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温度|我和工商银行的二十八年

我加入工商银行这个大家庭二十八年了。

回顾这28年,我完成了很多人生大事,我的个人成长与工行的发展相互交织、无法割离。一切都是那么地刚刚好,好像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错过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无法完整地走过这28年。担心自己笨拙的表述、浅陋的辞语无法承载这段历史,我想尝试用四个关键词来表达和叙说:遇见、坚持、感恩、奉献。

遇见

1988年之前的17年,我是在一个偏僻的团场生活。初升高时,我的成绩非常不好,勉强考上了高中。那时,我的父母很焦虑,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混到毕业,去包地种葡萄。要么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出来分配在城里工作。

继续混了一年之后,我选择了后者。也许是心智顿悟,也许是当时都在说高考改变命运这个话题,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有了憧憬。总之,磕磕绊绊地考上了新疆银行学校,恰好被分在了工行班,毕业后直接就被分在了乌鲁木齐工商银行。

时至今日,我都清楚地记得初去网点报到的情景。当时的分理处和储蓄所是分开的,我被分到了分理处出纳初点柜台。刚坐下,我们主任就把一把练功钞、一沓记账纸和一把算盘搁我桌子上,一通教育:“小姑娘,进了工行的门,就是工行人了,就得守咱工行的规矩。咱们呢有两个精神,是人人都要背会的,一个是三铁精神: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一个是工行精神:求实创新、吃苦耐劳、顾全大局、团结奋进。你只要在工行一天,就得好好遵守不能给咱工行抹黑啊!记住了,每天都得练基本功,点钞、写码字、翻打传票,一天都不能偷懒......”我捣蒜般连连点头。就这么着,一路相随。

所以,工商银行,你是我迄今为止唯一的东家,从低矮简陋的小砖房到现代化的建筑;从高过胸口的栅栏银台到防弹玻璃隔断的座椅窗口;从狭小拥挤的等候区到功能分区的大厅;从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到自助叫号的提示声;从手写单据到无卡服务......从筚路蓝缕到日新月异,二十八年的相伴而行,遇见即是初恋,初恋便是相恋,便是永远了。

坚持

28年里,放弃的念头时时有,在不如意的时候,拮据的时候,压力和辛苦重如山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我却是擦干眼泪,学习着如何进步,遮蔽着来袭的风雨,期待着对未来的盼望。

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深刻地了解这份职业赋予自己的:自信受挫时的崩溃,犯下错误时的惶恐,难辨方向时的惧怕,克服倦怠时的竭力......也没有人比我更加深刻地了解:站在领奖台那一刻,掌声响起时,我的心中有多么无限的感慨。哪怕青春已不再,情怀已更改-----能在工行工作,这件事从来都没有褪过一点点颜色。

真的,在痛苦难熬的日子里,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付出真心。因为天下之事,唯有热爱不破。

记得技能大赛最疯狂的时刻,大家都是把网点当做了家。下班了谁都不走,都在练技能,一心想的就是怎么把技能提升,超过别人去参加比武。我们快乐地拼博着,有相互较劲、有你追我赶,更有责任,有浓浓的集体荣誉感。

后来工商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经营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点随之转型,从以前简单的追求速度转变为服务与速度并存。开始的时候确实为难了我。我就像刚刚出阁的小媳妇,有点害羞有点不自在,不习惯说“您好”,不习惯说“慢走欢迎下次光临”,不习惯双手递接传票行举手欢迎礼,只是被动地遵守着,坚持着。

慢慢地,当我做成了习惯,面带微笑举手示意欢迎客户时,时常会碰到一些老人家,回我一个同样的微笑和举手礼,这让我震撼也让我反思:这真的就只是一种形式吗?还是因为我没能从心底接受我们的服务文化?它分明代表的是一种尊重、友好、沟通与用心啊。我们这些看似重复的服务,让客户在体会银行专业服务的同时,能感受到了我们的真诚我们的态度,而这些,正是留住客户最重要的东西吧?

从此,我坚持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把工作做到极致,而我的喜悦,莫过于听到客户的一句话:“你的服务态度真好!”

其实,工商银行,我心中一直有遗憾,没能早生几年,早入行几年,与你一同体味创业初期的辛酸与艰难;可是,比起8090后,我又是如此幸运,还是陪你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不断攀升的业绩指标、不断增多的营业网点、不断壮大的员工队伍......路漫漫其修远兮,幸好一路有你。谢谢你给了我最初的职业梦想,也给了我坚持梦想的力量。

感恩

如果说,在我生命里有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参加党的十九大会议是第一件。第二件,就是“李鹏工作室”成立时,那些可爱的客户来参加揭幕仪式并合影留念。那些照片无疑“记住”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这个“高光时刻”。

而这种时刻,与其说是提醒我曾经有一瞬的欢喜和荣耀,不如说激励着我去集齐更多的“高光时刻”,感恩每一次得到背后的幸运和贵人。因为选择工行,是我的明智;工行选择我,是我的幸运。

在这里,我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和指导;在这里,我找到了工作的乐趣,感受到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在这里,我学会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站在他人的立场看自己;在这里,我懂得了得与失的真谛,知道所有的付出,都会在或远或近的未来,反馈宝贵的价值......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冬日,做完当天的收尾工作,开完夕会,出网点时已经接近八点半了。暮色蔼蔼,白雪皑皑。我刚走到马路上,就听到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抬头一看,是经常来做理财的罗阿姨。她腿脚不方便,每次我都会把她搀扶出大门,嘱咐她走路一定要小心。

那晚,罗阿姨步履依然蹒跚,眼里却洋溢着温暖的笑意,手里拿了一塑料袋绿绿的蔬菜。她说:“我家亲戚自己大棚温室种的菜,刚给我拿来的。想你平时下班就晚,来碰碰运气送点给你。没想到还真碰到了!”边说边把手中的菜袋递给我,我赶紧摇头:“不不不,阿姨,我家有呢,您自己留着吃吧。”罗阿姨不由分说,硬是把袋子塞我手里:“拿着,拿着,不拿阿姨生气了!你太辛苦了!这是自家种的,很新鲜,你不要嫌弃。”

我无法抗拒这份礼物,更无法抗拒这种温暖。虽然,就是一袋很普通的到处都有卖的蔬菜,可是,在寒风凛冽的夜晚,这袋菜,足以熨帖人心。冬天这么冷,我却有温暖的一方天地。

许许多多如罗阿姨般给予过我信任、鼓励、肯定甚至直白的赞赏的客户,把光照进了我的心,才让我的世界永远明亮,让我的精神像蓄势待发的弹簧发条,总是卯着一股美好的劲儿。

所以,工商银行,我怎能不愿意和你同命运、共呼吸?怎能不愿意将所有青春能量奉献绐你?怎能不愿意陪你砥砺前行路上的风风雨雨,做你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力?

奉献

与工行相依相伴的这些年,我学到了一种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奉献是工行人的忠于职守,是工行人的爱岗敬业。工作的累,习惯就好;工作的苦,想开就好。

我看到,我们的柜员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等起身去喝水时,杯中的热水早已热度全无,可温暖已经留在了每个客户的心间;我看到,我们的客户经理在支行负责人的带领下为清收一笔不良贷款而几天几夜不能回家,当他们带着黑眼圈把贷款收回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微笑;我看到,我们4名干部担任着深度贫困村的第一书记,62个村被新疆分行承包承诺脱贫;我看到,我们1500多名银行员工与老百姓结对认亲,他们扶贫帮困,与乡亲们互助互爱,亲如一家......期间所有的放下,是因为大家懂得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期间所有的辗转,是因为大家懂得这一切将创造时代。

这就是新时代的工行使命:服务客户,奉献社会。理性且勇敢,坚毅且向前!我为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而深深庆幸与自豪,也更加不敢懈怠。

这就是我和工商银行的故事,我们的28年。

诗经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工商银行,往后余生,我依然与你坦诚相见,继续相伴!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