的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接替周瑜完全具备资格和能力。

同时,当时孙权还要继续拉拢刘备,而鲁肃与刘备、诸葛亮交好,主张向刘备妥协,让鲁肃去处理荆州事务,更符合当时的外部状况。


南门太守


鲁肃是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待人处事兼具儒家道家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