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信奉二田的书法?这是法乎其上还是执迷不悟?

千千千里马


当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取法其上”,产生矛盾时,你是怎么看的?

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写好横平竖直,那就是“取法其上”,你总不能拿魏晋之风来衡量吧?哪怕让小孩子练书法,往往也只是练规范楷书,而不是绝对意义取法其上!

初中的学生,没练过书法的,就写一手好字的目的来讲,硬笔书法老师已经证明,练现代钢笔字贴比练古贴见效更快!这个又该怎么讲?是取法其上吗?硬笔不是书法吗?

就普通大众来讲,觉得二田的字就是好看,这是客观的存在的,大众没有“取法其上”,是肉眼凡胎?有眼不识金镶玉吗?当然真有这个因素!

也可以说这是二田经营的成功,打铁还须自身硬,二田的字在普通人眼中,还就是漂亮!

须知,抖音里上百万粉丝手写鸡汤的大咖,往往用弯尖笔写下心灵鸡汤,配着绝佳的光影拍摄与声情并茂的朗诵,吸粉百万,但能说他们的书法是最好的吗?

也不尽然吧!但别人拍摄的光影技巧,鸡汤选材,配音,书写;这可是一系列技术活!存在就是有规律的!



90年代,庞中华字贴卖的最好,代表庞中华的硬笔水平最高吗?也不尽然吧?但是,庞中华懂经营,有文怀沙等贵人相助,这就是规律!

在我看来,任何大众性的艺术,只有尊重大众审美,然后懂现代经营,才有生命力!

书法,注定不是小众艺术!在普通大众看来,田的书法确实漂亮,而且田也懂经营,这就是规律!

再者,我们都知道“存在即合理”,有人一定会抬杠:流行感冒也存在,那叫合理吗?

殊不知,“理”在此是规律的意思,绝非是家长里短的那个“理”,在字典上,“理”这个字,有规律意思的一面。

正如“落后被挨打”是社会规律层面的“理”,而非道德上的“理”一样。

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众喜欢谁的字,喜欢是没有错的!

至于喜欢二田字的爱好者,也别太介意别人的异议――话说,有人曾讥笑启功写的是馆阁体,启功微微一笑:“我写的哪有馆阁体那么好!”


正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取法其上”本质是对的,但孤立看待“取法其上”,没结合实际,就是形而上学了。


行书一点通


二田的书法,就是现当代的馆阁体。

我们说王羲之伟大,钟繇伟大,米芾伟大,还有楷书四大家,可以说名震寰宇。可是就有不喜欢他们的,不认可他们的,可笑的是:有不知道他们大名的,那你有什么办法呢?

正所谓有喜欢孙猴子的,还有喜欢猪八戒的呢。

这是沈度的馆阁体书法,
真是太美的书法,如果我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法,也就不枉此生矣。

可以这么说,他完全可以和小楷《灵飞经》相媲美。
二田的书法在当今社会,家喻户晓,风靡一时。

我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在临摹欧阳询《九成宫》

的时候就借鉴了田英章的书法作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第一次见到田老师的作品时感到特别的吃惊,就是因为它的规范性震撼了我。
我曾经也是田老师的忠实粉丝,但是现在写得多了,眼界宽广了,再回头看田英章老师的楷书,总觉得有点“那个”。我现在连欧阳询的《九成宫》都不愿意练了,也许是审美疲劳吧。《多宝塔碑》和《张猛龙碑》是我现在的主攻方向。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我们还应该把我们的眼光放在更高的标准上。


京东千里行书法


田氏欧楷,看出来工夫很深,结构非常规范,乍一看没毛病,能写这水平的很少。

但是,把每一笔划,单拿出来看,与古人或者旧中国的,毛笔字笔划一比较,差距很大,不一样。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毛笔字,已不是传统的毛笔字,已不是传统的欧楷。

一是笔划形状不一样,很多笔划象修脚刀。二是写笔划的方法不一样,即指笔法不一样,很多笔划的结束是描出来的,类似艺术字方法掺杂其中。一般理解笔划应该一气哈成,抑扬顿措可以,但不能描。三是笔划显的骨软,用力不足。似乎是毛笔拖着走出来的笔划,这倒是省力,但练不出指力,掌力,腕力。四是,病根是,笔法路子从小一开始就错了。

总之,用不正确的方法,练出来的毛笔字,可能很熟,也可能卖的不错。但是,并不等于是好的书法。


没了尖的球军事头盔


我的回答:执迷不悟!(反对我观点的人,请看下面的言论,这样也可以找到反对我的理由嘛!)

千千千里马的疑问是很有道理的,“二田明显违规书法基本常识。比如,两个相同的字,最好不能写的一模一样,二田没有选择最好,而是次好,比如偏旁部首,不要写的一模一样,二田喜欢一模一样。比如,现代书法家,最好不要写异体字,二田喜欢用异体字”之言是正确的书法欣赏观念,但还需要更加进一步的探讨:

1、书法为什么强调变化?

2、什么样的变化才算变化?

3、好看与耐看的区别?

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而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说服那些喜欢二田的学书者,否则,再多的解释也无法改变他们的书法欣赏观念!我自己是研究了三年左右才慢慢转变过来的!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难的!

01 书法为什么强调变化?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艺术都需要变化,音乐、绘画、建筑、京剧等都需要丰富的技巧表达和矛盾冲突,书法还会例外吗?

02 什么样的变化才算变化?

这种变化需要利用对比原理去分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请仔细分析其中的区别!

03 好看与耐看的区别?(这是我要说的重点)

“好看”指很漂亮的美女,但她可能没有文化,没什么内涵。而“耐看”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虽然相貌平平,但是知识渊博,跟这种人聊天就会越聊越有意思!

好看是悦目,耐看是赏心!写字追求悦目,书法追求赏心,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赏心悦目,而其中耐看才是艺术的本质要求。

你是追求好看还是耐看?

对于书法的评价,请大家深思,不要盲目下结论!


书法魅影


书家认为:二田老师的书法是属于中国当代最高书法水平。

二田始终不承认,他们不是什么书法家,最多只是个“书法老师”而已,这就够了。

中国目前,没有人能称得上真有真正“书法家”含意的书法家。

书家非常敬重二田老师,也一直学习二田老师的书法,二田老师对中国书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值得人们肯定的。

二田老师的书法,不但对得起民众,也对得起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历史,这就是中国当代书法界领军人物的气质和形象。

二田老师的书法讲座,收视率一直非常的高,网络的民众在评价二田老师的书法讲座,“完全可以让你进入书法的大门,倾听他们的教诲”,这充分证明了现代中国的人们,对二田老师的书法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誉,尽管二田老师与书界上层人物矛盾重重。

感谢“千千千里马”的问答邀请!

请大家欣赏书家书法作品,行书三百千精选。





祥禎


学习书法的途径很多。今天我就专讲师法的这个问题。


跟师学习,一是师会教,二是徒会学。为什么现在学习田英章书法的人,他们全是一个样?不能说师傅没水平,也不能说学习者不用功。而是学习的人不用心。

书法不是单纯的去模仿。要在模仿之中弄清楚各种笔法的用笔原理。大家或许会问,笔法不就是用笔吗?不是。笔法是单一的一个书写运行方法。用笔是把多个笔法组合起来,完成一个笔画的过程。每一个笔画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一种笔法写出来的。



笔法具体有哪些?折,抢,转,顿,蹲,驻,提,尖,搭,侧,挫,衄。(应用方法可以参看我的头条文章)用笔就是把这些笔法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完成笔画的书写。用笔的组合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形态,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风格流派。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欧颜柳赵而不是学习今人的书法?欧颜柳赵他们的书法体势完备,笔法建全,学习他们,就能全面的掌握传统书法中的笔法核心。今人的书法,笔法欠缺,学习今人的书法,不能在书体间转换。所以学习出来全是一个样。



通过视频大家会发现,在田英章的书写用笔上,他的用笔中没有顿笔挫锋的这个组合。他的转角处的处理是提笔转锋顿笔的用笔组合。而竖画和钩的方法已经脱离了“写”的方法了。其他地方还存在的问题我不想细说。毕竟一个人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付出的是一生几十年的努力才换来的。不管他的用笔怎么样,他写出来的字美观大方。对于初学者来讲,简便易学的特点,对笔力的练习还是很好的。


大家在学习田英章的时候,就要有所取舍,以临习欧阳询的字帖为主,在不解的地方,参照一下田英章的方法,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弯路。田英章还是有很多值得大家效仿学的地方的。大家不要被他的反对者全盘否定的言论迷惑住。只要学习的时候用点心去思考,他的优点多于缺点。避其短而扬其长,会对你的书法学习有所帮助的。


子衿书法


信奉二田?法乎其上?执迷不悟?

不论人多人少,总之是一种社会现象。欲"信奉"者必有可信之由。若贬损之,弊端俯拾即是。均非不可解之谜。古语所谓"仁智"互见,各取所需而已。

跳出具体人和事,统观大气候,当今之"书法现象″可谓可笑又离奇,很多问题不是大惊小怪,也是少见多怪。或者竟可谓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然敝人之论也可以目为杞人忧天,或者咄咄书空,不可理喻之怪事。

当今所谓书法,不如把它撂平了,直说写毛笔字好了。把它神化丶宏论高深的同时,又多戏玩之举丶且冇敬畏之心,取其谋利争名之便,毁其高雅奥妙之质。伤心丶痛心丶迷惘之极。

无论如何说,二田终归是在毛笔字上认真下了多年的功夫,路子当然不宽,技术也並非硬得无可挑剔。但是说个不过分的话,论其成就怎么也得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当然,师法二田者,或者说"信奉二田"者,究其原因自有其个人认识及社会影响等缘分所致。没什么不好思议不可理解的。虽不是"取法乎上″的智慧,亦不可谓之"执迷不悟″的愚痴。人对任何问题的认识,或对任何学业的完成,都不是一步到位的。更不是旁观者的观点所能统一和左右的。老师蹩脚,学生不一定下流。老师多是启蒙作用,並且也不单纯只是正面影响作用,也可能副作用开悟学生。所以不管二田是什么水准,信奉者是什么观念,都不必烦心。

笔者在此顺便多说几句。当今以楷书立标者,固非不少,但二田之影响确实为众瞻目。原因固非单纯,但主要还是写字本位的努力。确定其书法成就,正是争议的要点。在此没必要涉及。

个人认为,在当今的书法大潮中,二田的聪明之举值得学习。秉持个人独觉,不与大潮合流,独于一体着力。终具相对自由独立之社会影响。否则,混迹潮流漩涡,搞创新之体,制展赛之作,至今亦未必能跻名于舒同丶启功,抗位于沈鹏丶张海。今虽颇具争议,几同另类,但名利不输于前列几位。说是功成名就,不为过也。因此也就自然颇多哄哄之举浪浪之言行于世上,自有理直气壮的存在感也。多人贬斥藐视于他,他也权威高下于人。敝人不太关心纷扰之世事,偶见某田评说定价启功之书法,似有触动余之心怀感想。我笑他无量力不足之自觉,却有跻脚矮化大师之不逊。

是的,垢病丶妄评丶乱贬启功的人不在少数。我说,凡有一个,也非善类。单就二田,别的不好说,他们起码尚不具备定价启功的资格。启功是不世出之成就,能完成自体风貌的大师,让哪路神仙也不会把启功字归为俗书。但二田若再无进取,其体流归甜俗,已成的确。

楷书到唐,程式已定,只可活学,不可死用。下真功夫是应该的,轻薄藐视是不对的。但是把它再往刻板丶甜俗丶工艺化上推,确实是无聊之功。唐三家之后,为什么能出个赵孟頫?你可以仔细分析认识清楚赵体楷书是怎么完成承前启后的雅书面目的。它不是刻意纯化既成技法,继续推进程式。要找干净流丽,刻意于点划的可能后世书家不乏其人,未必赵体完胜,但赵体的确是把楷书升华了一档。不是完善,是进境,起码是不类同唐三家。

当今启功先生是很全面的,学赵丶董丶诚悬,没有刻意固守某一家,但功夫是实在的,技术是灵活的。可谓文丶质彬彬者。同属当代,学问丶人品丶书艺成就,二田是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不能望其项背的,小小家数而已。

以上说了,二田是聪明的。但成于斯,累于斯。路子窄可以集中精力攻占制高点,但后劲发挥基础就乏力了。想再拓宽,变变招式,诚不易也。当然,仅止于此,也是唯数不多的有成就者。

二田书法,一是文气不足匠气已显,二是路子狭窄局促。旧社会有一途,文吏书匠而已。

当代人不是不可学,启功可学,中石可学,二田也可学。学有学法,全在灵活丶通变,固守一家法,学古也不成。本人私淑启功先生多年,並没框住手脚,体兼多能,力避死套家法。不光学字,还要学文,还要法人。学丶变丶进,入丶深丶化,立足一家,广涉多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为我所用,学人以济己。下附作品,具眼法家可为指教。









真空妙有无量寿


谢谢!这一现象,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吧。

文化艺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书法艺术空前繁荣的阶段。现在回头看这四十年的书法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书法的教育上,传承渠道不多,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跟不上,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两位老师就是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书法教育佼佼者,两位能够脱颖而出,就是成功者。我们可作以下分析思考。

书法在古代,几乎人人有关,日常生活离不开毛笔字,但上升到书法艺术,应是属于少数文人雅士把玩的饰物,讲究意韵、气势和神趣。如今是新社会,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发展,注重传承书法艺术,为书法发展创造了前所没有的好时机,书法为普通百姓所喜欢,书法的大众化,决定了书法艺术走雅俗共赏之路。两位田老师的书法艺术受大众欢迎就是很好地说明。

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客观存在,但人们认识书法美的程度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欧、,颜”楷书之美,更不能强求学欧楷一定要达到“欧体”水平。而两位老师的欧楷,传承欧体楷法,自成一体,符合现代书法审美,也是受大家喜欢的原因之一。

取法乎上,是至理名言,广大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实践中,一方面要提高欣赏水平,历史上许多书法高手的欧体都非常精彩,就近代而言,例如,沈尹默、胡问遂、任政等。另一方面应保持独立思考,理性看待书法,不应随波逐流,盲目跟从,不应把功利性放在第一位,享受书法的过程,在书法实践中,达到修心养性之境界。







陋石书艺


取法乎上这个疑问应该不存在,二田的书写面貌应该不是由取法欧阳询而形成的。

提到书法艺术,不得不谈个性,何谓也?其实包含两方面意思,既要有功力,又要与众不同,从这两方面说,二田做的很好。

对于二田的书法,很难有公正评价,我的看法是,结字好,算是取法欧楷,点画稍显媚态,结合整字来说,好看的成份多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少一些,缺乏书法艺术的丰富性。

比个不太恰当的喻吧!二田之书就象年轻的女性,五官标致,略施粉黛,而与其相比,古贤之书则不论性别,均较之二田年长,丰富阅历,又或气象端严,重气质而轻姿态。

是否能这样说,写字时身心在笔尖,这是二田的特点,由此,在书法教育方面,二田极具优势且功不可没。

各谋其职,二田对教育负责,书家对引领负责,而我等仅站在自己的鞋里,只能对自己负责,划拉一张,见笑了。




读书耕田人王七


二田的书法是当今书法界的一股清流,代表了正确的方向,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近三十多年来书法艺术产业化了,很多爱好书法者都把书法作为争名赚利的工具,不择手段搞什么书法创新,草书成为书法速成的捷径,丑书大行其道,传统的书法已遂步变味,广大的群众非常厌恶这种浮噪丑恶的现象。当二田书风广泛流传后,人们看到传统的书法艺术又回来了,纷纷拿起笔杆跟着学,形成一个二田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不是领导号召的,也不是书协引导的,而是千万书法爱好者的自觉行动。二田书法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各级书协和书法大家们应该反思,应该让书法接地气。现在社会上真正能写好春联的人都不多了,因为狂草,丑书广大群众看不懂。没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还有什么生命力。不要去攻击二田,把攻击二田的时间精力用去静心临帖,赶超二田,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