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柴门开 狗不吠

深山老林,炊烟袅袅,土墙红瓦,鸡犬相鸣。

内蒙古阿尔山市位于祖国北疆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一座掩映在茫茫林海中的森林小城。

2009年以前,阿尔山市棚户区近17000户、11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房屋总量的70%。多数房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排排一趟趟土坯红瓦、面积狭小、保暖防寒极差的板夹泥房屋、一声声远近交互的鸡鸣犬吠声,成为这个国有老林区独特的乡情。和其它地区人们生活相比,这里最特别的一道风景就是90%的居民家里都养着一条或几条威风凛凛的狗,用来看家护院。

居民们养的狗大多数是没有狗证的。除了特别凶猛的狗常年拴着外,大部分都是散养的,咬伤人的事件屡见不鲜。阿尔山的街头巷尾也常有狗群出没,嬉闹玩耍,时不时地还向过路的行人狂吠示威。人们过路时常提心吊胆,小心翼翼。除了出行安全受影响,居民区里随处可见的狗屎狗尿,也成为人们厌恶的源由。

“没拆迁前,我家原来在阿尔山南头住,一家三口挤在40多平的房屋里,为了生活,家里还开了个小商店,因为怕丢东西,家里一直都没断过养狗看家,拆迁后我们一家在街里开起了超市,安上了防盗门,也就用不着养狗了,家里有狗客人也都不愿意进!”阿尔山市温泉街洋洋超市老板王丽英坦言对养狗的看法。

“刚刚又进了七千多元的花草准备销售,因为春天是养花最好的时候,预定的人很多。自打2014年以来,姑娘就让我经营花房销售花卉,现在已经经营四年多时间了,买花的大多数是拆迁后搬进新楼房的居民,最好卖的就是仙客来、红运当头、四季海棠等花卉,居家过日子,人们图的是吉祥喜庆,我就根据大伙的需要供货。”阿尔山市温泉街花房经营者张孝杰对记者说。

为了让林区人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棚改工作做为“天字号”工程全力推进,共累计投入资金40亿元,完成房屋征收10200户,65万平方米,林区居民住进了温暖明亮的楼房,过上了舒心安稳的日子。

如今,走在阿尔山街头,再也没有狗群围堵和恐吓,一个个绿化美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一户户被花草游鱼装扮的楼房住所,让这个历尽风雨的绿色明珠再现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