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以“治理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村干部了解村民大棚种植情况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治理新征程。近年来,五原县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小组“微治理”模式,通过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推行“微教育”、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探索出了一条以“网格化+微治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组建“微组织” 让核心强起来

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农业人口20多万,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过去农业水费收缴难是困扰一些乡村管理发展的顽症。同时,投工投劳不积极、公益事业集资难、村庄管理无人问、无人管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乡镇政府、村委会对农民的教育管理没有抓手,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社会治理难以有效开展。全县117个行政村管辖782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普遍只有4至5名干部,基层服务力量薄弱。为增强村民凝聚力,五原县决定将每个村民小组确定为“微组织”,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有3名以上党员的村民小组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党员村民小组长兼任。成立村民理事会。由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共同协商提出建议名单,并经小组内村民会议投票确定3~5名理事会成员,理事会理事长由村民小组长兼任。成立其他村民自治组织。鼓励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巾帼服务队、红白理事会等自愿服务组织,并接受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统一领导。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日常监督作用,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县共组建农村党组织388个、党员突击队242支、巾帼志愿服务队345支、青年志愿者协会199个,实现了“大小事务村内办理,矛盾纠纷村内化解”。

开展“微服务” 让民心聚起来

4月9日上午,当五原县套海镇向阳村党支部书记贾俊明把一幅婚纱照送到该村刘和生家里时,刘和生和老伴儿激动得有些不知所措,“这回算圆了我们的一个梦啦!”

去年年底,向阳村围绕村民“微心愿”开展“微服务”,征求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贫困户等的需求,有的老人提出想要米面油,有的想要洗衣机,而贫困户刘和生老两口(刘和生老伴儿患病,因病致贫)则提出想拍一幅婚纱照。前不久,贾俊明开着自己的车,拉着老两口到镇上的婚纱影楼拍了婚纱照。4月9日,贾俊明从影楼取了婚纱照送到刘和生家。刘和生说:“村干部们处处为村民着想,真是太感谢了!”

推行村民小组“微治理”以来,五原县建立县、镇、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突出村民小组服务能力建设,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按照“划片定责”的原则,将村民小组每10至15户划分为一个网格,村民理事会成员兼任网格长,党员或村民代表兼任网格员,协助村民小组理事会开展工作。围绕村民“微心愿”,开展民事代办、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帮助3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271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使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依托便民服务网络,为村民提供社保低保、电子商务、信用贷款、惠民补贴等代办服务,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推行“微教育” 让村风好起来

聚焦村民教育缺失,聚力补齐短板,致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从思想抓起,依托“北疆先锋大讲堂”、“村村响”、流动党校等载体,定期开展党的十九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法规、家教家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各类文体活动,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从行动做起,结合“固定党日”“党务活动月”广泛组织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环境整治、扶贫济困等活动,引导村民讲风格比奉献。从榜样学起,大力开展共产党员户、精巴媳妇、致富能手、身边好人评选,引导村民比作为争先进。

实行“微管理” 让群众动起来

对村民小组实行“十星级”管理,立足问题实际,推行诚信村民管理办法,倒逼村民自觉履行义务:事前立规矩,组织村民商定村规民约,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将道德品行、水费交纳、投工投劳、“十位一体”建设等事项列为重要评价内容,让诚信管理有了具体衡量标准;事中讲规矩,逐户建立村民诚信档案,结合村民日常行为和参与公益项目具体表现,由村民理事会指定专人,对照诚信评价项目,随时记录,定期公开,及时提醒,用规矩和事实说话,一把尺子量到底;事后懂规矩,年底统一汇总村民诚信评定结果,对诚信缺失、屡教不改的村民,列入诚信“黑名单”,在项目争取、政策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授信限制,倒逼村民服从管理。对评定为“不诚信村民”的党员,按照后进党员“回炉”教育管理办法进行教育处置。

强化“微监督” 让纪律严起来

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构建形成“三防六控”廉政防控体系和县镇村组四级举报体系。推选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紧盯村民征地拆迁、集体资金管理使用等重要环节,加强对村组干部的监督。启动资金大清理、财务大清查和线索大起底等工作,坚决防止“雁过拔毛”式腐败和“蝇贪”问题发生。实行理事会公开践诺和“三务”公开,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选优秀村民小组长的第一标准,真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治理有效” 奠定乡村振兴基础

村民小组“微治理”模式推行以来,党的基层组织日渐强起来,有效破解了党组织向下延伸难的问题。党的政治优势显著增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新公中镇团结村六组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盘活资源建设砖窑,每年为村民小组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党支部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和胜乡和胜村四组党支部号召11名党员捐资6万元,带领小组村民采取投工投劳的方式,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室140平方米,节约开支10万元,极大地方便了党员群众开展活动。

套海镇响导村七组启动“点亮微心愿、实现微梦想”爱心志愿圆梦活动,共征集“微心愿”30多个,认领25个,圆梦23个,捐款捐物价值1万多元。新公中镇永旺村一组成立红白理事会,自筹资金购进餐桌、厨具等设备,为村民提供来料加工、操办红白事宴等服务,每桌费用降低320元,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银定图镇丰乐村二组村民理事会推行“五步议事法”,凡涉及村民小组内的土地整治、桥涵维修、道路养护等重大事项,全部按照“陈述议题、辩论、表决、宣布结果、确认签字”的流程协商议事,并交村民大会决议,村级事务管理更加民主公开。

“前两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就没交水费。村里实行‘微治理’后,我差点儿上了‘黑名单’,去年早早就把水费交了。”套海镇向阳村村民刘仓这样说。据向阳村党支部书记贾俊明介绍,村里组织大伙儿商定村规民约,出台诚信村民的管理办法后,全村没有一户拒交水费,村里有个大事儿小事儿,大家都积极投工投劳,落后村、信访村变成了示范村、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