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武装直升机等可以进行火力支援,反坦克导弹是否也可以用于火力支援呢?

3RD视角


火力支援一般靠远程火炮、武装直升机、固定翼战机等,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地地导弹、巡航导弹等也可以用于火力支援。但是,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拿反坦克导弹做火力支援的,一方面反坦克导弹射程较近,最大射程普遍在5-10公里;另一方面是效果不好且太贵,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一发,而且反坦克导弹的主要特点是穿甲能力强,爆炸破坏能力一般。如果将反坦克导弹用于大范围火力支援,不仅效果欠佳而且还代价也过于高昂!国产PLZ-05型155mm自行榴弹炮PHL-03远程火箭炮,火力支援利器

A-10攻击机可提供强力对地火力支援

现代反坦克导弹主要强调高准确度、远射程以及极强的穿甲能力,目前世界范围内优秀反坦克导弹包括美国“陶式”、“标枪”,俄罗斯“短号”,以色列“长钉”以及中国的“红箭-10”等,其中我国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采用激光制导、冲顶攻击的设计,最大射程达10000米、穿甲厚度达1200mm匀质钢板,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导弹除可以用了对付坦克外,对于防护严密、战场价值高的固定火力点、地堡/暗堡等,也有很好的效果,可以用来拔除据点!当然,反坦克导弹的价格也很对得起它的能力,拿国际市场上的交易来看,一般型号的单价至少10万美元以上,高性能的价格更高,所以,没谁愿意拿反坦克导弹去当做火力覆盖的工具。

美国不同型号的“陶式”反坦克导弹
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
红箭-10反坦克导弹

其实,反坦克导弹能不能用于火力支援,这个问题很难给出固定答案,因为如果是战争状态下,情况危机时手头上有什么火力就使用什么火力,那还顾得上是不是适用呢?!典型的案例就是“二战”时期德国的“万能神炮”--88mm防空炮!该炮是二战时期德国最为重要的放空工具,具有射速高、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在非洲战场上,隆美尔面对盟军坦克的集团冲击无奈之下下令用88mm炮平射,没想到打出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该炮后来经过改进应用在了“虎式”坦克上,也成就了“虎式”坦克的威名!

装备88mm主炮的虎式坦克

战争中没有必须墨守的成规,只要能合理利用手头的武器达到预期的战斗效果,就是正确的!现代各主要军事大国的单兵装备中普遍配备了大口径火箭筒,口径包括120mm、80mm、40mm等,一般情况下的攻坚和火力支援,单兵携带的各种口径火箭筒即可满足需求;而至于大范围、远距离、高密度的火力支援,只能靠远程火炮、飞机等来提供了。步兵班单兵武器装备,这火力强度也用不着反坦克导弹出马!😂

据说是我国下一代反坦克导弹“红箭-12”,看这造型,舍得让其去做火力支援么?😄


威呐解析


反坦克导弹也可以用于近距火力支援,现在反坦克导弹趋向于多用途化发展,从技术讲不仅仅具备打击敌军碉堡、掩体以及其他坚固防御设施的能力,甚至还具备打击空中目标的能力。

反坦克导弹进行近距支援作战,通常是一种高配作战样式,只有特种部队或许有这个机会,平时并不怎么常见;虽然其具有打击精度高、打击时效性好和毁伤威力大的特点,但也有诸多因素限制其大量使用。



首先,射程有限,限制其使用范围。一般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在10公里左右,反装甲运用除了机载模式,基本上都处于3-5公里范围,最大也不会超过8公里;这个射程基本上与60mm迫击炮的标准射程差不多,甚至低于部分60迫击炮的射程;是典型的介于火炮与火箭筒打击之间;只有部分承担攻坚任务的步兵分队或者特战分队可能出现类似需求,一般大多是抵近射击,主要看中的就是它的毁伤威力和精准度。


其次,使用效费比不高。通常最便宜的反坦克导弹价格都是以10W量计的,这对于打击造价在100W量以上的坦克、装甲车有一定的使用效费比,打击一个造价甚至不足其价格五分之一的目标,就显得有些土豪作风了;通常反坦克导弹装备数量本身就偏少,多用途弹的价格和能装备数量与普通反坦克弹有着较大差距,这无疑进一步降低了作战使用效费比,还没有那个土豪大国能如此奢侈大量使用反坦克导弹进行攻坚作战。


再次,作战用途上存在重合。为了弥补火炮与轻武器之间的火力毁伤空白,各国相继研制了一大批诸如火箭筒、迫击炮、自动榴弹发射器等一系列点面杀伤武器;为了提高打击效能,火箭筒的口径达到了120mm,比如我国装甲步兵当前主要以120mm火箭筒为班组反坦克和攻坚作战的标配,此外还专门研制了用于攻坚作战的云爆弹,这些装备除了在打击距离上稍逊色于反坦克导弹之外,无论是毁伤威力还是使用效费比都要优于反坦克导弹,毕竟术业有专攻。


因此,并不是反坦克导弹不可以用于火力支援,只不过其造价高且在作战用途上与现有装备存在重合,故而非特殊条件下,很少有人会奢侈到使用反坦克导弹进行近距火力支援;既然有更好的选择,又有什么必要去烧钱呢?


鹰鸽分析


其实反坦克导弹用来火力支援这个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有的人可能觉得反坦克导弹属于精密设备,价格又高昂用来做火力支援是不是有些浪费。再者反坦克导弹的瞄准原理原本是用来打坦克的,用来火力支援能不能行,其实反坦克导弹的瞄准原理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就拿比较有名陶氏反坦克导弹来讲,它的瞄准原理就很简单。发射前,通过瞄准设备确定目标所在位置,锁定目标后发射即可。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目标的位置,始终瞄准目标,为导弹提供不间断的引导。在发射出一定距离后,导弹的无线电测高仪开始回传数据,同时根据引导调整飞行轨迹以及飞行姿态和高度。在接近目标区域后导弹开始扫描目标区域,当飞行到目标上方时,引爆战斗部,实现对目标的攻击。用来做火力支援也是这个原理,没什么两样。

而且一般来讲现役的反坦克导弹的精度较高,射程较远。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昂贵的TOW陶氏反坦克导弹就被当做炮弹用,在远距离攻击敌方机枪、狙击手阵地屡试不爽。

我军其实也在很早也就开始使用反坦克导弹用来打击敌方阵地指挥部,1985年7月,麻栗坡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我军就使用了装备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攻击越军指挥部。根据当时情报显示,越军的前沿指挥部距离我方阵地2100多米,距离较远,所以就决定采用红箭73反坦克导弹来攻击敌方指挥部,一轮两发反坦克导弹攻击后,打下了这个高价值目标,使用效果显著。


而随着现代武器飞速的发展,我军可选择的反坦克也越来越多,红箭8、红箭11等等。但是红箭73系列改型还在部队中依旧坚挺,原因就是相对比较便宜,成本比较低、整体较小携带方便。而且最具特色的是发射架与控制台分离,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发射引导人员暴露情况,降低射手风险。其中红箭73导弹还因为采用的是有线制导,抗干扰能力强,人工操控可以始终瞄准目标。经过升级后一般的干扰手段基本对其无效。

在不断的装备更替中,我军对于支援火力的需求加大,红箭73导弹自然挺身而出,承担起了这一任务。在远距离打敌人工事碉堡之类的目标毫无压力,而且精准度高,便于隐蔽,实在是攻坚利器,它也就凭借着自身的优点继续在我军发光发热。

所以说,反坦克导弹用来做支援火力再正常不过,而且现在的反坦克导弹也都有对地支援能力打击高价值目标,反坦克导弹也就不再反的只是坦克了。。


不用修的99A


当然可以。反坦克导弹实质就是带导引的炸弹而已,不过对穿甲功能进行了加强。

一是对人射击。只要在射程内,瞄准打就是了,就像发射狙击枪一样,而且这个还可控制瞄准,对于价值较大目标、应急打击对方聚集人群,以及掩体后人群都是很好打击手段。



二是打地堡累类目标。对越作战中,1985年7月2日我军35号高地前沿防御阵地上,面对越方1031号高地,我导弹分队两组发射,每组分别发射2枚导弹,打掉越军距我约2100米远的两处营、连指挥所。导弹发射后钻进越军连指挥所,并引爆了工事内存放的弹药,猛烈的爆炸将越军隐蔽部的顶盖全部掀开。两枚红箭-73干掉越军两个指挥所战之后,同年12月24日在东山同一地域31号阵地,再次对越军前沿地带营指挥所实施“定点斩首行动”,一举将其摧毁。这两次行动迫使越军将老山前线指挥所后撤到红箭-73导弹射程之外,可见精确打击的威慑力是多么巨大。打地堡房间类目标时候,可以选择温压弹头。,这样在弹头威力上显著扩大,并且穿甲能力减弱,方便摧毁比较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三是打直升机类空中目标。真主党2018年8月12日在南部村镇亚特尔击落了一架以军直升机,使用的是新型反坦克导弹“瓦德”。以军说,这是以黎冲突爆发以来,首次有以军直升机被击落,而且机上5人全部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叫作克伦·滕德勒的以色列女兵。这也是首次有女性士兵在黎以冲突中死亡。苏联打阿富汗时候,阿富汗方面就用反坦克导弹在机场附近伏击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取得不小战果。


四是打击水上目标。这种武器我国的红箭-11的舰载版本也正在研制,如果能够研制成功的话以舰船这种平台的可携带量来看,它将赋予小型舰船前所未有的打击能力,这无论是近海巡航还是岛礁监控都极具优势。

五是简单超视距攻击。红箭-10发射系统约重150kg,其中弹头约43kg,弹体长185cm,普通型号之前提过射程约为10km,但是其增程型号将达到25km,超视距性能非常可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反坦克导弹正逐步向多用途导弹的方向发展,不但可以对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攻击,也可对钢筋混凝土工事、敌军指挥所、移动指挥车、低空飞行直升机等重要点状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下雨啦16


用反坦克导弹作火力支援武器太过奢侈了

在真实的战场上,唯有榴弹炮、迫击炮,才是最主要的攻坚火器和步兵支援武器,高射炮、反坦克炮等加农炮基本上功能单一,用途始终没有榴弹炮和迫击炮那么重要,二战时德国88炮成了万能的神炮,毕竟是少之又少。

武装直升机是用来对付坦克、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等地面高价值目标,必要时可用火箭弹摧毁地堡等坚固工事,也可用来对付敌方的武装直升机,只能说武直具备一定的火力支援手段,火力支援不是武直作战的最主要目的。

战时的火力支援,依然是炮兵各类火炮输出的弹丸,以及空中攻击机和轰炸机的任务,这点要非常明确,武直仅是必要时火力支援的配角而已,也即火力支援并非武直的作战目的。

至于反坦克导弹,譬如我军装备的红箭-10,属于光纤制导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10000米,穿甲型深在1米以上,能打爆所有全球在役的主战坦克,让其彻底变成一堆永远无法安装的零部件。

但红箭-10价格昂贵,一发出去100万以上人民币就打了水漂,让如此昂贵的反坦克导弹,充当火力支援任务,战时的指挥官一定是被脑子烧坏了。

因此,在战时,对敌坚固定火力点,可以采取火炮、攻击机、火箭筒、榴弹发射器等打击手段,将目标予以摧毁,必要时,也可以用武直的火箭弹予以摧毁,对于价格昂贵的反坦克导弹,当作火力支援武器,用起来确实肉痛,烧得可是大把的人民币。

不到山穷水尽,部队指挥官是不会用反坦克导弹打击敌火力点的,用反坦克导弹来当火力支援武器,那也太过奢侈了。现在,我步兵班人手一具不占编制的火箭发射器,打掉了火箭弹,发射管就扔了,步兵班的攻坚手段也是蛮厉害了,足以对付钢筋混凝土的野战工事。

不似40火,发射管和火箭弹是分离的,1具火箭筒,竟然要占有2个人的编制,1个射手,1个背弹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