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下跌的话,农民种地持续亏本,农民的基本生话如何维持?

用户1501247019090


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的价格稳中向好,但是同取消国家玉米保护价收储政策以前的价格相比,种植玉米的利润空间压缩了很多,基本上处于微利状态。

水稻、小麦库存压力未减,目前仍然存在价格下行的趋势。但是跌幅不会很大。市场未来会处于稳中小幅震荡的局面。

在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初步共识,放开对美国农产品关税壁垒的情况下,国内大豆的价格上涨目前来看基本无望。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发生了部分地区农田抛荒现象。中国粮食产业进入了几十年来少有的颓势期。

为此有人提出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市场粮食的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但是,近年来国际市场主要粮食也存在供大于求的局面,国际粮食总体价格下处于历史低点。如果我国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价格,受世界贸规易则的影响,大批国外低价农产品就会顺势涌进,因为种植成本的劣势,我国粮食种植产业就会受到严重冲击。造成国产粮食严重积压甚至变质浪费的尴尬境地。国内的农业产业可能面临全面崩溃的局面。所以这种提议目前来看行不通。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会不断地加大种粮补贴的力度。

为了减轻粮食库存的压力,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储粮于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比如部分区域土地轮作政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休耕养地等政策。为此,国家会给农民一定的相应补偿。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竟争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土地适度规模化流转,集约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

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为了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国家制定了农民进城落户政策。为了激发农村的活力,国家提出了资本和产业下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构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总产值占gdp 的比重逐年下降。现在,一些土地资源相对较少的农村,种地已经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存手段。但是在一些人均占地面积较大的农村,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农村,很多农民收入严重依赖土地。粮食价格小幅度下降就会大幅度地影响他们的纯收入。所以,粮食价格大幅度下降对这些主要依赖种粮收入生存的农民来说,是致命的一击。

在主要农产品严重过剩的今天,单纯地依靠大规模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目前农业所面临的困境是根本不现实的。

改变粮贱伤农的局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一役取得成功,根本是不现实的。

国家现在要做的,一是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二是要在制度设计上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在农民就业转移,、基本医疗、社会养老、子女就学等各个方面,制定与其他阶层平等的待遇。在社会财富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特别是社会财富二次分配上更应该向以农民为主体的底层民众倾斜。

面对粮贱伤农的情形,很多种粮农民手足无措,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非常迷茫。究竟应该怎么做,这是农民自己的事,笔者不好评论,也无法指点迷津。但是我可以确切地提醒粮农,低粮价将是一个长久的存在。不要抱有粮价在短时间内会大幅度上

涨的幻想。自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好长远规划加以应对。


盘锦阳哥


很高兴能跟朋友们分享这个问题。

粮价还个事是这几年农民最不愿提起的难事,但又不得不去直接面对的问题。粮价这几年真的非常低迷,这几年加上天气的原因造成粮食的大面积减户。种地真的不挣钱,有时还要赔钱。真的不好混。

日子还得过,结合我们这边的实际情况,有以下几个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我们这边有很多的高温大棚,可以种一些冬季蔬菜。如西红柿,芹菜,黄瓜。这些高经济作物。辛苦些收入还是可观的。

2,我们这边离省城济南比较近,如果不是农忙的时候可以去市里边打个零工,可以增加一份收入。

3,现在年龄大一点,不能出去打工的,现在家里就有一些做手工活的。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买个馒头买个菜还是可以的。

小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门窗工东子


作为农村人,我把我们这里农村现实情况来讲一讲,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农民靠种粮食为主的话,只能说温饱解决了,没有多余的财力去做其他事,于是就有很多人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数是上了岁数的人,他们也没能力去种地了,于是大量的地无人管理,随着国家政策支持,有些能力的人就来到农村,把无人管理的地承包下去,给农民一些租金,做特色种植,合理利用比种粮食收入高,这样也解决了田地抛荒的状况,承包商和农民都有利可得,农民在打工挣得到的酬劳。加上地的租金,一年算下来收入也不错,说来说去就是国家富强了,农民生活就会更好。回答完毕!希望大家满意,给我个,关注,评论,点赞,谢谢!


偶遇在农村


这个问题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粮食的销售价格会越来越低。这才是根本问题,否则根本解不了您心中的结。如果只是怨天尤人您永远永远没有结果。鄙人认为可能这个世界没有人傻到赔钱卖东西(当然特殊情况列外),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说的非常非常难听的话,您注定是一个失败者………………。粮食的价格如果越来越高且不断升高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一个赢家!你认为呢?老一点的人都知道以前的水稻,人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仅仅只能收获300至400斤,而现在说多少,如果我说的不错的话平均接近千斤,且还没有以前辛苦吧。为什么?我们要相信科学,因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真实151396027


感谢推荐,谢谢题主的提问,关于“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下跌,农民种田继续亏本,农民该如何维持生计?”这个问题。苗侗夜郎说是生活在南方的,以大米为主食,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

我想题主应该是北方的人,因为在南方农民基本不靠种田产粮食卖钱来维持生计了,大部分的农民种田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会拿去卖钱。所以,也谈不上粮食下跌带来的生计问题。

但不敢是北方还是南方,粮食下跌是个事实,对于以种田产粮食卖钱的农民来说,这是头疼的事情,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作为种田的农民该如何避免这样的事实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呢?

我认为,要改变思路,提高技术和降低成本。改变思路就要种植出有特色,绿色环保的粮食出来,提供档次和价格,以很少的量获得更高的价格。提供技术就要引荐目前的高科技种植技术,从品种到种植,全面提高,独特发展,成本控制。

还有就是要从国家层面对本国粮食市场的调整和保护,提高粮食种植扶持力度,加大地方保护,促进粮食价格有效增长,维护农民的劳动果实。


苗侗夜郎说


面朝黄土背朝天,

踏破铁鞋蹬断锨。

去年盼着今年好,

今年还穿去年衫。




天下一人482639806913


很多奴才砖家整天嚷嚷国际粮食价格如何如何,为了全力支持工业化,昧着良心牺牲农业,闭口不谈欧美对农业巨量的补贴,也从不考虑粮食安全问题。我们是亚洲原住民怎么能全盘照搬西方的殖民地农业?去看看周围于我们原住民农业相近的国家是怎么做的!

日本、韩国、印度等在WTO上对粮食都有很大的保护,而中国没有保护。

日本为了保护其最为重要的农产品——大米, 自1999年4月起,将大米进口关税定为351.17日元/kg(相当于近400%的税率),此后每年下调2.5%,这使得目前日本大米的超额关税仍然存在,而进口大米完全丧失优势。2004年日本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16.1%,远高于工业品3.8%的平均关税水平。此外,日本小麦、花生米等农产品关税曾分别达到200%和500%,足以见日本农产品的关税高峰之高。日本和韩国之所以对本国的加工食品进行特殊保护,目的是使其国内生产成本高于国际成本时仍能继续维持生产,一方面人为地增加了国内加工食品的附加值;


妖言001


两条路:一是干脆把土地给了别人种,多少要一点流转费,一心一意打工挣钱,在打工过程中,只要稍加用点心、用点力,除了正常收入外,那点种地收入很快就能挣出来。

二是早做打算进入城市,把一家老小安置妥当,在所在城市就近打工。全家总动员,能干点啥就干点啥,让孩子好好念书,奋斗若干年后,等孩子考了学,彻底摆脱农村,从下一代开始,做一个永远持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居民。


古道浪人ZWR


世界第一強国美国是怎样做的呢,牢牢的抓住军工和农业,不发展轻工业。发展军工的意义不必说,只要搞一笔生意,就可购买轻工业产品供国人消费。掌控农业的意义就更大,为了鼓励种地的有稳定的收入,宁愿把多余的粮食倒进大海,也不能降低粮食价格。


78暴风雨


如果粮价继续下跌,农民肯定会减少种粮面积,或者干脆放弃土地外出打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种粮收入在维持农民生活方面,所占比例就不大。以后不种粮食了,就全靠打工了。

粮价下跌会使农民更快地下决心放弃种地,进入城市谋生,但还不会放弃土地承包权,万一买不到粮食,他还会回来种地,这也算一个退路吧。

这种情况到是为土地流转创造了一个机会,可是就这样的粮价,任何承包大户都不会挣钱的。流转也就不会成功。所以任由粮价下跌,受损失的不只是农民,也有可能对整个国家造成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