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直升机是否很少有弹射逃生设计?为什么?

倔强的函数


全世界的直升机中目前也就只有俄罗斯的卡50/52武装直升机装有弹射救生座椅,其他的直升机不管是运输的还是其他任何类型的直升机都没有装备弹射救生系统。当然这是有原因的,首先由于直升机是旋翼机,头顶装有螺旋桨,所以直升机是没办法像战斗机那样在发生危险时向上弹射的,其次由于直升机飞行高度普遍不高(2000--4000米),如果向上不能弹射采取向下弹射的话更危险,比如直升机驾驶员在1000米高度弹射,那么留给飞行员安全打开降落伞的高度只有六七百米,而这个高度就算是接受过特殊训练的跳伞爱好者也不能保证每次能够安全降落,这还不包括在弹射时直升机的飞行姿态问题,

所以大多数直升机都采取迫降的救生方式。
目前配备弹射座椅的武装直升机只有俄罗斯的卡-50/52武装直升机,其它直升机都没有配备弹射座椅。在直升机发生故障或者被击中时,驾驶员拉动裆部的弹射手柄就会启动救生系统,先将直升机顶部的主旋翼炸飞,接着,火箭弹射救生座椅就会带着飞行员飞离出事直升机。大多数直升机不装弹射座椅,主要是因为直升机的构造比较特殊,它驾驶舱顶端是旋翼,弹射起来较为复杂。另外直升机一般的飞行高度都较低,如果在飞行途中出现机械故障或者是被敌方武器击中失去控制无法飞行时,相比于复杂的弹射流程来说(容易出现问题,往往来不及弹射就已经坠毁),还不如采取迫降的办法来着地。这些程序说说就这样复杂,实际使用确实也远不如战斗机弹射跳伞那样简单,所以在现实中很少真正使用。

对于直升机飞行员来说,最标准的自救模式,就是进行自旋机动,也就是利用旋翼转动的作用力,在快要落地前猛地拉杆,加大旋翼螺距,产生短时间的升力,将旋翼转动的动能转化为拉力,从而实现安全落地。旋翼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降落伞,即便是在丧失动力的情况下,气流都会带动旋翼旋转。当发生事故,机体急速下降,但同时旋翼转动就能够发挥降落伞的作用,延缓下降的速度和冲击力。

任何种类的直升机在发生意外坠毁时都具有一定的抗坠毁能力,这个抗坠毁能力在设计时就已经对座舱、座椅、起落架、机身及油箱密封等采取了特殊措施,坠地时通过部分结构变形和破坏吸收或转化大部分撞击能量,使乘员所受冲击力最小,座舱尽可能保持完整,油箱及装有有毒气体的系统不破裂渗漏。因而,直升机坠地后机体和系统虽然遭到极大的破坏,但换来的是乘员不仅能够幸存下来,而且还能在危险环境中得以生存。

特别是像武装直升机由于战场的特殊环境,其在设计时就特别注重抗坠毁能力,比如现在普遍采用的后三点式起落架就是为了避免直升机在坠毁时前起落架变形断裂对飞行员的伤害;其次是在设计之初就加强了机体在坠毁是受到强烈撞击后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形,对飞行员造成二次伤害。还有就是给飞行员配备可以吸收高强度撞击的气囊座椅和像汽车一样的安全气囊来保证直升机在受到强烈撞时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像我国的直10武装直升机的抗坠毁性能就特别优秀,像新闻中报道的前几年渭南市有一架直10武装直升机坠毁后飞行员安全无恙,直升机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形的消息。国外的像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设计之初就特别注重抗坠毁能力,所以新闻中多次报道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坠毁后飞行员大多数都没事。


魑魅涅槃


目前只有俄罗斯的卡50/52“短吻鳄”有弹射逃生设计。全世界实用化的武装直升机里,弹射设计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卡莫夫设计局设计卡50原型机时,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固定翼攻击机的气动风格,因此弹射座椅也成为设计者们脑洞的一部分。理论上战斗机抛掉座舱弹射与直升机抛掉螺旋桨弹射没什么区别,我们甚至能看到卡50/52玻璃顶上清晰的爆炸索线条。

这里简略说明一下卡50/52的弹射原理,他们的弹射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通过爆破先炸掉旋翼,然后再通过一种早期战机才会用的“火箭拖曳”式弹射器,射出长长的牵索,将弹射椅猛的“拽”出去。



这种早期弹射法本就有相当危险性,所以很快被现在的火箭座舱弹射取代了。卡50/52开发部分原理为火箭拖曳的弹射方式,本就是一种冒险。我们在看到毛子不停夸耀宣传他们武直的“安全先进”时,一定得记住:这不过是一个老牌军火商的广告词儿而已,他们不过整合了一个50,60年代的老技术罢了。

正因为如此尴尬,别的国家根本就不愿意耗资在上面搞这种研发,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总的来说,武装直升机之所以大部分没有弹射座椅,有几方面的原因:

1.设计能力所限

具有武装直升机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和机构并不多,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南非、日本、土耳其、德法以及中国等。武装直升机属于绝对的“高档货”,其昂贵的价格令稍微穷一点的国家望而却步。

大多数国家对这种昂贵的武器研究的并不算彻底,设计与发展尚处于产研与经验积累阶段,就连直升机大国美国与俄罗斯,至今真正发展定型的武装直升机也不多。



大多数国家都倾向于更保守的设计,以突出武直的作战能力,避免那些不可靠的“脑洞”为整体计划带来变数和成本的攀升。毕竟武直的弹射方式与战斗机是有很大区别的,对直升机的整体设计影响巨大,在没有研发出革命性的适用装备以前,“稳妥”是第一要务。

2.影响直升机性能

诚然弹射座椅可以拯救不少飞行员的生命,然而帐得看如何去算——它有巨大的重量、影响了结构的牢固、需要在螺栓部埋设有隐患的炸药,这些直接造成武直飞行性能的下降、载弹量的下降、抗打击能力变弱以及降低可靠性。



话说减掉一个弹射逃生装置,多给飞行员加两块装甲不好么?或者让飞机飞快点,机动更好点不行么?不是所有人都有美国那样强悍的发动机。

且现代反直升机武器越来越多,破片直接杀伤飞行员的可能性高于直升机被直接击落的概率;减少一个“逃生弹射系统”,将重量平摊到结构强化上,武直将更坚固,上耐得住炮火,下耐得住摔坠,从而避免成为一只掉渣的“脆皮鸡”。



弹药挂载与飞行性能更不用说了,阿帕奇直升机就是以强大的最大起飞重量闻名的。更多的油料,代表了更长的任务时间和航程;更多的弹药,代表了更强大的打击能力。

所以一味强调弹射逃生,可能反而降低了武直的生存力和压制力,让飞行员更容易丧命。

3.实战中弹射座椅并未有突出表现

实际卡50/52的弹射逃生虽然看着神奇,实战中逃生几率并不高。这种设计无从吐槽,但显然现实情况里,飞行员遇到的各种复杂击坠事故远不是一台“二踢脚”式的弹射座椅能应对的。



攻击的时机、攻击的角度、攻击的杀伤千奇百怪。例如过低高度时遭受导弹攻击,破片将座舱打成筛子,或者爆炸直接将机体炸个稀烂,人都死了还能弹射么?即便没死,武装直升机那种高度还够弹射?



换言之,飞行员能通过弹射座椅逃生的几率太低,大部分时间想“弹”也“弹”不了。甚至还会因为机械故障,弹都弹不出去。



美军采取的是“硬”着陆保护,他们没有一味强求武直搞弹射逃生,而是采取了更保守也更现实方法,为阿帕奇直升机开发专门的抗震座椅,通过强化缓冲,减小坠落时对人的伤害,飞机本身的抗坠毁性能也一直在进步。现实证明这些缓冲座椅拯救了许多飞行员,从阿富汗到伊拉克,阿帕奇的飞行员存活颇多,缓冲装置功不可没。

怎么样?你现在还迷信武直的弹射逃生么?


王司徒老百科


目前只有俄罗斯卡50和卡52有破坏性的逃生系统,比较复杂,其他国家没有这些设计,究其原因,直升机属于低空飞行器,使用弹射逃生的时机和成功率不是太高,其次就是载荷问题,逃生系统的重量不是一般飞机能承受起的,卡50,52的逃生占了很大载荷,使得载重在同级别中是最低的,这两点原因导致逃生系统在直升机中不受待见


白皮花


不是所有都没有,007里在陆地上击毁自己的德法共用的虎式直升机,俄罗斯的ka-50噱头和ka-52短吻鳄,都可以自己炸断旋翼后将飞行员弹射出去。不安装弹射座椅多半还是出于成本考量,本来多数直升机在坠毁时座椅都能吸收大量的动能保护驾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