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应宽容各类阅读方式

■ “世界读书日”复旦图书馆新馆长提出阅读永不消失

■ 用电脑用手机都可以

昨天,在复旦读书节主题活动上,复旦校长杨玉良(右)和图书馆馆长陈思和畅谈读书。早报见习记者 吴子熙 图

“阅读是人类生命的一种需要,我们生一双眼睛就是为了看,为什么没有阅读呢?”

昨日是“世界读书日”,复旦大学图书馆新馆长陈思和表示,科技在进步,阅读的方式也可以改变,可以在图书馆也可以在家里,可以看电脑也可以看手机,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宽容的态度,“我们会换一种书写方式,会换一种文字载体,会换一种阅读方式,可是阅读永远不会消失。”

“图书馆得引导人读好书”

昨日,复旦大学举办2014年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暨第二届复旦大学读书节主题活动,校长杨玉良院士和陈思和教授分别作了与读书相关的演讲。

杨玉良在演讲中回忆请陈思和担任图书馆馆长的过程说,当时葛剑雄提出年龄大了,准备从图书馆馆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我脑子里首先冒出来继任者,就是陈思和老师。后来我给陈老师发短信说:复旦的图书馆馆长是一个崇高的职位,但是您主要的职责就是辅导我们的学生来读书以及读好书。”

杨玉良表示,自己认真读过陈思和的随笔集,非常喜欢,陈思和的随笔体现了对人类的关怀,“我们需要这位闪烁生命之光的人来当图书馆的馆长。”

谈及当今存在的读书问题,杨玉良有些痛心:“最近我看到一个新闻报道,说我国洗脚业的营业额一年大概200亿元,但是中国所有人的购书款10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来阅读?”杨玉良说,“我们要为读书留出时间和精力,而图书馆和图书馆馆长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导人们去读书,去读好书。因此我要引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如果有天堂,那么天堂的样子肯定就是跟图书馆一样的’。”

“所读书应对你影响深刻”

60岁的陈思和称:“读书有时候不一定是要读很多,读的书要能读进去,能对你产生很深的影响,甚至改变你一生的道路。”

陈思和认为,人文教育某种意义上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东西,是从人的内心里唤起、教育起来的,人文教育的功能是让人知道自己、认识自己人性的能量,“今天的时代,人心越来越枯竭,因为我们追求的东西太多,社会上要求我们付出的东西也太多,人会感觉到非常疲劳。这时候,如果你读一种人文的书,会让你变得更丰富,让你变得更自在。”

陈思和称,人的阅读是生存的习惯,这种习惯不要轻易地去贬低它,但是阅读的方式可以改变,可以坐在图书馆,也可以在家里;可以看电脑,也可以看手机,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宽容的态度。

“人类文化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会换一种书写方式,会换一种文字载体,会换一种阅读方式,可是阅读永远不会消失。阅读是我们生命的需要,我们需要阅读。”陈思和说。

读书最好的时间段在何时?陈思和在和师生互动时表示,任何时间都要读书,读书最好的时间段是青少年和老年。

他强调,中年人不是说不要读书,但是又要读书又要赚钱,不大好协调。对中年人来说,不能要求读很多的书,因为此时人生的事业是最重要的。年轻时候如果读了大量的书,后面会走得很好;在中年时读好书,有时候一本书会陪伴终生。

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龚莉 刘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