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彩礼”背后的经济逻辑:结婚到底是为了谁?

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来说,娶老婆确实很难,除非你像我这样,运气好到爆,我老婆就不嫌我胖,不嫌我穷,不要彩礼,非要贴钱和我过一辈子......

情人节我买个钻戒,她高兴了一分钟,就怅然叹道:“平原啊,你天天批判资本主义,到头来也被资本主义收了智商税,你看这破钻石,本质不就是碳元素结晶嘛,和铅笔芯、黑煤球、金刚石,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啊,金刚石才9块9包邮啊。”

感谢马克思,我上辈子肯定是在巴黎公社街垒流过血,在布列斯特玩过命,在湘江血战中拼过刺刀,在流浪地球上修过发动机,在末日之战中挡过水滴,拯救过太阳系,才能娶到这样的老婆。

但对于大部分农村人来说,娶老婆真的很难,不但难,甚至是个要命的事情,不但要买车买房,还得要彩礼。在很多农村,彩礼已经是个约定俗成的事情,各地甚至形成了潜规则,有的地方10万,有的地方20万,有的地方竞相攀比,甚至行情已经抬到了50万。

其实通常20万的彩礼,也有很多种情况:

1、男方父母拿出20万的彩礼,女方父母也拿出一定的嫁妆,其实都是走个过场,为了面子,给亲朋好友们看的,到时互相还回去,做个样子,皆大欢喜。

2、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男方父母拿出20万的彩礼,女方父母买上一辆车,或者同级别的财物,这两笔钱,其实都给了小夫妻俩,作为两个年轻人的启动资金,可以去买房、买车,开始自己的生活。这是个好事情,但有可能掏空两个家庭老人的积蓄。

3、女方家庭不只是女孩一个,还有弟弟之类的,男方父母拿出的20万,女方父母照单全收,陪两床被子的嫁妆,这20万,就成了女方弟弟结婚娶老婆的钱了。也就是说,女方父母,本质上是把姑娘当商品卖了出去。

最后这个情况,是个最糟糕的情况,农村出身的年轻人,本就根基浅薄,一下子掏出20万,几乎是全家的积蓄了,那么小夫妻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无论是男孩子的生活,还是女孩子的生活,都不可能过得好,这将是一桩注定悲剧的婚姻。


彩礼,是婚礼的一部分,最早是来自于西周时期的传统,《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讲白了,婚礼讲究的是一种婚姻的仪式感,“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古代生产力低下,年轻人是不自由的,十几岁的时候,一没有独立的生产力,二没有经济自主权,只能依附于父母家庭。这个时候,结婚根本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的事情,为的是两个家族的后代繁衍和长期发展。

所以,在古代,婚姻是个极为隆重的事情,是一个人除了生死之外,最大的事情。大事,就得讲究仪式,婚姻中“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也就是现在的“彩礼”。

在古代,彩礼是和“嫁妆”相对应的,男方送给女方彩礼,女方就要回给男方嫁妆,按照古代的规矩——高嫁低娶,女子高嫁,男子低娶,这个高低,指的其实不是财富,而是社会地位。举个例子,贾宝玉娶薛宝钗,就是高嫁低娶,薛家虽然有钱,是世代皇商,但地位是不如贾家的,因为贾家是开国功臣,是真正的贵族,女方出的嫁妆,绝不会比彩礼少,甚至还会在彩礼之上。

很多世家大族看起来高大上,但内里经营不善,亏空不少,有时候还得靠媳妇的嫁妆来填亏空;所以说,古人娶老婆,其实是赚的;反而嫁女儿,是要赔钱的,这也是后来姑娘被叫做“赔钱货”的原因。

在世家大族,嫁妆越多,女子到了婆家之后的地位也越高,一般情况下,这笔嫁妆是不能动的,就像中央银行的储备金,不到危急存亡的时候,一分都动不得。比如说,红楼梦中贾母老太太的嫁妆,一辈子都是不动的,直到贾家败落快完蛋的时候,不得已,老太太菜拿出自己的嫁妆来“救市”。

而在普通人家,嫁妆越多,女子的地位也越高,因为这彩礼到了女方家,嫁妆直接到了小夫妻手里,就成了小夫妻二人发展的启动资金。看过《金瓶梅》的都知道,虽然潘金莲最得西门庆宠爱,但真正在西门家有话语权、八风不动,不受人欺负的,是孟玉楼,因为孟玉楼是带着一大笔钱嫁给西门庆的,西门庆看似喜欢潘金莲,但动辄拳打脚踢,一口一个“淫妇”,根本不把她当人的,他唯一不敢胡来的,只有孟玉楼,因为孟玉楼有钱,而且这钱还抓在她自己手上,不像李瓶儿傻乎乎地全盘送了出去。

在古代,嫁妆高于彩礼,才符合经济学原理,因为古代小夫妻年纪不过十几岁,还没有独立经营生活的能力,全靠宗族父母长辈支持,这嫁妆就是新人安生立命的本钱所在。

但在宋朝之后,女性越发被限制了社会活动范围,生产力就不如男子,再加上“生女儿就是赔钱”之类的思想,导致重男轻女愈发严重。这反过来又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调,很多社会地位低的人,娶媳妇儿就困难,不得已,只能靠用彩礼去“买老婆”。而很多贫苦家庭,也就存在“卖女儿”的情况,而彩礼高于嫁妆,最终的结果,就是女儿到了男方家庭,根本没有地位,只能做妾做姨娘。明清时代的扬州商业发达,甚至诞生了“瘦马”这样的荒诞行业,那些南来北往的商人,就在扬州花钱娶个“瘦马”,做个几年露水夫妻,然后甩手而去。

越往后,彩礼越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就越来越低,女方家庭虽说得了一笔不小的财物,但却让自己的女儿到了婆家被糟践,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可言。这套传统,一直延续到民国,到了新中国被取缔了。

在新中国,如果索要彩礼,就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虽然婚姻法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法律也要兼顾人情,想要完全一刀切,是很难做到的,婚姻嫁娶讲究个礼尚往来,中国人图个热闹,总要走个过场。所以,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订婚的时候仍然存在“彩礼”这种事情,在农村尤盛。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水涨船高,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婚姻结不成了,彩礼的处置就成了大问题,弄到最后甚至要对薄公堂打官司。

天价彩礼背后,不但女性成了商品,就连男性,也成了商品,因为他们也彻底把自己,卖给了父母和家庭,父母出钱帮他“买了老婆”,那么自然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他根本没有经济自主权。在这样的婚姻中,所有身在其中的人,都成了可以买卖的东西,这就是无处不在的“市场经济”。


其实依我看,如今都9102年了,本来就不该把年轻人的婚姻当作买卖交易,按道理,讲法律,莫说彩礼,就连嫁妆都不该存在,年轻一辈有年轻一辈的生活方式,本就不该伸手掏父母的棺材本儿来结婚。掏空两家六个钱包来结婚,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本来就不道德。谁又能保证,以自己的能力,将来能够以同样的标准赡养两家的老人呢?

我不是以恶意揣度人们的想法,而是实事求是。在中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联系太过密切了,子女太依赖父母,直到成年,也不能真正经济独立,而父母更是把子女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关怀无微不至,控制也无所不在。

但是没办法,中国不是北欧发达国家,甚至不是美国,生产力没有达到那个地步,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很高,房子、教育、医疗成本都很高,年轻的夫妻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开始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年轻一代虽然在精神上进入了现代社会,但在经济上,还延续着农耕文明的生存方式——看似是两个人结婚,但本质上还是两家人结盟。

在那些开明的家庭,双方已经不再讨论什么彩礼和嫁妆,而是两家父母一起商量,为了孩子买房,你能出多少钱,我能出多少,为了两个孩子能过得好,我们大家有多少出多少......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结婚,本可以很容易,如果两个人真心相爱,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真的不难,哪怕不要彩礼,不要嫁妆,不要房子,不办婚礼,不介意外人如何看,两个人开开心心领个证,一年有个十几几十万收入,那真的一切都不用急,真的可以很幸福,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你生在这个社会中,就注定要和太多人的人发生联系,你很难只为自己和爱人活着,结婚不只是为了你自己,还得为了两个家庭。

我向来简单粗暴,不讲道理,但这件事情,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不是那么简单粗暴就能够处理的,除非你真能找到豁出一切和你在一起的“革命伴侣”,不然的话,该商量还得商量,该妥协还得妥协,互相体谅,互相理解。

世界还在不断向前发展,人和社会都会越变越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年轻的人们终将挣脱那些枷锁,得到真正的婚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