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辈子好事的邵阳81岁老人,入围“中国好人”候选人

“中国好人榜”

邵阳1人被推选为

2019年4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

陈江南

武冈市双牌镇浩山村一位平凡的81岁老人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江南,武冈市双牌镇浩山村一位平凡的81岁老人,六十年间,从不间断施仁行善、助人为乐,架桥修路、看护山林,给人看病、义务清扫等等。也许,陈江南老人所做的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积淀,是必须要有精神和道德的榜样。勿以善小而不为,陈江南老人坚持数十年不遗余力的做好事、行善事,他所做的一切几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是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和称赞,他的平凡事迹也足以让我们感动。

故事还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

年轻时的陈江南就有一副热心肠。他1964年从山东1011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就开始利用学到的理发技术免费为父老乡亲理发。那时候大家的经济都很困难,能免费理一次发心里也感觉减轻了不少负担,而且陈江南常常给乡亲们理过发后还留他们吃了饭再走。那时,陈江南自己的家庭经济也很困难,家人也难以吃饱,免不了埋怨他这样做,他总是耐心劝家人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都吃一点,把裤带勒紧一点就过去了。”就这样一个热心肠举动,一直坚持了几十年,他的家几乎成了浩山村的免费理发店。

陈江南也懂一些中草药配方,利用他的特长,常常为十里八村的人治疗一些无名肿毒、疑难杂症。凡接受过他治疗的病人,无不对他心怀感激,而他又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病人出于感激想请他吃个饭,他也总是一再婉拒,直到现在八十高龄的他有时还在热心帮助病人。

1996年从双牌乡林业站退休后,陈江南看到家乡的山林因土地贫瘠,长期受牲畜及人为破坏等影响,总是不能成林,山头光秃秃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退休的当年秋天他立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号召村里封山育林,苦口婆心向村民宣传培植好山林的好处,并不顾家人的反对,自告奋勇当起了看山人。村里人看他年纪大了,又是国家退休干部,还回村里来当看山员,大家心里过意不去,就好心劝他让别人来看山,他却说:“我退休了才有时间回家乡做点事,我是林业干部退休,如果我自己村里的山林都封育不好,我就更没面子。每次回来,看到村里的山头光秃秃的,我心里急得很,这个任务我领了!我也不要什么待遇,只要大家配合好就行。”

此后几年,陈江南每天起早贪黑,来回行走山路十几公里,夏天不怕蚊叮虫咬,冬天不惧寒风凛冽,秋冬季袋子里总揣上几个烤红薯当中餐,一年穿坏好几双解放鞋,衣服经常被荆棘挂出了洞,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巡护着村里的山林。经过几年的封育,浩山村的山头终于变绿了,开车行走在1865线上,远远望去的是一片翠绿,彻底改变了浩山村原来荒山秃岭的落后面貌。

村里的山头变绿了,可交通还是很不方便。免费当了几年看山员后,2001年,陈江南又开始琢磨着召集大家集资筹劳修建村道。浩山村本来地处省道1865线旁边,离交通主干线很近,但由于村情复杂,村民都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私利,意见分歧大,多年来一直没能把村道拉通。

为此,陈江南深入各家各户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征求意见、做出方案、召开会议,愿意拿自家的良田与别人换,用来修建村道。就这样经过一番苦工,2001秋天,村道终于开工建设了。他和老伴都亲自上场,挑土搬石,手工钻炮眼、砌石墙,无不参与,与壮年劳力同工同出,毫不逊色,同时还要承担组织管理、筹资筹劳登记管理、处理纠纷等任务,时不时还要为大家鼓劲打气。

经过两年的努力,村道终于拉通了,自行车、摩托车、小车终于可以顺畅的开进村里了,尤其是农用车可以用起来了,减轻了村民的劳力负担,也提高了劳动效率,村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感谢江南操心,牵头为我们拉通了村道,不然不晓得哪年才能修通这条路哦!”。

2003年,他又牵头组织劳力,采取“自己筹一点、向上级求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为村民从东云水库接来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千百年来直接饮用灌溉渠水的安全饮水问题,为村民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健康。

2004年,古稀之年的陈江南随着子女住进了城里新落成的房产局小区。最后一个搬进小区的陈老发现,刚竣工的居民楼由于没有专人打扫,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整个小区一片狼藉。于是,常年在农村生活的陈老又坐不住了。住进来的第二天,他就抄起扫帚簸箕开始了义务“垃圾清除行动”。由于垃圾站离小区有一段距离,陈老每次只能用编织袋,垃圾桶,连拖带提,一点一点的清运。从一楼到六楼,从一单元公共区到三单元公共区,从日出到日落。两个礼拜后,小区里整整5吨垃圾被陈老一个人清扫出去。

环境卫生干净了,但楼梯扶手却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陈老又从家里拿出了抹布、水桶,开始擦扶手。水换了一桶又一桶,楼梯擦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将楼梯扶手擦得乌黑发亮,一尘不染。就这样,陈老一入住小区就给居民们创造了一个优美、干净的生活环境,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乱扔、乱放垃圾的现象也得到了改观,说起陈老,小区居民无不伸出拇指把他夸。

从那以后,为了保持小区干净的卫生环境,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慢慢的成了陈老的习惯。常年累月下来,陈老的举动让邻居们觉得十分感动,于是大家商量着每户出点卫生费,以表达对陈老的敬意和感谢。当大家把钱送到陈老手中时,他却非常生气,说这钱我绝对不会收,我打扫卫生是为了锻炼身体,如果你们给钱就是看不起我。无奈之下,大家只好买点牛奶、水果之类的礼品悄悄的放到陈老门口。这一次礼品陈老是接受了,但他却悄悄的把这些礼品全部送到了小区附近的敬老院。

陈老家住小区的顶楼,楼顶上的天台是他最常活动的场所,也是大家晾晒衣物和被子的好地方。但是大家晾晒东西后,经常由于下雨或者出门忘记收拾。这个时候,陈老总会主动跑到天台帮大家收拾,把已经晾干的衣物折叠起来,没有晾干的就放在自家客厅里拉起绳子来晾干。

去年10月,武冈市掀起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热潮,陈老和年青人一起加入了志愿清扫队伍。每天,陈老带上清扫工具,主动上街劝导路人不要乱丢垃圾,讲究卫生,宣传创卫的好处。当看见路上有烟头、果皮、纸屑等垃圾时,他都及时清扫干净。

陈江南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人。他数十年如一日,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年轻力盛还是耄耋之年,他都用最平凡的举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为建设整洁、文明、和谐、美丽的新武冈奉献出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来源\ 文明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