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从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窥探未来走势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和果品产业一样,到2015年底葡萄面积达1198.8万亩,产量1367.6万吨,同改革开放前(1978年)相比,面积增加30.9倍,产量增长78.2倍,人均葡萄近10公斤,我国已正真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

从2011年起鲜食葡萄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到2014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八位。据意大利专家罗伯特介绍,2016年世界鲜食葡萄总产量:1800 万吨,中国占世界产量的50%,达900万吨,中国占据世界鲜食葡萄半壁江山。

在我国195.5公斤的水果中,葡萄贡献了5.13%的份额,位居苹果、柑桔、梨之后,与桃并列第四位,人均9.9公斤。葡萄已成为超千万亩、千万吨的大宗水果,成为苹果、柑桔、梨、葡萄、桃、香蕉六大水果之一。

总结葡萄产业发展历程,预测未来趋势

栽培区域不断扩大 到2016年底,全国除香港、澳门外其他省、市、自治区均种有葡萄。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有2个省,超50万亩的6个省,超10万亩的14省,10万亩以下的9省。

面积产量逐年增加。从几个发展节点看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更能反映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真实历史进程。

葡萄学会成立的1994年,全国葡萄面积223.4万亩,产量152.2万吨,到学会成立10周年的2004年,全国葡萄面积620.3万亩,产量567.5万吨,到学会成立的20周年时,全国葡萄面积1150.8万亩,产量1254.6万吨,中国葡萄学会的成立对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品种不断育成。通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从2000年到2014年短短15年间,已育成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10多个,郑州果树所保存葡萄资源1400多份,为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见下表:

新模式不断完善。避雨栽培新模式的成功研发,使我国不能种葡萄的南方成为我国主要的葡萄产区;

设施促成、设施延迟技术模式使全国每月都有葡萄成熟,丰富了市场,实现了周年供应;

一年两熟、限域栽培技术拉开了供应期、扩大了栽培区域,增加了农民收入;设施栽培新模式改变了密植高产的传统种植旧观念,促进了葡萄品质提升和效益提高。

新技术不断研发。减灾栽培技术实现了冰雹、大风、鸟害、冻害、沙化等自然灾害的有效防控,为葡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省力节本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果园成本;优质绿色栽培技术为市场了好吃好看的优质葡萄产品;智能化、信息化、规模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一个工人管理100亩以上葡萄园成为现实。

设施比例不断提升

。设施葡萄进行反季节生产和避雨生产,改变了葡萄正常的季节生长规律和种植区域,不光延长了鲜食葡萄的供应期,丰富了市场供应,提高了品质,而且大幅提高了葡萄价格,增加了果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设施形式不断翻新,在日光温室、大棚的基础上,研发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新设施。

如:全天候温室、连体温室、水幕帘温室、防寒大棚、避雨棚改造温室等多种新设施,带动了葡萄产业的发展,设施葡萄面积迅速提升达到近300万亩,占葡萄总面积的25%,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新产业异军突起。在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葡萄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以葡萄休闲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在葡萄酒的带动下,葡萄汁、葡萄醋、葡萄油、葡萄孝素、葡萄多酚、葡萄话梅、葡萄色素研发成效显著,以葡萄为主的主题公园、观光园成为不少地区休闲观光产业的主体,如上海马路葡萄主题公园、西安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等,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新理念不断创新。学术产生了理论,技术引领了产业,品种打造了品牌、产业对接了市场。

葡萄产区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

葡萄产业同全国果树形势一样,面积、产量、产值连年增涨,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在全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在多年片面追求产量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大体归纳为:三高、三单、三乱、三降。

三高

1.高密度。为了追求早产和高产普遍采用高密度定植技术,亩定植600到800株,最高可达1000多株。(饶阳1.6米行距,0.6米株距,亩695株,辛集新辉合作社行距1米,株距0.6米,亩1111株)

2.高产量。由于有了高密度,加上大量的肥水供应,实现了一年定植,二年达产(1000kg),三年丰产(2000kg),连年高产,达到2500kg~4000kg的生产水平。

3.高收益。由于市场需求和供给不足,受萝卜快了不洗泥效应影响,每公斤售价均在6元以上,亩纯收入万元以上,比一般农作物收入多十倍以上,有一亩葡萄园强于十亩田的说法,获得了一时的高收益。

三单

1.单一的品种。品种问题是老话题,品种问题永远在路上。以河北为例,酿酒葡萄80%是赤霞珠,鲜

食葡萄是红地球、巨峰。单一的品种结构在面积小的时候还可以,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后,成熟期集中,销售集中,销售难得问题马上突现,果农相互压价,效益降低。

2.单一的模式。一是棚架模式(多6米),生长慢,需5~6年才能爬满架面,前期效益不理想;二是篱架模式,多为龙干或多主蔓扇形,生长旺,留枝多,产量形成快。

3.单一的渠道。目前,我们的果农只有产品意识,没有商品意识,坐等地头销售的问题非常普遍。一个草帽一杯水,一个马扎几穗葡萄就是整个的销售过程。

三乱

1.乱用化肥。为了追求高产,不计成本大量使用化肥,结果是土壤肥力、有机质下降,酸化、板结严重。据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提供资料显示:我国化肥产量, 2012年7432万吨,2013年7153.7万吨,2014年6933.7万吨,人均50公斤。

粮食与化肥使用比例1978年884万吨化肥产30476万吨粮食,到2011年6027万吨化肥产57121万吨粮食,从1978年到2011年的30年中粮食增产87.4%,而化肥使用量增加6.28倍。

2.乱用农药。没病不防,有病乱打药的问题较为普遍,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科学防控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执行。

据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农药产量,2013年319.0万吨,2014年374.4万吨,2015年374万吨,按14亿计算人均达2.67公斤,而在1980年仅有4万吨,三十年增近百倍(36年增93.5倍)。

在中国,农药企业4000家,研制农药1000多种,常见的害虫20余种,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害虫,99.9%的农药进入生态系统,最终这些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我们身体。

3.乱用激素。激素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剂,由于我们的科技普及不够,消费市场和消费者不成熟,大家只盯着大个、好看外观品质,片面追求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市场的需求推动了激素的应用,激素成了万能药,需要什么喷什么。前期控制旺长、拉长、保果、膨大4次,后期催熟、上色最少两次,一年用6次以上。

三降

1.土壤肥力下降。连年使用化肥结果就是土壤肥力下降,通透性降低,土壤板结严重,pH值升高,有机质降低, 最后使土壤生产能力下降。

如怀来县小南辛堡土壤,经过20个样点取样分析,各项指标均处于很不理想,有机质处于很贫瘠水平,大量元素处于低和极低水平,pH值处于强碱水平,综合评价为很差,在这样的土壤上,能够种出什么样的葡萄,可想而知,详见下表。

我们已经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化肥越施越多,而产品越产越少,为了增加更多的粮食,只有不停地施用更多的化肥。

无以复加的施用化肥,承载了中华五千年传统农耕文明的土地正在遭到破坏,土壤肥力明显下降,全国所有土壤有机质平均不足1%,而理想的是5%,正如土壤改良专家陈永生所说,哪怕需要提高一个百分点,自然积累需要100年。

2.果实品质下降。由于产量高,直接导致葡萄成熟期延后、上色不均或不上色,含糖量不高,口味变淡,病害严重等影响品质的问题发生。如夏黑葡萄2000斤是夏黑,2500斤是夏紫,3000斤是夏绿。

3.经济效益下降。品质下降导致了效益的降低,2016年饶阳同一天的维多利亚葡萄品质好的每斤买18元,差的只买8元,可见品质对售价的影响巨大。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绯红由于上市早,售价在高位运行,但价格不断下降,2016年5月下旬已下降了一半;维多利亚也表现了同样的趋势;

优质夏黑葡萄由于早熟、无核、大粒、高糖等原因,价格逐年上升,7月份售价仍然在10元以上;

香妃、玫瑰香等带香型的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价格逐年上涨,而且在高位运行。

可见在全国葡萄总体过剩,价格不断降低的时候,早熟葡萄、设施葡萄、优质葡萄销售势头强劲,效益显著。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三减、三控、三提、实现葡萄产业优质、绿色、高效的健康发展。

三减

1.减少定植密度。将亩定植密度从1000株减少到几百株、几十株到几株,实现稀植、优质、高效的种植目的。

2.减少单位产量 单位产量控制在1000~2000kg,最理想控制在1500kg左右。

3.减少用工成本。将亩用工从56个减少到45~50个,降低10%~20%,降低成本500元~1000元。

三控

1.控制化肥使用量。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用量,前期氮肥为主,后期磷钾肥为主,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实现配方施肥或肥水一体化施肥。

2.控制激素使用量。普及科学技术,教育消费者正确认识激素产品,教育种植者,科学合理使用激素,还品种本来面目。

3.控制农药使用量。中国地处大陆型季风气候带,雨热同期是主要气候特征,带来的病虫害问题是葡萄栽培的主要问题,实现有机化栽培是我们的理想,杜绝农药使用是不现实的事情,控制、合理、正确使用才是根本。

三提

1.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就是经营一个葡萄园的过程。首先,果农要树立商品经济的理念,其次,要利用现代工业产品武装葡萄产业,第三,要用现代科技成果来经营葡萄产业。

2.提高果品质量。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大粒、无核、浓香、优质、绿色发展方向,为市场生产好吃、好看、安全的高品质葡萄。

3.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品质,打造品牌,休闲采摘提高竞争力,提高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