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佈!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泉州第37!

剛剛

又有喜訊傳來!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發佈

泉州上榜,排名全國第37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近日發佈

福建多座城市進入百強

廈門排名第18

福州排名第23

泉州排名第37

莆田排名第76

漳州排名第88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由清華大學博士後、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級)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領銜的團隊發佈。

該項研究歷時一年多,對經典框架進行了細化與量化,在前期60多個指標、超過10萬條數據基礎上篩出27個指標、約5萬條數據,以此建立多維度、多層次、可驗證的城市發展潛力基本面+市場面評價模型,

對全國除三沙市外的336個地級行政單元的發展潛力進行客觀排名。

泉州,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擁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 2017年,泉州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38。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泉州名列其中。

如果這些都還太抽象

請接著往下看

帶你認識一個來了就會愛上的泉州!

我叫泉州

這是我的名片

中文名:泉州

小名:刺桐

英文名QUANZHOU

別名:

鯉城

年齡:1700多歲(從三國時期開始算起)

體型:土地總面積1101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541公里。

資產:生產總值7548億元人民幣(2017年)

郵編:362000

電話區號:0595

車牌代碼:閩C

語言:閩南話、普通話、地瓜腔普通話、英語……無障礙隨意切換!

性格:愛拼敢贏

昔日,它是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東方第一大港”

在與世界的對話中

成就了

“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

今日,它是

“東亞文化之都”

“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隱藏著最純粹的中國

傳頌著古老中原的華彩樂章

這,就是泉州。

海絲泉州,一港一世界,一城一中國。

這裡的城

保存了閩南最原始的味道

這些味道藏

在老泉州的市井生活裡

在老泉州的商業地標裡

在老泉州的文史畫卷裡

西街

是泉州古城最熱鬧的一條街

處處可以感受到老泉州的“古早味”

街邊的古早糕點

彷彿還停留於上世紀的老店鋪

守著古厝的老市民……

中山路

是老泉州的商業地標

與東西塔構成了

“東西雙石塔,南北一長街”的獨特景緻

千年古剎開元寺

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泉州天后宮

素來被認為是

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較大

的祭祀媽祖的廟宇

府文廟

被選為“2016年央視春晚的分會場”

到了夜晚

在璀璨的燈光下

泉州古城則會散發出

更迷人的氣質與獨特的韻味

青山綠水的襯托

讓泉州城更加美麗別緻

清源山

是泉州的母親山

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景區

自古以來

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

老君巖

乃“中國現存年代最久、雕刻技藝最絕”

的道教石雕造像

這還是一座有文化的山

除老君巖外

還有天湖、弘一法師舍利塔、千手巖……

泉州還有

國家地質公園石牛山

閩南西雙版納牛姆林

絕頂蓬萊仙公山

在冬季

還可以去九仙山觀賞霧凇美景

泉州更被譽為

“中國八大最美的海岸線之一”

崇武海岸

蜿蜒的海岸線連接起了12個美麗的海灘

海岸邊的崇武古城

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岩海防衛城

“海上博物館”深滬灣

是距今7000多年的海底古森林遺址

也是距今萬年的古牡蠣礁及古人類活動遺址

可謂“中國獨有、世間罕見”

“海內第一橋”洛陽橋

見證了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被譽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

“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

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

籌劃中的海絲古港刺桐港項目

將重現古刺桐港昔日輝煌景象

這並不是泉州的全部面貌

泉州還有多元的文化:

海絲文化、閩南文化

泉州被全球網友們票選為

“最中國美食城市”

在泉州

胖子是可以被原諒的!

“八閩名勝無雙地,世間獨秀泉州府。”

泉州,不僅適合於到達,更適合於出發。

無論曾經的歷史文化名城

還是如今的現代化城市

泉州已經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未來的泉州將會越來越好!

榜單解讀

二線城市中廈門進入前二十名

根據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市政治地位等,將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單位劃分為一二三四線城市,其中三沙市因公開數據缺失較多而不在本文榜單範圍內。

一線城市為北上廣深4個,2018年GDP在2萬億元以上;二線城市為除一線城市外的直轄市、多數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GDP大於7000億元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於4萬元的少數發達地級市共35個;三線城市為少數弱小省會城市和GDP在2000億元以上的其他地級單位共85個;四線城市為GDP在2000億元以下的其餘地級單位共213個。

2019年深北上廣穩居中長期發展潛力榜單前4名。深圳佔據城市發展潛力榜首,北京、上海、廣州緊隨其後。

二線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漢、重慶、天津、杭州進入了榜單前10名;鄭州、長沙、西安、濟南、合肥等省會城市,廈門、青島等計劃單列市,蘇州、東莞、佛山等發達地級市進入前20名

除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外,前50名其餘地級市大多分佈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其中長三角城市群8個,珠三角城市群4個,海西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各2個。東北地區有30座城市位列200名之後,佔本區域地級單位個數的83.3%,發展潛力總體靠後。

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城市群更具生產效率,更節約土地、能源,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2019年發展潛力百強城市中有96個位於19大城市群,有54個位於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

最新數據:深圳、廣州、杭州、長沙、西安人口年均增量最靠前

人口持續向大城市集聚,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從區域層面看,當前人口迴流皖川桂豫等中西部省份與粵浙等東部省份人口再集聚並存,京滬津蘇黑吉遼人口增長低迷甚至負增長。

2010年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中西部地區產業承接以及老一代農民工老化,部分人口逐漸迴流中西部,東部人口增速總體減緩,而東北地區人口開始負增長。

當前人口迴流明顯的是安徽、四川、廣西、河南、貴州等省。

從分線城市看,人口持續向一二線大城市流入,三線城市全域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線城市持續流出。2011年以來,一二線城市人口流入放緩但仍保持集聚,放緩的原因包括京滬控人、人口老化農民工迴流等。

35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

在公共資源方面,一二線城市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密集,城市軌道交通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公共資源是產業發展的配套,優質公共資源對人口有著明顯吸引力。

從教育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多擁有區域內最優質的中小學和高等教育資源,擁有的985/211大學數合計佔全國的81%,擁有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合計佔全國的58%;其中,京津滬的一本升學率位居全國前三。

從醫療資源看,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分別為3.2、3.1、2.2、1.9,並且醫療資源的質量差異巨大,全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從城市軌道交通看,根據各城市地鐵公司官網及發改委最新批覆,至2019年3月全國已通城市軌道交通(不含有軌電車)的城市有35個,加上已批覆未開通的城市則增至45個。

二線城市高鐵日始發終到趟數149趟

在交通區位方面,一二線城市佔據交通樞紐地位,高鐵日始發終到趟數分別高達740、149趟,東部地區受益於自然地理和率先發展戰略交通基礎條件更優。

從自然地理看,東部沿海地區具有先發的區位優勢。在東部率先發展戰略下,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迅速,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

從高鐵通達度看,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高鐵日均通行班次分別為974、460、155、54趟;目前尚有107個城市未開通高鐵,主要分佈在中西部地區。

從高鐵日始發終到趟數看,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分別平均為740、149、17、6趟,其中廣州、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武漢、重慶、天津、長沙、西安位居全國前十。從高速公路看,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路網密度差異仍然十分明顯,分別為1001、506、330、99公里/萬平方公里,四線城市僅為一線城市的10%。

海峽都市報閩南版綜合新福建、泉州市文旅局等

出事了!麥當勞奶茶含消毒水!福建女子消化道受損入院!


家裡十多套房,四輛車,曾是個200斤的胖子!這個快遞員火了!

點擊下方小程序進入海峽都市報看最靠譜的閩南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