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敢滴滴打车吗?乘客:想想都后怕!

“我以前没有在意滴滴的安全问题,直到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才注意

,坐有安全隐患的车终究是问题,等出了事就晚了,甚至无可挽回,想想都后怕。王女士对记者说,“反正我是不敢坐滴滴了,至少整改之前不会去坐。”

近几个月来,关于滴滴打车的负面新闻可谓是接二连三、此起彼伏,从偷拍女乘客、性骚扰女乘客以及滴滴司机殴打乘客到后来发生专车劫财劫色杀害女乘客。继河南和浙江的女孩们遇害之后,北京、天津等地又相继曝出有相关司机尾随当事女乘客、开车露下体、锁车门猥亵女乘客……那么北京的王女士近日又遭遇什么了呢?


事件背景


王女士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职员,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经常使用滴滴软件打车。有一次她从卢沟桥打车到国贸,觉得预先规划的路线合理,费用是80元,王女士便点击了呼叫司机提交了订单。

不一会滴滴车到了,王女士上了车。结果滴滴司机一上车就把手机关了,完全没有按照预定的路线行驶,起初王女士以为中途可能有修路司机绕道可以接受,可接下来司机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走的路线是越来越离谱,好像是朝着高速方向行驶

王女士打开手机导航一看慌了,她要从西五环去往东三环,可司机是一直往北开,越过好多个可以右拐向东的路口仍然选择向高速方向行驶。这时王女士询问司机是不是绕路了,为何一直选择高速方向而不右拐时,司机态度恶劣,大声呵斥王女士说没有后继续向北开往错误方向行驶。最后在王女士强烈要求下才右拐往东行驶到达目的地,费用120元。

“我被司机呵斥后吓得没敢说话,我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要把我带到哪里。如果只是绕路还好,如果真的上了高速再人身陷害,我一个女生逃都很难。”王女士事后对记者说,:“我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之前也看见过许多滴滴司机陷害乘客的新闻,但是因为自己没有遇到也都没有在意,何况觉得在北京这种地方不会发生。但是如果真的出了事就无可挽回了,想想都后怕,希望我的这次经历会引起大家对滴滴安全性的重视。”

王女士对滴滴事后的处理态度也很不满意,王女士几次打电话给滴滴公司反映情况,客服只是表示会加强对司机的监管,具体的监管方式没有说明,对于王女士的遭遇客服表示最多只能补偿一张很少数额的打车券。滴滴客服在对于记者的疑问——如何加强对司机的监管,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时表示“不清楚”。

面对滴滴打车频频出现的危险事件,社会唏嘘一片同时用户们不禁深感担忧,滴滴平台暴露出的安全漏洞引发关注。


滴滴案件4年50多起,几乎每月都有


当滴滴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大,人们才知道,在滴滴平台发生的案件是如此之多。

北京海淀法院法官姜楠称,最近几年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数量,远高于公众所知悉的程度:

2015年7月4日,滴滴顺风车主郑某接到乘客后,在车内采取暴力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

2016年5月2日,滴滴司机潘某抢劫乘客钟某后害怕事情败露,用刀捅伤钟某颈部要害,待确定其死亡后驾车抛尸。

2016年8月15日,滴滴顺风车主蔡某在其车内持电击枪威胁乘客并强行发生性关系。

2016年11月10日,滴滴车主侯某在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后,趁乘客醉酒之机实施猥亵。

2017年5月14日,滴滴顺风车司机周某在车内对乘客甘某实施捆绑等虐待行为,并将甘某抛弃至公路边涵洞下,造成了甘某机械性窒息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4年里,媒体公开报道及有关部门如法院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几乎每个月都有。


仅深圳地区千名司机前科被查出


由于网约车相关管理规定以及法律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网约车司机的准入条件还是依靠平台自行规定。滴滴顺风车前期为了抢占客户,其司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一般只要符合国家年审的私家轿车都可以注册,需要的材料只有驾驶证以及行驶证。

今年3月底,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通报,据深圳公安部门排查,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一些被注销驾驶证的“毒驾”人员,使用已注销的驾驶证注册成为网约车驾驶员。面对如此大量的犯罪前科司机,滴滴司机的资质以及乘客的安全问题怎能不引起社会关注?


滴滴没有将安全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滴滴案件发生后,滴滴从未出面道歉。直到“河南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造成举国震动,滴滴才进行公开道歉。但如今,在滴滴的官方微博上,已经找不到当初那条道歉声明了。

据网友爆料,就在乐清女孩赵某遇害的同一周,滴滴悄悄的将乘客的个人信息恢复到了默认可见状态,而这恰恰有可能“使罪犯2016年5月2日深圳女教师钟某遇害后,滴滴总裁柳青还专程前去处理,但悲剧已经发生。以此可见滴滴的高层并非没有看到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没有将安全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乐清女孩赵某的家人,对登门道歉的滴滴方面表示:“你们摸着良心看看,你们出了几次事情了?空姐的事情,你们不反省自己公司的管理问题,导致现在的情况出现……大家都是有父母子女的,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不要光顾着赚钱,而忽视了社会的影响。”


安全第一,只是口号


面对如此多的被害案件,滴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网友表示,在滴滴公司大规模整改之前,应该卸载滴滴。还有网友认为应该重罚滴滴,一定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

记者又咨询了“法桥”上的律师,律师表示,这些受害者都是消费者,滴滴平台有义务要保障其安全,消费者与平台应该视为一种合同关系,从法律上讲义务权利是统一的,滴滴公司不能光享受权利,既然从打车业务当中获取了利益,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责任,提供相关服务。

记得程维曾在滴滴年会演讲中称,“安全是滴滴最重要的良心指标”,他还特别强调“安全第一,不仅仅是口号”。然而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么多案件,彻底暴露了所谓的“安全第一”,真的就只是一个口号。


撰稿: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