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变身“高大上”!普宁青梅经历了什么?



说起青梅,人们下意识地想到青梅的“酸”。

据检测,梅子的糖酸比仅为0.2,酸溜溜程度绝对是霸王级别。

酸让人们对新鲜青梅望而却步,酸也激发了人们对青梅的创造力,青梅加工让普宁青梅从“土特产”变成了“高大上”的食品。

高埔河一旦沉船,就了隆江

据记载,揭阳普宁市已有700多年栽培青梅的历史。

普宁南阳山区的高埔河一带,一百多年前就以盛产青梅而名闻遐迩。

种植面积已达到一定的规模,青梅收获后被加工成梅脯,然后从高埔河船运经惠来县隆江河,至神泉港转运至世界各地。

民间曾流传“高埔河沉船,酸了隆江”的话来形容当年梅脯数量之多和运载外销的繁荣程度。

直到今天,普宁青梅仍然是普宁主产的水果之一。大量的普宁青梅被收购加工成梅制品,主要有干湿梅、咸水梅,蜜饯类有蜜梅、酥梅、陈皮梅、情人梅、话梅等。

普宁青梅加工企业抱团结盟,共同出资,成立青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从梅功效、梅文化入手,优化产品结构,助力普宁青梅产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产业化程度高

普宁青梅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24.2亿元,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产业化经营占比高达95%。

普宁果梅加工制品品种丰富,年产品加工量达到5万吨,加工比例高达98%。

企业竞争力优势

普宁青梅龙头企业普宁市东昱食品有限公司引进温控密封式调味车间、温控无菌包装车间等一系列青梅加工设施设备,产品风味和安全性不断提升。

公司将利润总额的28%用于研发投入,研发总投入高达480万元,迄今共研发出20多个市场独特的新产品,深受市场好评。

产业园建设直接带动30万农户

当地以高埔镇、大坪镇、后溪乡、马鞍山农场为核心创建揭阳市现代农业(青梅)产业园,力争建成粤东岭南特色高效现代农业青梅产业园。

以推进基地支撑、产业融合、链条延伸、产品升级为方向,重点推进“一心、三园、多基地”特色产业布局,构建包括特色青梅种植业、深精加工业、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农业休闲旅游业等五大产业为一体的产业簇群。

产业园建成后,产业将与农户深度融合,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可直接带动农户约3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